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骂了一句脏话,流传千年,却成为现代人的口头禅,是哪句呢?

学术   2024-11-03 07:30   河北  


你相信吗?
备受世人尊敬的至圣先师孔子也骂过人。
孔子骂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学生——宰予。
《论语·公冶长》中记载了这个小故事。
一天,大白天的,孔子发现宰予在睡觉。
他十分气愤,大好光阴,正是读书用功的好时候。
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脏土垒的墙面是抹不平的。像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
这是孔子罕见的一次震怒。
从此,“朽木不可雕也”成为一句口头禅,专骂不思进取的人。
一直以来,孔子在诗词君心中都是严肃高大的形象,哪得到他还会骂人呢?
事实上,真实的孔子和印象中的孔子大相径庭。
你以为他温文尔雅,他破口大骂的时候真不少;
你以为他信守承诺,他也曾“出尔反尔”;
他很奇怪,徒弟无偿救人,他批评;徒弟收礼,他交口称赞。
了解了这些,你会惊呼,他居然是这样的孔子。
不信,你来看。

 01 

“毒舌”孔子,想说就说,从不内耗

孔子,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与教育家,并非一味温和,他也曾对弟子及他人表达过严厉批评,其中不乏“毒舌”之语,但这些批评背后皆有其深刻的原则与底线。


宰予之外,冉求也是孔子众多弟子中的佼佼者,尤其在理财方面展现出卓越才能。他助力季氏积累财富,却也因此盘剥百姓,触怒了孔子。孔子愤怒地表示:“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论语·先进篇》)这一举动彰显了孔子不因私情而妥协的正直。


在宋国,孔子目睹桓司马奢靡无度,为建造石椁耗费巨资,累及民众,不禁直言:“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礼记·檀弓上》)这反映出孔子对奢靡之风的深恶痛绝。


南宫敬叔以财宝换得官职,孔子同样不客气地指出:“靠财宝得官,不如速贫。”(《此处为意译,原文未直接提及“速贫”之语,但表达了类似意思)孔子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正直品德的坚持。


对于老朋友原穰,孔子亦不因其身份而有所顾忌。原穰母丧时放声高歌,又在会面时失态无礼,孔子直言不讳:“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论语·宪问》)这不仅是对原穰个人行为的批评,更是对违背礼教、无视道德底线的严厉谴责。


孔子,一个性情中人,他的每一次“毒舌”都基于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与对道德底线的坚守。他并非无故骂人,而是当有人触碰了他的原则与底线时,才会以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不满与批评。这些言语,虽尖锐,却饱含对正义与道德的执着追求。


 02 

“不死板”的孔子,更惹人喜爱

孔子,一位跨越两千年的智者,引领着一众弟子在学问的海洋中遨游。世人常误解孔子为刻板守旧之人,实则大相径庭,他是一位思想活跃、不拘一格的先哲。

在鲁国,曾有一项政策规定,赎回在外为奴的鲁国人者可获赎金。孔子的学生子贡,一位经商有道且心地善良的人,赎回众多奴隶后却拒绝了国家的赎金。然而,孔子并未对此表示赞赏,反而指出:“子贡,你的做法欠妥。”相比之下,另一弟子子路因救起落水者而收受其家人赠送的牛,却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赞扬:“如此,鲁国将涌现更多行善之人。”孔子深谙人性,认为做好事者应得回报,否则善行将难以持续,这一见解颇具现代性。

孔子拒绝扮演“老好人”的角色,其言论更是振聋发聩。有人曾向他询问如何宽容伤害自己的人,孔子反问:“那你将如何回报善待你的人?”并留下名言:“以德报德,以直报怨。”即以公正无私回应恶行,以宽容善意回报善行。这一观点,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与借鉴。

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孔子展现了其灵活变通的一面。当蒲人要求他发誓不去卫国才放行时,他虽应允,但事后却违背誓言前往卫国。面对子贡的质疑,孔子坦言:“那是被迫之誓,神灵不会认可。”此言既显智慧,又显豁达。

孔子,一位既深刻又现代的智者,他的思想跨越时空,至今仍启迪着我们。

两千年前,孔子用行动说明:死板不可取,灵活活千年。

 03 

孔子的“幽默”值五颗星

子贡向孔子表达了想要休息的愿望,说道:“我想暂时停歇一下。”孔子则以远处的坟墓为例,幽默而深刻地回应:“你看那坟墓,高耸如山,那才是永恒的休息之地。生前何必贪恋长久的睡眠,死后自然会有无尽的安宁。”这句话,简短却富含哲理,表达了孔子对生命与死亡的独到见解。


即便是对自己,孔子也不乏自嘲之态。在郑国时,他与弟子们不慎走散,弟子们焦急寻找,最终在一位路人的指引下,在东门找到了形容憔悴、状似“丧家之犬”的孔子。面对弟子的转述,孔子非但不怒,反而开怀大笑,自嘲道:“说得没错,我确实像极了。”这份豁达与自嘲,让人不禁对孔子又多了一份喜爱。


那么,孔子是否也曾给予过弟子高度评价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一次,孔子突发奇想,问子贡:“你觉得你和颜回相比,谁更优秀?”子贡谦逊地回答:“我怎敢与颜回师兄相提并论?他闻一知十,智慧超群,而我则只能闻一知二。”这番话,不仅体现了子贡的谦逊,也侧面展现了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评价。


孔子一听,很是认同:“别说你比不上,我也比不上他呀。”
又坦诚又幽默。

 04 

天选打工人孔子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孔子自幼便经历了生活的艰辛。3岁那年,父亲离世,留下他与母亲相依为命,共同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在任何时代,孤儿寡母的生活都不易,而孔子更是早早地踏入了社会,开始了自己的打工生涯。

他曾是一名“吹鼓手”,在葬礼上吹奏乐器,替逝者家属哭灵,以此换取微薄的收入。他也曾为人放牧,管理过粮仓,用勤劳的双手支撑着家庭的生计。这些经历,虽然艰辛,却也磨砺了孔子的意志,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后来,孔子的贤名远播,各国皆知其名。吴国太宰曾对子路赞叹道:“孔夫子真乃圣人,多才多艺,令人敬佩。”子路听后,满心骄傲地回答:“这是上天赋予他的圣德,自然多才多艺。”然而,孔子却谦逊地表示:“太宰并不了解我。我小时候,家境贫寒,地位卑微,为了生存,不得不从事许多卑微的工作。”

孔子的一生,堪称“天选打工人”的典范。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出身如何,只要坚持不懈,勇于面对生活的挑战,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两千年来,孔子一直是一个高大伟岸的形象。
他是智者,是人生导师,是万古膜拜的圣人。
他也是一个幽默的老头、一个可爱的灵魂。
人不可能永远只有一面,只是他的另一面我们不了解而已。


[  中书协理事丁谦自媒体二维码  ]

认知丁谦  聚焦书法  解读行业

交流常识  深度评说  共享经典

【版权声明】

转载文字及图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点完“在看

丁谦书法艺术空间
认知丁谦,聚焦书法,解读行业,交流常识,深度评说,共享经典,欢迎你关注丁谦书法艺术空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