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改善护理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增强人民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兴化市人民医院组织开展了“今天,我来做病人”的身临“患”境、“患”位思考的角色体验活动,让护士真实体验各种治疗和操作,现根据各科室开展情况,分期编发如下:
9月23日,经过前期准备,ICU与EICU确定了气管插管的固定和胶布移除、口腔护理、心电监护、保护性约束、翻身叩背、俯卧位通气、高流量氧疗、鼻饲管置管和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等9项操作体验项目,以下是护士亲身体会的所见、所思、所感:
01
气管插管的固定和胶布移除、口腔护理
气管插管是指将气管导管经过口腔或鼻腔插入到患者气管内,以辅助患者呼吸、解除气道梗阻、吸取气管分泌物等。
体验者钱菲:嘴巴里插着一根气管插管,短短几分钟,我的牙齿和口腔就非常不舒服,不停的有口水分泌,试想大部分插管患者要这样连续躺着24小时以上甚至更久,而且强烈的异物感会让患者剧烈烦躁,就会产生拔管冲动。
口腔护理时如果棉球用力擦拭牙齿、牙龈会产生疼痛,并且越往里擦拭,越容易引起恶心感,感觉像催吐,很不舒服,另外在撕除胶布的时候,脸颊被拉扯也会感觉疼痛,难怪患者会烦躁不安,十分排斥插管。
改善思考:在合理的镇静镇痛治疗前提下,我们要安抚患者,让患者脱离戒备紧张的状态;每日唤醒时,加强护患沟通,可以让患者写字或者比划手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条件允许时可以请家属录制视频或音频,鼓励安抚患者。
在执行口腔护理时要尽量轻柔,避免损伤牙龈和刺激咽喉,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张贴固定胶布的过程中要保持无张力贴敷,撕贴胶布时保持180度缓慢剥离,尽量减少对皮肤的牵拉和撕扯。
02
心电监护、保护性约束
心电监护是监测心脏电活动的一种手段,可以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提示病情变化,从而保证患者安全。
保护性约束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和防止其自我伤害或伤害他人,对患者实施的约束措施。
体验者王政:贴心电监护电极片的时候,我觉得众目睽睽之下被掀开衣服,很紧张,担心会不会暴露隐私;虽然我对心电监护很熟悉,但听到监护仪滴滴滴的报警声还是有点恐惧;将血压测量设置为5分钟一次,我的手臂酸胀、麻木。
当约束带绑到我自己手上才知道有多么不舒服,仅体验了半小时就感到手臂僵硬发麻,平时轻而易举的翻身变得很艰难,鼻子痒挠不着,下意识想要挣脱,却越拉越紧,心情更加烦躁。
改善思考: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记得在患者病情平稳后,及时调整测量频次,减轻患者的不适,给病人进行保护性约束时,要耐心倾听患者主诉,主动协助翻身等活动,在保证安全的同时,也要关注患者的舒适度。
03
翻身叩背、俯卧位通气
翻身叩背是协助不能自行移动的患者更换卧位,减轻局部组织压力,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促进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俯卧位通气也就是“趴着”治病,使患者在俯卧位状态下进行呼吸或机械通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呼吸状况。
体验者朱君文:翻身过来的时候,颈部悬空没有支撑,一不小心脸就全趴在床垫上,会发生窒息的风险;俯卧位通气时,腾空翻转的过程中有很强的落空感,手足无措,特别害怕会掉下来,翻好后体位安置的不是很舒适,整个操作结束后有点头晕目眩的感觉。
改善思考:以后为患者进行翻身叩背和俯卧位通气时,一定要向患者讲解下一步将要面对什么,让患者有个心理准备,另外俯卧位通气除了要关注有没有摆放到位,更要关心患者的主观感受。
04
经鼻高流量氧疗
高流量氧疗是指通过鼻塞导管或特制的气切导管接头直接将特定比例氧含量的高流量气体输送给患者的一种氧疗方式。
体验者孙巧芹:当同事拿着我无比熟悉的鼻导管为我戴上的瞬间,莫名的恐惧感就来了,随之而来的是高流量气体往鼻子里冲,感觉来不及呼气,流量调高时不适感越发明显,时间一长会不由自主地张嘴呼吸,仅半小时,我的鼻腔就觉得非常干燥。
改善思考:临床工作中常会看到有些患者张嘴呼吸,以前总觉得是患者不配合,原来是真的很不舒服,以后上机前,我会更加耐心的做好解释工作,缓解病人的紧张与不适。
05
鼻饲管置管
鼻饲管置管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肠道内,经这根导管为患者输注流质饮食、水分和药物,维持营养和治疗的需求。
体验者冀雅楠:当看到胃管慢慢向自己靠近时很紧张,送管时忍不住打喷嚏,管子抵达咽喉部,有强烈作呕感,眼泪瞬间夺眶而出。胃管插好后,不敢咽口水、说话,口腔、咽部稍微一点动作都会连带着导管在黏膜上摩擦,胃管固定贴在鼻子上总想挠一挠。拔胃管时,速度过快感觉胃被往上牵拉引起疼痛。
改善思考:体验过才知道患者的不易,也能理解患者为什么会有拔管的冲动。对于留置胃管的患者,要定期滴石蜡油润滑鼻腔,避免过度干燥引起摩擦导致的鼻黏膜出血和不适感。对于清醒无吞咽障碍的患者,及时评估胃管留置的必要性,尽早拔除胃管,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06
动脉血气分析采集
动脉血气分析主要用于评估呼吸功能、酸碱失衡、电解质水平、循环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体验者徐秋雨:进针前的等待很煎熬,进针时会疼痛,但进针后没有一针见血,再拨动针头会更加痛苦。
体验者李雪:进针速度很快时几乎没有疼痛感,但在抽血结束后按压止血时,按压过重会引起穿刺点的酸胀感。
改善思考:平时要苦练技能,熟练操作,找准位置,精准快速出击,提高穿刺成功率;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会主动寻求帮助,尽量减少穿刺次数。
俗话说“刀子不砸在自己身上不疼”,没有共情的能力,护理就是没有温度的机械工。共情体验让护患之间不只是“冷暖自知”,而是“冷暖共知”。虽然医护人员不能代替患者去感受病痛,但能通过一次用心的倾听、一次温暖的鼓励、一个轻柔的动作,让患者获得安慰与力量,落实有温度、精技术、高质量的重症护理,不断改善重症患者的就医体验,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文稿:杨芸 图片:沙梦颖)
编排:常乾坤 杨淳
校对:张敏敏
审核:王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