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事全程有工作人员帮办,完成电子签名5分钟后,就领到了营业执照,免费刻了公章,一次性就能办好,非常高效。”近日,阿默泰材料科技(赣州)有限公司业务经办人朱女士在赣州经开区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企业新开办涉及的多项业务,“一对一”的高效服务和一条龙开办让朱女士赞不绝口。
这是赣州市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的生动缩影。近年来,赣州市围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坚持“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目标,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首位工程、关键工作、头等大事全力推进实施,凝心聚力推动营商环境全方位提升、深层次变革、系统性改善,打造新时代“第一等”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全省排名实现连年进位跃升,2023年度独占鳌头,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满满的“营商”诚意,暖暖的赣州“温度”,引得四方客商纷至沓来、产业集聚效应迸发。
打破常规
政务服务再提速
政务服务窗口是营商环境的试金石,直接反映市场经营主体的获得感。如何为群众解绊、为企业松绑?
为此,赣州成立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实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攻坚,对接打通34个国家、省、市级高频业务系统,市本级647个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44件事“一件事一次办”,36种高频电子证照免提交,308项高频政务事项“掌上可办”。建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38项增值服务一站集成。实现“1+N”通用综合窗口全覆盖,全市共设通用窗口908个,1345个事项纳入综合窗口受理。“便民码”汇聚医保、社保、公积金等101个高频网办事项和22个“高效办成一件事”,“入企码”为全市2万多家企业生成数字政务门牌,规范入企检查审批备案433次、入企行为2684次。整合各类民意诉求渠道,汇聚问政江西、江西政务服务网、中国政府留言等10个平台。457项惠企政策实现“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直达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赣州市打破常规,率先在全省推行“市县同权”改革,将105项市级审批权限下沉至县(市、区)实施,探索使用行政审批“2号章”,建设“市县同权”联动审批平台,打造扁平化、集约化、精准化审批服务模式,真正实现“市县同权”“市县同办”。
“当场交材料当场盖章发证,一次搞定,之前想都不敢想!”日前,江西和润宇电源科技有限公司一负责人点赞说,过去在县里走完程序,还要等市里盖章邮寄回来,现在有了行政审批“2号章”授权给县里,直接省去了一系列中间环节。
如今,这已成为赣州市各县(市、区)行政审批部门办理的日常业务之一。过去县里才能办的事项,现在镇里、乡里就能办;过去要来现场办的事,现在不见面也能办;过去要回户籍镇办的事项,现在在常住镇就能办。看上去是给乡镇权力,其实是给老百姓便利。
对标融湾
行政审批再提效
“大湾区能做的,我们也要能做到。”这是赣州对外的庄严承诺。
作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和省域副中心城市,赣州市紧紧锚定粤港澳大湾区这个最强参照物,连续开展四轮优化提升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推动完成705项对标提升改革任务。积极服务深赣协作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开展对标湾区政务服务规则规制,市本级268项审批服务事项对标深圳全面优化,100项市级权限已实现与深圳“同事同标”,48项“结果互认”,127项深圳事项在赣州“24小时自助可办”。实现不动产登记“跨城通办”、公积金“互认互贷”;209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荣获全省全面深化改革考评“八连冠”。
尤其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一个大厅就能办理工程建设项目所有报建手续。开展工程建设项目主动审批服务,为816个项目定制个性化审批服务定制方案,协调解决项目难题312个。优化升级工改审批系统,新增20大功能模块,打通中介超市与工改审批系统,实现项目审批与中介服务一体高效办理。政府投资项目、企业投资项目、简易低风险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分别由106、60、18 个工作日压缩至75、45、8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从49个减为40个,精简审批材料30%,这是比肩大湾区的营商环境指标水平。
“我们这个项目,在报建审批时就享受了服务‘加速度’,赣州市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专区工作人员全程帮办代办,不到2个小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三证’齐发,真的很快!”盘石集团赣州全球数字经济创新中心科技园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赣州市还在全省创新实施“施工图审查”改革,实行施工图分类审查制度,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办理工程报建手续环节和时间;创新推出低风险项目“豁免审批”改革,社会投资仓库、厂房低风险项目适用范围扩大至不大于1万平方米,与粤港澳大湾区一致,低风险项目适用范围全省最广;推行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助力工业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投产……越来越多事项办理达到大湾区水平,部分事项办理效率甚至超出预期。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依托良好的营商环境,赣州市吸引了富联精密、格力电器、吉利耀能等一批投资超百亿元的大项目落户,也为赣州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强化保障
