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站三尺讲台,却同样传道授业;不握半截粉笔,却同样诲人不倦;他们千人千面,却同有一份教育初心——用体育帮助孩子实现全面成长。12月23日起,区体育局与区融媒体中心共同推出“金牌教练”系列报道,展现区内优秀体育教练风采,致敬每一位闵行体育强区建设道路上的筑梦人。
司永莉
1998年进入闵行区少体校,2015年获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十项系列赛羽毛球项目“最佳教练员”奖、2017年获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十项系列赛羽毛球项目“最佳教练员”奖、2021年获上海市青少年体育精英系列赛“最佳教练员”奖、2022年闵行区记功;2022年度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协会 “先进个人”奖、2016年至2021年闵行区政协第六届常务委员、上海市第十六届运动会闵行区代表团优秀教练员、上海市第十七届运动会闵行区代表团金牌教练。
“对于孩子们来说
选择面更广了”
“加快步频,初学者要像握手一样去握羽毛球拍……”9月,区少体校教练司永莉和朱运泉,奔赴5000多公里来到喀什地区的泽普县,为师生们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体育课。
现场,司永莉介绍了闵行区羽毛球队的建设历程,从初期的招生艰难,到成为培育优秀人才的优势项目,这一切的故事,还要从1998年说起……
司永莉(左二)
1998年7月,司永莉来到了闵行区少体校,那时候闵行羽毛球队还没创立,于是司永莉从零开始组建队伍。“我第一批招来的学生有三四十个,一开始还挺开心的,觉得开了个好头。不过最后留下的只有三四个。”司永莉说。加上那个时期,家长对体育训练也不太重视,所以招生一直是个难题。
不过司永莉还是咬着牙,抱着能招到一个是一个的想法,走过了那段最困难的时期。
如今,情况悄悄发生了改变,她的生源变得越来越多。“以前是小孩子喜欢打,带动家长打羽毛球,现在是家长来带动小朋友,”司永莉表示,“而且,羽毛球项目有‘一条龙’布局,上海交大、同济、华师大、上师大等院校都有招生,对于孩子们来说,选择面更广了。”
对于很多羽毛球队员来说,在正式比赛之前,需要三年的“培育期”。这期间,孩子们就像在土里的种子,需要学习熟练运用技能。
“培育期”之后,孩子们就来到了“成长期”。司永莉告诉记者,“这时候,比赛经历就像养分,经历了比赛的磨炼,孩子们的身体水平和战术能力都会有大幅度提升,也能更明显地看到短板,再加以配备相应的加强训练。”
“最小9岁的队员
已经开始打比赛”
与少体校其他队伍集中住宿不同,羽毛球队是走训制,队员们一般在放学后、双休日和寒暑假来训练。
当谈及训练是否会影响学习时,司永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般打球好的孩子,学习也比较好。因为优秀运动员的专注力和自律性比较高,他们能承受比赛带来的紧张压力,这对于学习来说也是共通的。”
司永莉(中)
如今,闵行羽毛球队已经成为培养“冠军苗子”的“摇篮”。在选材时,司永莉主要去幼儿园、小学等,挑选一些幼龄时期的好苗子,“羽毛球对智力和体能要求都比较高,主要是看孩子的跑跳能力和理解能力,需要球商高、身体素质好、爆发力强的队员,我现在最小9岁的队员都已经开始打比赛了。”
这些队员也将成为输送到一线队伍和国家队的“新鲜血液”,在大赛上崭露头角。荣获2022年全国羽毛球锦标赛男子团体第一名的刘海超、获得2023年全国学青会羽毛球男双冠军(校园组)的秦煜衡、夺得2023年全国青年羽毛球锦标赛甲组女子团体第一名的张雨颀和孙夏蕾……都是司永莉培养的00后主力运动员。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