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职途智者。职途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一个团队的协奏曲。
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整合撤并那些职能萎缩弱化、职责单一或相似、人员资产规模过小的事业单位方面。
这一改革趋势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不仅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助于提升公共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从2011年开始,全国各地积极响应中央的统一部署,开展了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
这一工作持续到2014年,事业单位依据中央确定的分类标准和条件,按照其社会功能这一职能定位,完成了清理工作,并被划分为行政、公益和经营三大类。
随后,分类改革也随之展开。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事业单位改革取得了显著进展。2018年,行政机构(行政执法机构除外)在机构改革中完成了行政机构的改革任务。
其中,部分行政机构调整为行政机关,如机关事务管理局;还有部分则调整为公益机构。
2020年底,全国大部分省市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顺利完成了经营事业单位改革。
对于人员、资产规模小或者无固定资产的单位予以撤销;部分具有公益职能的单位,在剥离经营职能后调整为公益事业单位;而那些经济效益良好,特别是实行企业管理的单位,具有发展潜力、能激发活力且正常经营的,则转变为企业。
2021年,中央编办选定9个省、5个国家部委对公益事业单位进行改革试点,黑龙江、内蒙古、江西、山东、山西等5个省被确定为全省改革试点。
在这些改革试点省份中,公共机构的改革无论是范围还是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其中一个重要的改革精神和趋势,就是对职能削弱、职责单一或相似、人员资产规模过小的公共机构进行整合撤并。
以黑龙江省为例,经过一年的改革试点,全省共精简事业单位2735个,收回事业编制8.3万余个。
其中,省、市、县10人、6人、4人以下的“小弱”“空壳”单位多达800余个。
通过这次改革,进一步优化了全省事业单位的布局,重塑了职能,增强了活力,显著提升了公益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内蒙古自治区深化公共机构试点改革的成果之一,就是撤回了规模过小、功能弱化、分散重复设置的公共机构,并且对跨部门、职责相似、业务重叠的公共机构进行了整合重组,全力实现机构的整体重塑和功能重建。
改革后,全区9000多个涉及改革的机构得以精简,总体精简率约为35%。
自治区本级精简幅度更是达到44%,同时严格控制事业单位的挂牌,自治区本级压缩挂牌机构80家。
山东省在加强减肥健身方面有了新突破,在优化布局结构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针对部分事业单位资源分散、布局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大力撤并整合“小散弱”机构,不再保留10人以下的省级、7人以下的市级、5人以下的县级事业单位。
全省共减少996个事业单位,精简比例达33.1%。
山西省事业单位改革一年来成果显著:机构精简了69%,省级事业单位机构从1205个精简至370个,人员从6.7万人减少到2.7万人。
目前,事业单位之所以存在资源分散、布局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是资源浪费。
资源的分散导致了重复建设和冗余,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各个机构之间可能存在相同或类似的功能和工作内容,资源无法集中形成优势,效率也极为低下。
其次是人才流失。由于布局结构的分散,人才难以集中,难以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和专业的人才储备。
这对于机构的长期发展和创新能力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
再者是管理困难。分散的机构布局使得管理工作变得异常复杂,难以形成统一、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模式。
这无疑增加了机构之间协调合作的难度,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机构资源编制是重要的政治资源和管理资源,同时也是稀缺资源。
鉴于部分机构存在资源分散、布局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撤销和整合“小、弱”机构无疑是改革的必要举措。
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布局结构,能够充分发挥编制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人才的集聚和专业发展,简化管理程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有助于优化行政效率,提升公共机构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码字不易,我是职途智者。职途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一个团队的协奏曲。感谢点点↑上方关注和点赞。 点“在看”的必顺风顺水,点“转发”的必平安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