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教强师 加快造就新时代“大先生”

学术   2024-09-23 18:02   宁夏  

日前,由民进中央主办的庆祝第四十个教师节暨2024·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在北京开幕,本次论坛主题为“弘扬教育家精神,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活动同期举行了“叶圣陶教师奖”颁奖仪式,以践行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鼓励教育工作者坚守初心、坚定前行。
作为以教育、文化、出版传媒为主要界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进现有20余万会员中,有56%来自教育界。
一直以来,民进始终心系教育、情系教师,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为己任。自1985年教师节确定以来,民进中央每年开展庆祝活动,从2007年起正式举办“中国教师发展论坛”,成为了教育领域凝聚共识、建言献策的重要平台。
本届中国教师发展论坛围绕“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强师利师惠师政策落地”等议题,来自教育行业的专家学者聚焦新时代新任务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培训体系、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完善等展开了深入研讨,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建言献策。

以教育家精神造就新时代“大先生”




















202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全国优秀教师代表时,首次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育家精神的提出,凝聚了当代优秀教师的品质,也是每个教师努力成长的方向。我国现有1800多万教师,虽然不可能人人都成为教育家,但人人都可以争当教育家,以教育家精神涵养个人成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表示,“新时代教育的特征是高质量、高效率、数字化、个性化、国际化、终身化。所以教育必须因时而变,教师要转变观念,适应时代的需要,关键在于实现高质量、专业化的发展。要把教育家精神落到课堂上,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
“教育家精神品质需要修炼,如何修炼没有常规之道,也没有固定模式,需要我们积极探索。”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在专题研讨中强调了理想信念对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的品质的重要性,“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能够让新时代‘大先生’在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地位、金钱诱惑时,能够坚定政治方向,笃行教育初心,不唯上、不唯书,实事求是追求真理。”
新时代教师要有哪些理想信念?如何才能培育好教师的理想信念?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指出,新时代教师理想信念可以分为四个层面:政治理想信念、社会理想信念、文化理想信念和专业理想信念。“理解为何要成为教师、为谁教学以及教育的最终目标,这些都是教师对职业身份认同的根本问题。”
“实施新时代‘大先生’行动,是弘扬教育家精神,造就千万名新时代大先生的有效路径。”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对开展新时代大先生行动的重要意义进行解读。“开展新时代‘大先生’行动,是基于其历史必然性、理论必要性和实践紧迫性的综合考虑。”周洪宇建议,实施启动新时代“大先生”行动,需要政府进行统一规划和分层分类推进,还要组织专家学者对新时代“大先生”行动的内涵、总体规划和方案进行深入论证,以增强理论深度和历史厚度。在学校层面,应积极整合资源并有效推进,从学校内部实施扩展到家庭和社会,以全面提升社会对“大先生”行动的认识和实践。

完善体制机制 助力强教强师




















当前,我们正处于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新阶段,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
“我们在10个省份开展了实地调研,完成了覆盖31个省份的问卷调查和116个县区的样本化调查。”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结合调研数据,分享了面向2035教育强国建设中小学教师队伍需求与政策供给的思考。他认为,面向2035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小学学龄人口逐步减少的大背景,我国迎来了优化教师资源配置,逐步推进小班化、个性化教育的战略机遇期。
面对调研中发现的中小学教师总量超编、学科结构性缺编趋势,以及城乡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失衡等问题,张志勇提出,要扭住加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这个根本任务,围绕推进小班化、个性化教育,加快教师编制供给政策的战略性调整,建议实现各学段间编制的流通,优化师范院校的布局调整和教师队伍的配置结构,加快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建立教师队伍建设预测机制,等等。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原专职委员、国家教育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管培俊强调,教育的价值和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发掘与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激发学生潜力至关重要。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教师发展体制机制要坚持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强化完善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需要开放创新的教师培养理念和教育体系,更需要激励创新的人事、人才体制机制,强化教师政策的改革落实机制。”管培俊说。
“从《教育部直属师范生本研衔接公费教育的实施办法》颁布到‘国优计划’的发布,背后都体现了对教育家精神的贯彻和实施。”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广谈道,“值得一提的是,师范生公费教育的认同度在提升,无论是从外在的入学动机,还是内在对教师职业的追求,学生都表现出积极乐观的态度。但目前仍存在生源结构失衡,紧缺学科招生不足或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平衡的挑战。建议让政策引领与专业追求相结合,通过设定高标准、提供高保障、实施良好评价来增强师范教育的吸引力。”
2024年,教育部出台“本硕衔接”政策,将公费师范生的培养层次由本科提升至研究生。在民进中央教育专业会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长、教育集团主任戴立益看来,在“本硕贯通”的6年学习中,要把养成教育放在第一位,同时,注重课程教学、实践训练和学术研究。“在实践中,要打破纵向课程和横向学科之间的壁垒,教师培养的目标不应仅是教书匠,而应成为具有研究能力的新时代‘大先生’。”

推动强师利师惠师政策落地




















当前,满足新时期高质量教育发展的需要,对教师的学历水平提出了更高期待。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长朱旭东指出,目前我国的学士后教师培养呈现出低供给量与高需求量的不平衡状态,硕士层次的师范生培养比重严重偏低,难以对标教育强国建设的目标需求。“学士后教师培养体系调整策略涉及到培养体系、培训体系、配置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要明确培养目标,扩大培养渠道,通过专业整体提升,以完善我国学士后教师培养多类型的专业结构。”
南京师范大学已有122年的办学历史,作为全国首批、江苏省唯一开展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的试点高校,在推动新时代中小学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上一直积极探索。
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成斌介绍,学校每年招收多个师范专业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免生,可直接攻读教育硕士。本科生、硕士生还可以通过直接攻博、硕博连读和“学校发展计划”三种方式继续攻读博士研究生。此外,学校开设本硕贯通双学科硕士层次实验班,毕业前学生可申请两个学科的高中教师资格证,毕业后可推荐到省内中学入编入岗,进一步助力师资力量的协调提质优化。
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和职业满足感,还要切实解决教师最关心的问题。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百军分享了尊师强师惠师的“南京经验”,“南京通过不断强化教师待遇保障,不仅确保义务教育教师的平均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还持续为攻读硕博士学位的教师提供补贴。此外,南京将杰出校长和教师纳入城市人才发展体系,实施校园社会事务清单管理以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并建立了教师心理健康检测与关爱制度,推行优秀教师定期休养制度,为名特优教师开通就医绿色通道,激励公共文化设施如博物馆和景区等对教师实施优惠待遇,不断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氛围。”

来源:人民政协网

审核:文军

编辑:何艳

石嘴山民进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是以从事教育文化出版传媒以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政党,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