助企纾困再提质
企业引得进来,更要留得住、发展得好。营造一方让民营企业热衷投资兴业的沃土,资源要素保障是筑牢其基础支撑的重要一环。
“前些年,我们公司的研发力量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听闻赣州龙南市设有‘周末工程师人才驿站’,我们立即与相关部门联系,找到了张邦胜博士,解决了公司的人才难题。”江西天奇金泰阁钴业有限公司经理李慧卿回忆。
受益于赣州市“周末工程师”机制,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在张邦胜博士的主持指导下,公司成功申报相关奖项,获上级专项资金达370万元。”李慧卿高兴地说。
近年来,赣州市大力实施“周末工程师”模式,制定出台管理办法,吸引粤港澳大湾区等周边发达地区高层次科技人才利用周末、节假日或业余时间来赣创新创业。截至目前,该市已设立“周末工程师人才驿站”15家,引进周末工程师500余人,解决技术创新难题138个。
同时,率先在全省出台《赣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为强化科研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积极推动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今年以来,全市专利权质押融资额达14.4亿元,商标权质押融资额1.4亿元。上线运行赣州智慧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虔融信服),为银企双方搭建了供需对接桥梁。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截至9月底,全市贷款余额8972.78亿元、增量676.55亿元、增速9.44%,高于全省增速1.64个百分点。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为提升监管执法效率,赣州市推行“信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低风险经营主体“无事不扰”达96%以上。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行企业和企业家创新容错免责等机制,制定446项“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不予强制措施”包容审慎监管清单,推动“首违不罚”“轻微免罚”行政执法领域全覆盖。
在市场准入方面,赣州市实行市场准入“全国一张单”,企业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半日办结。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入开展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专项清理行动,破除审批许可、市场准入、招投标、要素获取等方面的隐性壁垒,为企业建设公平公正的“竞技场”。
一系列针对性强、覆盖面广的措施,精准帮扶不同实体经济的发展,极大激发了市场的潜力活力和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
扩大开放
营商环境再提优
车轮滚滚,汽笛长鸣,赣州国际陆港一片繁忙景象。
“这批来自东南亚的木材抵达赣州国际陆港,最快只要半天,就能转运至周边家具厂,几天之后它们就可以变成潮流前沿的时尚家具。”赣州国际陆港管委会运营管理局副局长刘立平介绍,依托陆港的平台优势,赣州的家具产业集群营收从建港前的百亿元增长到现在超2700亿元。
不沿边、不靠海,如何能“四面逢源”“八面来风”?赣州树立以大通道促进大开放、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意识,全力拓宽开放通道、做强开放平台,想方设法拉近与外界的距离。
赣州国际陆港,是中国第八个内陆开放口岸,是全国革命老区唯一一个内陆开放口岸,也是江西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设计年吞吐量80万标箱,已建成铁路场站、国际集装箱调拨中心、海关特殊监管区、跨境电商集拼中心、仓储物流中心、临港产业集聚区等六大功能版块。
作为江西省唯一平行车进口试点、全国“一带一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赣州国际陆港不仅有中部地区仓储量最大的冷链物流产业园,还建设了国际木材交易中心,是赣州商贸型国家物流枢纽核心平台。
“截至9月6日,中欧班列运输的商品越来越多,线路辐射的范围越来越广,更多企业依靠物流大通道走出国门。”刘立平介绍。今年1-9月,已有2000多列火车从这里进出,中欧班列覆盖中亚、南亚及欧洲20多个国家100多个城市。同时陆港还与东部多个沿海港口进行铁海联运合作,成为国际运输的起运港和目的港。建港以来,累计开行中欧(亚)班列超过1400列,占全省开行总量的75%以上。
近年来,赣州市依托赣州国际陆港“铁海联运”模式和优势,持续完善国际物流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买全球木材,卖全球家具”,成品家具通过赣州国际陆港销往全国各地以及欧洲、中亚等国家,有力助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依托国际陆港资源优势,赣州市全力做好对外开放文章。在全国首创跨关区、跨省域、跨陆海港通关模式,累计开行至深圳市铁海联运“三同”班列超4000列。开通深赣城际高速货运班列“融湾号”,全程运行平均时间压缩至6小时;开辟深赣新能源汽车多式联运通道,已有超6000辆新能源汽车“借船出海”远售欧洲、中东等地区。
创新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接下来,赣州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跟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擂鼓奋进,聚力攻坚,以“干就赣好”的勇气和魄力,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奏响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来源:江西营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