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圣水寺坐落于四川省内江市城郊,沱江河畔,古迹遍刹,高僧大德辈出,系四川省的八大丛林之一,号称“中川第一禅林”,在佛教界享有崇高的地位。
圣水寺始建于唐代咸通(公元860年十一月——874年十一月)年间,是唐懿宗李漼的年号,共计15年。咸通十四年七月唐僖宗李儇即位沿用。距今1163年。时有水观禅师于此地结茅修行,观水悟道,于是建寺。由于寺后有洼岩,其内“一泉吐出,前潴为池,与中江消息,旱祷辄应。”其水质清纯,甘甜爽口,被视为“灵泉”“圣水”,故名圣水寺,洼岩亦称圣水岩。宋初扩建后更名为“兴慈禅院”,又名“圣水兴慈寺”,宋末复名“圣水寺”。
明代儒相赵贞吉为圣水寺撰名“大国名蓝”,清代内江进士王果在《圣水寺新建集福慈塔记》中就称赞“圣水寺者,蜀国名蓝而中川福地也。
明末清初毁于兵燹,清康熙、雍正年间有一次大规模复建和扩修。如今的圣水寺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千多平方米,常住僧伽20余人。
圣水寺属依山式建筑,院落式布局,分三个部份。西面主体建筑大悲殿(即千手观音阁)为古寺,是唐代兴建的最早寺庙部分。东面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圆觉楼另成一系,称大寺,大寺的主要部分为宋代所建,即兴慈禅院故址。中部念佛堂一进数重另成一系。三个部份现存的主体建筑,多系清初修建。
圣水寺还有两座明代牌坊,其一刻有高公韶(三峰)题的“宋兴慈院”、“圣水古刹”,其二刻有高公韶子高镛题的“素云深处”、“恬淡自如”,都是难得的书法珍品。圣水寺现有唐、宋、明、清摩岩造像67龛,450躯,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碑刻20来处。其中千手观音石刻造像,高宽各8米,面颊丰满,体态健美,结构协调,代表了唐代石刻艺术的风范。圆觉楼里的十二圆觉像,装饰华美,璎珞缀身,雕工细腻,代表了宋代石刻造像风格。药师内药师佛像、天王像、辟支佛像、僧伽大师三十六应等皆唐宋造像,保存完好,风格多样,具有较高历史文物价值。
1982年圣水寺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为圣水寺摩岩造像。圣水寺的戒堂号为灵湫堂,分别于1997年、2011年成功举办四川省第7届、第17届传戒活动。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受到中国佛教协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如今,圣水寺更是香火旺盛,以人间佛教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指导思想,开展弘法活动,是佛法的智慧“灵湫”利益到更多的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