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隍老爷,原来就出生在闵行这里→丨闵行情

政务   2024-12-25 21:31   上海  


“十里不同风,
百里不同俗”,
语言更是如此。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十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实验高级中学的青少年来诵读《本地闲话》。今天,你将听到的是《陈行:沪谚汇聚之地》节选。



今天,人们论述沪谚,必定先要提及当年的上海县陈行镇。因为,著名的《沪谚》一书,100年前就诞生在这个小镇上。


陈行镇,地处黄浦江中游段(原大黄浦)东岸,东与浦东新区相邻,明万历年间人口聚集成市,清咸丰年间起先后称作上海县陈家行镇、陈行乡、陈行镇等,涉及沿周浦塘下游的21个行政村。2000年10月起,陈行地区归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今已撤销陈行镇建置。


当年陈行镇的老街

3000多年以前,这一带积沙成陆,然而以后上千年的海滩上只有潮来潮退,直到三国吴时(222—280)开始有人在此生息。这里曾引来吴主孙权及陆逊的子孙策马游猎,到处留下“吴王猎场”的传奇佳话。西晋时,文学家陆机、陆云放鹤的足迹所至,留下了鹤坡里、鹤坡庙等胜迹。南宋初年,大批移民迁来,人气渐旺,建起长寿寺使题桥兴市。元末明初,这里属上海县长人乡,为垦荒“大开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

明清时期陈行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当年,陈行镇有秦、胡、陈、孔等诸家望族世居在老街上,名士辈出,贤达出众,影响着整个浦东地区,有的成为沪上名流,因此这里被人们称作“穿靴戴顶之乡”。


最令人刮目相看的是,陈行镇的题桥一带是“上海县城隍老爷”秦裕伯(字惟镜、景容,号蓉卿)的故乡。因此,清雍正四年(1726),朝廷划定南汇县辖区时,唯有留下周浦塘下游地区的7个图(清代区划名称)仍然归属于上海县。尽管周边三面被南汇县包围(一面为黄浦江),尽管后来地区政权机构名称多变,而这里始终属上海县管辖,直至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时间长达211年。史称“七图相守上海县”。这7个图东西约6.5公里,南北约2.5公里,有16.3平方公里。当时共有乡民1万多人。


因此,陈行地区不但人文历史悠久,而且18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的二百多年间区划建置相对稳定,当地人热衷守望家园不图远行,以致这里有一个相对封闭的文化空间,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民俗社会和语言环境,也就流传并积淀了大量俗语俚谚。


上海县城隍故里

明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略定中原,大封功臣,分为王、公、侯、伯四等。秦裕伯生前,朱元璋三次征召而不受。上海地区又有钱鹤皋可能变作厉鬼,长久作祟。秦裕伯去世后,朱元璋一直心神不安,为了笼络江南名绅,他决意以“生不为我臣,死当卫我土”,亲自敕封秦裕伯为“显佑伯”,称“上海邑城隍正堂”。而唯有秦裕伯故里的民众,更多的还是将他视作一个真实的人,每逢走到题桥一带就会想起他的故事,念叨他的一切,直至今日。

秦裕伯画像

元大德年间(1297—1307),秦裕伯不足10岁时,随父辈定居上海县长寿寺附近(后称题桥,今属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到至正四年(1344)中进士出任湖广行省照刷磨勘(官名,正八品)而离乡,其间时达近40年。

尽管秦裕伯的家境不错,但他成年之后长期无所作为,埋头以书为伴,等待出道的时机。他成年后,娶周浦一带的望族之女储氏为妻。当时,储姓家族颇具声望,祖辈是宋代词人储泳(约1101—1165),字文卿,号华谷,随宋室南迁而隐居在周浦一带,后人为纪念他,还倡议将当地称为“储里”或“华谷里”。

然而,这望族之女并没有给秦裕伯增添福音,婚后生下了儿子,取名世隆,可惜因病早夭。此后,夫妻俩没有再生养。他也无心再寻求天伦之乐。直到步入中年,才无奈地靠当年父亲在大名府的影响力,以“大名籍汉人”的名义去科考,终于考中进士,离开故里,走上仕途。

至正十四年(1354),秦裕伯对分崩离析的时势丧失信心,更为了照料年近八旬的父母,毅然弃官返回故里。

秦裕伯外出为官有10年之久,归里时年已58岁,但是他仍“耳目聪明,筋力不倦,高谈剧饮,手不释卷。平生所著意见及典籍格言,历代奏议,日取阅之,爱君爱国之念,耿耿不能忘也”。

一年之后,父亲逝世,他与老母亲又相伴了10年,生活得十分安逸。秦裕伯在家乡颇有声望,最具影响的事件是他为当地的大通桥题名,以致“裕伯题桥”竟成了一个享誉八方的地名。可惜没多久,想求太平的秦裕伯却又遭遇重大的命运波折。他再三拒绝朱元璋征召,无奈入朝后应付了几年就辞官回乡。

秦裕伯再次返回故里后,就没有了当初的安逸,总生怕朱元璋多有猜忌之心,因此为了提防谗毁之人,便息交绝游,闭门休养。

秦裕伯墓地旧貌

秦裕伯安葬父母时,索性将淡井庙北的秦氏祖茔迁了过来,一起合葬在长寿寺西侧的“寺河塘北”。母亲去世后仅八年,秦裕伯于明洪武六年(1373)七月二十日病逝,归葬于长寿寺秦公墓。墓址位于今浦江镇勤劳村十组(立跃路、新骏路口北侧),即原秦公祠西北、长寿寺西侧。

秦良颢、秦裕伯父子的墓碑

数百年来,秦公家族及后人主要聚集在陈行及题桥、闸港里秦宅与外秦宅、杜行东秦宅与西秦宅一带,有的已徙居松江泗泾、川沙九团等地。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二十季,我们邀请了上海市闵行区实验高级中学青少年来诵读《本地闲话》作为“发现闵行之美”文史丛书“民艺乡俗”辑的组成部分,《本地闲话》就是我们本地语言学者长期研究和坚守的成果集。书中所选文章均在各类学术报刊上公开发表过。为了较为系统、完整地体现闵行地区方言的特性,对地域文化传承的影响和作用,我们把它分成“吴侬软语”“西南方言”“浦江谚语”“马桥土语”四个部分。从这些文章中读者可以大致了解吴语方言的划分、上海话在吴语区的地位,以及闵行地区方言的特征、浦江谚语(沪谚)的文化价值、马桥土语的源流等。


2024年12月起,第二十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朗读:上海市闵行区实验高级中学 高二(4班 张瀚桢

编辑:汤婧娴

初审:岳顺顺

复审:石思嘉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点击图片查看




今日闵行
发现闵行、共享闵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