元旦刚过,在剑川龙凤林祥农产品种植基地里,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移栽莴笋,热火朝天的干劲驱散了寒冬的阴霾。
1月6日 ,记者走进基地,工人们正忙着运苗、移栽、浇水,大家分工协作,动作轻快,一垄接一垄高效地完成了莴笋移栽。
在基地做工十多年的龙凤村村民杨红莲告诉记者,基地离她家近,做工之余方便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她每年在基地做工近300天,有三万多元收入,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经过十多年的工作,杨红莲已经成为基地里的熟练工,成为了季差蔬菜种植的行家里手。她说,今年开始,可以以小时记工,做工时间更加灵活,收入也有所增加。
据了解,今年年初该基地将种植近700亩莴笋,年前完成300亩移栽,年后再完成近400亩移栽,将在“五一”期间陆续上市。“季差莴笋种植效益较好,管理得当亩产将达到10吨左右,亩产值将达到1万到2.5万元。”基地负责人刘祥林介绍道。
刘湘林从事季差蔬菜种植十多年来,已经对莴笋及一年四季各季蔬菜种植的每个技术要点都了然于胸,还在不断探究增产高效的种植方法。近年来他实验的莴笋“直播”的种植方法,产量更高,品相更好,深受市场青睐,他打算继续改良和降本后将大量开展种植。
通过基地的实验示范,刘湘林不断发展新的种植技术、根据订单数量,扩大基地面积,正在将季差蔬菜产业做精做强。据刘湘林介绍,今年“五一”成熟的莴笋将销往湖南、四川、贵州等省,除了基地的700亩莴笋,带动全县种植的10000多亩莴笋也将根据订单,不愁销路。
第一茬莴笋销完,五月底开始第二茬其他错季蔬菜种植,第三茬又种莴笋。刘湘林正带动更多的菜农实现增收致富,过上幸福好日子。
记 者:吴剑熔 杨雨燕
编 辑:施逸飞
审 核:杨 毅
终 审:尹树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