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健康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们极为关注的问题。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建议中小学生每年至少进行两次视力筛查。
很多家长拿到孩子的视力筛查报告,会一脸茫然,对于报告单上的“+”“-”符号、各种数字,都是什么意思?怎么看呢?……
筛查报告看似复杂,但只要搞懂其中每项指标的含义,想要看懂并不难。
现在孩子们在学校进行的视力筛查结果一般有两部分:视力和屈光度。
E
一、视力检查
E
通过5米标准对数视力表测得的。分裸眼视力和戴镜视力。
1、裸眼视力:
是孩子不戴眼镜检测出来的视力情况。正常情况下,裸眼视力4-5岁≧4.8;5-7岁≧4.9,8岁以上可达5.0。如果孩子的裸眼视力明显低于正常数值或双眼视力差距比较大需进一步检查。
2、戴镜视力:
是戴眼镜的孩子佩戴自己的眼镜检测出来的视力情况。中小学生戴镜视力应≧4.9,如果达不到,说明孩子的视力问题可能加重了,需要家长关注并带其去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E
E
二、屈光度检查
E
通过自动电脑验光仪检查眼睛的屈光状态。视力筛查时一般为非睫状肌麻痹下(非散瞳)的电脑验光。电脑验光结果看起来比较复杂,上面只有数字和字母,没有做过功课的家长可能看不懂,下面我们来一一给大家解码。
首先最上面是被测者姓名、检查时间等信息。
重点来了
请注意以下字母和数据
R(Right)
表示右眼,此部分数值是右眼检测数据。
L(Left)
表示左眼,此部分数值是左眼检测数据。
S、C、A是具体的屈光度检测指标,数值前含正负号, +表示"远视"; -表示“近视”
C或CYL(cylinder)代表柱镜,表示散光度数。符号取决于正负柱镜的使用,系统默认是负柱镜,所以柱镜值一般为负值。
例如:柱镜为-0.50D,表示近视散光50度。
A或AXI(axis)代表散光轴向,也是散光发生的方向,有散光才有散光轴向。
例如:散光轴位为153,表示散光的方向为153°。
为了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每只眼睛一般会连测3次并记录,最后取3次结果的平均值,因此我们看每只眼下方对应的第四行数据即可。
S.E.(spherical equivalent)代表等效球镜,SE=近视度数+1/2散光度数。
例如:如果球镜(S)为-1.25D,柱镜(C)为-0.50D,根据公式计算可得:
-1.25+1/2x(-0.50)=-1.50D,则等效球镜为-1.50D,即等效于-1.50D的近视,表示近视150度。
等效球镜相当于把散光度数换算成光学效果相似的近视或远视度数,是三次验光后的综合参考值。
家长们只要找到SE,就能轻松了解孩子屈光状态,孩子是否近视?大概的远视储备量?
散瞳前
散瞳后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儿童的睫状肌调节力很强,只有通过散瞳后使睫状肌放松,才会得到真实的屈光情况。因此非睫状肌麻痹下的电脑验光,测量结果仅能作为参考和提示,不能作为临床诊断或直接配镜依据。
请家长们关注孩子的视力筛查结果,如果看到结果有异常或收到类似“建议带孩子到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的回执,请尽快带孩子就诊检查,明确原因。
当孩子还有点远视但度数小时,家长也不必过度焦虑。首先准确测量远视储备量是充分散瞳的基础上验光测得,其次有些孩子的远视储备量小,但变化很慢,也可能会较晚发展成近视。
我们要想办法增加孩子日间户外活动,减少其近视距离用眼时间,改善视觉环境,定期带孩子做眼科检查,关注孩子远视储备情况消耗速度,综合眼轴长度的变化、角膜曲率的状态以及双眼视功能的情况后客观评价。
一般来说,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每年度数增长50~75度,眼轴增长大约0.3毫米。如果增长超过这一范围,或者孩子10岁就开始近视,有高度近视家族史,提示其成年后有发展成高度近视的风险,就要提高警惕,尽早采取措施,控制近视进展。
来源 | 北京市疾控中心 (文中图片来源于转载文章,非商业用途,仅用作公益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