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的价值与意义之一,是人类在探索用合乎人性与经济学规律的方式,在气候危机前做出自律。在中国,绿色金融正多点开花,多个岗位类型开放招聘需求。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即将首次扩围,更多行业的加入将带动碳管理、碳咨询等相关岗位的需求。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绿色低碳、绿色贷款、绿色债券正在被撬动。金融行业可持续发展催生人才梯队培养,金融机构正加速扩张绿色人才与技能队伍,包括绿色金融标准制定、评估和监管等相关职位。激增的入局者,激烈的内卷——储能行业在风暴中前行。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硅基锂离子储能电池的进一步应用激发了市场需求,电池研发等科研人员招聘仍然存在缺口。海外市场储能收益增加,储能企业纷纷出海寻求新出路,市场、营销等人员招聘需求大。“新型储能”被写入政府报告,需求凸显,飞轮储能、重力储能等各类技术均有所突破,技术研发人员仍有需求。产业生态日趋完备,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新能源车稳步迈入发展新阶段。磷酸铁锂电池崛起,汽车储能电池市场持续创新升级,车企对“三电”人才呈高需求态势。制造环节逐渐绿色化和低碳化,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上取得进展,汽车制造工程师、工艺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等岗位需求较大。
绿色金融:碳市场扩大,碳管理、金融咨询迎机遇 ╱ 01
储能:内卷增强,研发、营销岗位存在需求 ╱ 02
新能源车:从电池到材料,技术研发仍是关键 ╱ 03
9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碳市场)终于启动了首轮扩围程序。生态环境部参照发电行业成熟的建设管理经验,编制形成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这意味更多的主体将有机会参与,使得碳市场更加高效有活力。目前,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围准备工作正稳步推进中。待建材(水泥)、钢铁、有色金属(电解铝)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将达到约60%。随着碳市场规模的扩张,企业、政府及相关机构对碳管理、碳咨询人才的需求将急速上升。高排放行业的企业,为参与碳交易、实现碳资产的保值增值,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来设计和实施减排措施、监测和管理碳排放等工作。碳排放、碳管理等岗位被称为“小众有前景”,相较于同领域下其他职业,该岗位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且薪资较为可观。据BOSS直聘的平台招聘数据显示,截止至今年8月,碳排放管理师平均月薪约为9165元,具体薪酬范围为 6k至20k不等。薪资根据地域及工作经验、能力有所差异。绿色金融作为新型金融业态正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点。国际金融协会(IIF)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绿色金融市场规模以年均15%以上的速度增长,今年规模已突破40万亿美元。政策的完善促进了行业的发展,随着市场不断完善,绿色金融相关岗位在细化。今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绿色金融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完善,这将催生与绿色金融标准制定、评估和监管相关的职位。目前绿色债券、绿色贷款已成为新的金融工具,金融机构正加速扩张绿色人才与技能队伍。《职场Bonus》注意到,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等金融机构在社招中出现绿色金融管理师/产品经理一职,普遍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需要有3年以上的工作经验。绿色金融产品经理为金融机构热招岗位,雇主在招聘时倾向熟悉业务,实时关注并了解行业动态的人才。其他岗位碳会计、碳信用、影响评估等岗位也有较大需求。不仅金融行业需要绿色金融人才,其他行业也有需求。如涉及企业编写ESG报告、提升ESG评级表现等工作,在企业招聘中ESG投资、ESG风险管理、ESG分析师等岗位亦有需求。“一专多能”型人才更易受到雇主青睐。在具体岗位招聘中,雇主需要求职者具备金融、环保、法规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且更青睐有理工知识背景的金融人才。“有人叫好有人唱衰”,储能行业依旧在动荡中寻求出路。近期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储能行业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973亿元,相较于去年的市场规模,实现了近一倍的增长,显示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政策与技术层面,储能行业总是展现出昂扬的一面。政策上,新型储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1-7月,共新增发布政策497项,目前已累计发布约2200余项储能政策。