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天一黑就昏昏欲睡?
那可能是遇到了“睡眠刺客”
相关话题持续引发关注
进而可能引发高血糖或高血脂等问题
老年退行性疾病的风险因素
医生:对放松、代谢、记忆都有影响
“碎片化睡眠”,顾名思义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晚上睡觉中断或醒来好多次。与只持续几秒,自己可能并不记得的短暂“微唤醒”相比,“碎片化睡眠”的特点是自己能非常明确地意识到“醒了”,且醒来后都要再次费劲地入睡。
版权库图片
据扬子晚报报道,48岁的南京市民马女士(化名)告诉记者,这样反反复复地折磨,一夜睡下来根本感受不到身体的休息。对于有些人来说,“碎片化睡眠”还出现在重要的、令其激动的大活动前夜,很多人很容易“激动得睡不着”,每次醒来一看,怎么才过了一两小时。
河北69岁的赵奶奶(化名),以前睡眠质量就不太高,最近这几个月不知为何睡觉更费劲了。每天躺床上至少一两个小时才睡着,稍微有点动静就会醒,一晚上能醒六七次,醒了之后很难再入睡。此外,早上起来,感觉就像一晚上没睡似的,整个人都没精神,还浑身没劲儿。赵奶奶称,家里人还说她反应慢,“我这是怎么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时,一些照料新生儿的家长或者值夜班的“打工人”,也更易出现长期的碎片化睡眠。看似晚上11点多睡、早上7点多醒,经历了7—8小时的“最佳睡眠时长”,但这类人晚上的深度睡眠时间很少,白天的精神状态甚至不如一晚只睡了4小时的。
版权库图片
医生介绍,“碎片化睡眠中不能进入深睡眠期,而是处于思睡期和浅睡期,因此一直醒来确实不够达到解除疲劳的目的,不利于大脑清理垃圾,也会对身体代谢造成影响。”
专家解释,这也是为何长期“碎片化睡眠”的人群容易在白天出现嗜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甚至进一步诱发代谢、认知、心血管和免疫等系统毛病的原因。
医生指出,对于睡眠出现问题的人来说,主要分为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两种主要途径。如果没有器质性疾病,是家族遗传性或散发的基因变异疾病,能够确诊的先天睡眠障碍,只能用药物保证必要的睡眠。
此外,一些顽固性睡眠障碍或特殊时期的睡眠障碍,都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物干预。
但对于其他患者而言,通常建议首先尝试非药物干预。专家表示,日常生活中营造必要的睡眠环境很重要,重点在于要避免强光刺激、避免噪音刺激。“比如白噪声的原理是形成反复同样节律的刺激,单调重复,对于大脑来说枯燥的东西确实有利于刺激睡眠反应,辅助睡眠。”
在日常生活中。这类患者也可以多摄入一些富含乙酸盐纤维的食物(比如粗粮、蔬菜、水果、菌藻等),富含植物寡糖的食物(洋葱、大蒜、牛蒡、芦笋、麦类、豆类、海藻等)来改善睡眠。
生活习惯、压力、环境等都是影响因素
01 生活习惯
不规律的作息时间、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饮食不健康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干扰正常的睡眠节律,导致深度睡眠碎片化。
02 睡眠环境
不适宜的睡眠环境,如噪声、光线、温度等干扰因素,会影响入睡和深度睡眠的质量。
03 压力
长期面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学习压力或生活压力会导致神经系统的紧张,使得大脑难以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04 心理问题
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等心理问题会干扰睡眠,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频繁觉醒和睡眠中断。
05 身体疾病
某些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不安腿综合征、帕金森病等会引起睡眠障碍,影响深度睡眠的稳定性。
06 年龄因素
衰老过程中,睡眠结构的变化也会导致睡眠碎片化,例如老年人的深度睡眠减少,夜间醒来次数增加。
睡前这些动作,可以让睡眠变好
据生命时报报道,最近《英国医学杂志》子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提出了一个改善睡眠的有效方法:
在晚上进行碎片化、短时间的“轻量型”阻力训练——深蹲、提踵、提膝展髋,可以使当晚的睡眠时间延长近30分钟。
体重抗阻锻炼包括3个动作,无需器械,仅靠自身体重完成:
1、站立提膝展髋,站立时抬高一条腿的膝盖,把抬起的腿向外侧打开(右腿向右,左腿向左),然后收回来放下;
2、深蹲,模仿坐椅子的动作,但不要真的坐上去,注意膝盖不超过脚尖;
3、提踵,即踮脚。
每个动作20秒,3个动作做完是1分钟,循环3轮,一次只需3分钟,每隔30分钟进行一次。
研究人员表示,目前的主流观点不推荐在睡前进行高强度运动,因为运动引起的体温升高和心率加快,可能导致睡眠变差。
而体重抗阻锻炼简单易操作,强度低,时间短,却能改善睡眠,它们很容易成为普通人睡前锻炼的一部分,你甚至看着剧就能完成。
来改善睡眠质量
来源 | 健康河南 (文中图片来源于转载文章,非商业用途,仅用作公益科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