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得下心,能生智慧。
沉得住气,方显格局。
一个人若能秉持不骄不躁之心,遵循事物自然发展的节奏,往往能够心想事成。相反,若一味急功近利,忽视客观规律,违背自然法则,则往往难以成功,甚至可能招致祸端。
历史上,王安石在担任宰相期间,虽得到皇帝支持,大力推行新法,但由于操之过急,得罪了许多权贵,最终导致变法失败,自己也被迫离职,远离京城。倘若他能顺应时势,沉稳行事,缓慢推进改革,或许结局会截然不同。王安石后来也深刻反思道:“缓而图之,则为大利;急而成之,则为大害。”
人生如同沙漠中的树,唯有沉得住气,将根深深扎进土地,才能积蓄力量,茁壮成长。古往今来,无数历史人物用他们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
司马迁在惨遭宫刑后,没有沉沦,而是沉下心来发愤著书,最终写出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蒲松龄在科举之路上屡遭挫折,但他并未气馁,而是在寂寞中坚持创作,写出了“写鬼写妖高人一等”的《聊斋志异》;居里夫人则耐住了十余年的枯燥实验,最终在成吨的矿石残渣中提炼出了珍贵的0.1克镭;梁启超在变法失败后,虽流亡日本,但他并未因此心灰意冷,而是沉下心来充实自己,为未来的斗争做准备。
拐得了弯,才是境界。
曾有一位怀揣作家梦想的年轻人,自幼便矢志不渝地投身于文字创作之中。他日复一日地笔耕不辍,满怀憧憬地将一篇篇心血之作投向报社与杂志社,期待着被认可的那一刻。
然而,岁月如梭,转眼间十几年悄然流逝,他收到的却始终是那一封封冰冷的退稿信。尽管屡遭挫折,他依然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坚信自己的作品终有一天会获得世人的青睐。
就在他步入而立之年之际,一封来自他多年投稿的报社编辑的回信悄然而至。信中,编辑语重心长地写道:
“您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向我们投稿,这份毅力与热情令人钦佩。但很抱歉地告诉您,基于目前的作品来看,您的知识面尚显狭隘,文笔也略显生涩,或许并不完全契合作家这一职业的要求。
不过,在审阅您历年来的稿件时,我意外地发现您的钢笔字日益精进,堪称一绝。或许,您可以考虑转换跑道,探索一条新的艺术之路。”
[ 中书协理事丁谦自媒体二维码 ]
认知丁谦 聚焦书法 解读行业
交流常识 深度评说 共享经典
【版权声明】
转载文字及图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若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点完“在看” 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