在技术层面,各类技术均有所突破,性能不断提升,成本持续下降。新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发和应用引起市场关注。目前,我国在该领域专利申请数量已占据全球68%的份额,硕大的市场红利激发企业纷纷布局。钙钛矿在光伏储能领域展现出的利好应用前景,需要研发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电池材料工程师、电化学工程师的需求激增,从材料配方的精细调配到制备工艺的创新,都需要高端研发人才的参与。以隆基绿能为例,它旗下的中央研究院专研绿能技术,在今年的校招中电池研发类人员需求达80人,招聘岗位包括电池研发工程师、电池工艺工程师、化工研发工程师等,学历均要求硕士以上。出海的浪潮也波及到了储能企业,诸多国内企业逐鹿海外市场。阳光电源成功签约沙特ALGIHAZ全球最大储能项目,一个订单规模高达7.8GWh,2025年全容量并网。亿纬锂能在匈牙利德布勒森投建30GWh/年圆柱电池工厂,深度嵌入欧洲新能源产业供应链。企业出海背后,是海外市场的巨大吸引力。储能政策优厚,补贴、税收抵免等利好不断,市场需求呈井喷之势。东南亚、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潜力无限,对储能需求急切。储能企业在海外铺设大量的人员,营销、销售成为主要岗位。以宁德时代为例,在其今年海外储能产品线的校招中,储能销售代表需求较大,面向国际贸易、外语类、新能源类等专业的人才进行招聘。储能行业原先的蓝海市场现已挤满了入局者,内卷加剧的市场竞争下,分到一杯羹并非易事。以工商业储能为例,2023年为国内工商业储能的元年,市场红利吸引众多玩家入局。据阳光电源《工商业储能解决方案白皮书》显示,2023年工商业储能相关企业新增5万家,平均每天新增150家。激烈的竞争导致供过于求,工商业储能产品价格已出现大退潮趋势。缺乏核心技术和规模优势的皮包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据统计,市场上已有约30%的玩家退出该领域。在未来,储能行业或将迎来大洗牌,形成以少数龙头企业为主导、众多专业化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新能源车:从电池到材料,技术研发仍是关键
磷酸铁锂电池以高安全性、长寿命、低成本的优势受到各家车企的喜爱,这一市场目前在持续扩大中。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12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国内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473GWh,累计同比增长39.2%,增速较去年同期小幅增长。其中,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348GWh,占总装车量73.6%,较去年全年提高了6.3个百分点。为抢占市场,企业纷纷研发更新更实的电池产品。4月,宁德时代发布全球首款兼顾1000km续航和4C超充特性的磷酸铁锂电池神行PLUS;6月,吉利汽车发布自研自产的神盾短刀电池。各家车企内卷加剧,争夺技术人才为兵家之战。为占领技术高地,车企对三电(电池、电机、电控)人才需求显著。以蔚来汽车为例,今年其研发中心扩充计划中,专为电池热管理系统工程师一职预留了20个名额。宁德时代则在今年持续扩招电池生产工艺工程师,聚焦于提升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效率与良品率。在“三电”研发岗位下的细分岗位招聘中,电气工程师招聘职位数占比最高,达33.6%,其次是电池工程师、电控工程师。汽车制造环节不断低碳化和绿色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年初赛力斯基于国家级 “绿色工厂”规范打造的超级工厂正式投入使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7万吨。制造环节的绿色化除了工厂的建设,还体现在材料的研发。目前各家车企在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投入大量精力。奇瑞汽车联合忠旺集团开展轻量化设计,“以铝代钢”使用全铝车身。上汽集团发布第二代镁合金电驱动壳体以及应用该方案的三合一电驱动总成系统,推动镁合金轻量化材料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应用。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将更加注重多材料复合应用,制造工程师、工艺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等岗位需求较大。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加速洗牌,人才竞争加剧。据脉脉高聘人才智库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供需比为2.03,求职存在一定压力。高压伴随着高薪,新能源汽车行业今年上半年新发岗位平均月薪为42739元,相比其他行业收入较为可观。2.《2024年储能行业六大趋势:更激烈的竞争,更大的不确定性》,储能网3.《行业分析 | 全球碳市场崛起:中国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沼气学会4.《绿色发展报告④|绿色金融:纳入“五篇大文章”发力贷款扩圈》,新京报5.《绿色发展报告⑥|绿色交通:集体低碳转型,新能源车年产量破千万》,新京报撰文 | 雷晶
编辑 | 陈桐
排版 | 陈桐
封面图 | Moritz Lange(Unsplash)
关注+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