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主:本未
余华老师的《活着》吧。
对大部分人来说,活着不外乎为了钱财、地位、爱情、家庭、生活体验、希望、理想、自我价值的实现、社会的贡献和改变。
小说主人公福贵本身就是一个没什么远大理想的人,从小出生富贵,贤妻在侧、儿女承欢、家底丰厚的这样一个人。然后一步步地,先是输掉了所有钱,成了穷人,富贵没有了。
然后送走了女儿,体会到了骨肉离散之痛,明白了重要的不过是维持一个小家。
然后被抓去从军,回来以后老母已死,女儿哑巴了。
然后儿子没有了,老婆没有了,女儿有了个人家,生了孙子。
然后女儿女婿都没有了。到这一步他的小家没有了。
最后孙子吃豆子涨死,所谓延续生命的这个意义也没有了。
福贵并不是乐观豁达或被命运折磨地坚强无比,他只是被剥干净了。
生命从最初开始所添砖加瓦塑造的一切都被剥干净了:家庭、儿女、财富、社会。他对什么都没有希望了,当然也不存在绝望。
这时候死还需要力气,活着不用。
这就是所有人活着的状态:活着仅仅是为了活而已。
| 答主:海棠未眠
我居然现在才有幸看到这种像 bug 一样存在的书籍——《军地两用人才之友》。
两本共计 1700 多页,从打坦克、躲核弹、防生化,到种小麦、种玉米、养猪鸭鹅,从修拖拉机电动机、到做红烧肉炒糖色应有尽有,它包含了军事、农业、机械、建筑、艺术、美食、经济等各种领域的知识。
全文不会多说一句废话,语言简练,小学毕业都能看懂,就是那种生怕你学不会的那种急迫心情你能理解吗?
来看看目录索引
接下来就是实操部分
摘杨梅
种西瓜
再到腌白菜、腌黄瓜、腌小辣椒、养猪、养鸡、养小龙虾。
还有理发
可以说,这本书八十年代能用,现在仍然受用,前是退伍回乡就业指南,现是互联网回乡就业指南。
养猪、种植、拖拉机,施肥、木工、建房屋,
电灯、电视、洗衣机,摄影、篆刻、蒸馒头。
只有你做不到的,没有你想不到的。
堪称末日生存教科书,建议继续投入经费,大更特更,永世流传。
| 答主:MartinWong
同济版《高等数学》,每一页都是对心灵深深地拷问:
这是啥?
这又是啥?
为什么!为什么!
唉?这题怎么做?(看答案前)
都是套路!(看答案后)
唉?例题和这一样,我咋又算不出来了呢?
为什么人家都能懂?就我懂不了?
我是不是傻?
我们家祖上几辈没人懂微积分,是不是有什么家族遗传病,就是学不会微积分?
是不是我妈怀我的时候没喝六个核桃/露露/AD 钙奶/营养快线,导致我比别人傻?
| 答主:本未
《围城》
高中第一回读《围城》的时候,对书里的人物无一不嗤之以鼻,打心底里瞧不起这些道貌岸然者的做派。
现在再读,竟有一种惊恐:书里真是无处不寻自己的影子。
大抵是牵扯到了自己的缘故,一向吹毛求疵的我也多了几分宽容:在钱老犀利而显刻薄的笔触下,看到的倒少了几许可笑可鄙,多了几许可怜可悲。
《围城》的名气很大,即便没有读过的人,也大多听过这句对于婚姻的精准描述: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书里像这样贴切精妙而惹人会心一笑的比喻俯拾皆是。
写衣着暴露:
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起火,口角流水,背着鲍小姐说笑个不了。有人叫她「熟食铺子」,因为只有熟食店会把那许多颜色暖热的肉公开陈列;又有人叫她「真理」,因为据说「真理」是赤裸裸的。鲍小姐并未一丝不挂,所以他们修正为「局部的真理」。
写老实人的恶毒:
忠厚老实人的恶毒,像饭里的砂砾或者生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
写黄昏恋:
老头子恋爱听说像老房子着了火,烧起来没有救的。
钱钟书一边在书里极尽刻薄讽刺之能事,将爱显摆好炫耀的人写的洋相百出滑稽不已,一边又不厌其烦的写着上面的漂亮句子,让人似乎隔着时空都能瞧见他老人家落笔时卖弄的得意。但这种矛盾反让我愈发喜爱钱老了,确实是个太有趣可爱的人。
这本书的主角方鸿渐,在战乱年代算个留过学的新派读书人,却不理学业,靠买来的假文凭充门面(时至今日还乐此不疲玩的克莱登大学梗就出于此),是个「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的人。
有一点自己的操守底线,但只要形势够紧迫、诱惑够诚意,便也不是多么牢不可破,反过头来还会自己劝慰自己的妥协与让步;肚子里有几两劣质墨水,受过异性的垂青,有些小聪明,就自命不凡,遭了现实的闷棍后,又变得敏感而脆弱;缺乏激情与野心,对生活的不如意选择默默忍受而非积极改变,与世无争而又于事无补。
纵观《围城》,很难找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但细细思索每个人的坏,倒也没有十恶不赦的地方。
方鸿渐的懦弱,孙柔嘉的心机,苏文纨的虚荣,唐晓芙的偏见,赵辛楣的张扬,说到底不过是平常人性里常有的构成。
没有大起大落,没有起承转合,整本书都是在写细琐而平淡的日常生活,只是钱老的幽默让本该有的寡淡去之无踪。
写恋爱、写婚姻、写社交、写传统与现代、写动荡与和平、写大家庭里的小别扭、写大环境下的小情绪,一个穷酸知识分子,几个不倾城的女子,几个不盖世的男子,却也让整个故事动人饱满、有滋有味。
都说《围城》是一部讽刺小说,我觉得并不尽然,或许称为世情小说更为合适:
微妙复杂各怀心思的人际关系,悲欢离合转瞬即逝的爱情婚姻,不正是此书所写吗?
题图来源:《偷书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