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 | 艾滋病的认识误区,你中了几个?

健康   2024-11-29 17:34   湖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世界艾滋病日快闪视频

误区一:感染HIV病毒就是患艾滋病


HIV即艾滋病病毒,而艾滋病指的是HIV感染的最后阶段。艾滋病潜伏期较长,一般为4-8年甚至更久,这个时期称为无症状期,等到HIV削弱了免疫系统,才会发展为艾滋病,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肿瘤等。

可以说,艾滋病本身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无法抵抗其它疾病的状态或综合症状。人不是死于艾滋病,而是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


误区二:蚊虫叮咬会传播HIV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只有三种:性传播(包括不安全的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血液传播(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纹身等)、母婴传播。脱离人体的HIV很脆弱,蚊子体内的病毒量相对于能引起传播的病毒量微乎其微,不会引起传播。


误区三:安全套防不住HIV



有证据表明,男用乳胶安全套对HIV及其他性传播病原体感染的防护率达85%以上。质量好、正规厂家生产的安全套,完全可以有效隔绝病毒,大幅降低性行为的危险性。


误区四:双方都是HIV携带者性生活安全


如果双方都是HIV病毒携带者,那也不意味着就可以有无保护的性行为。安全套可以避免感染其他性传播疾病以及其他类型的HIV病毒。HIV变异性很强,病毒与病毒之间如果发生重组,可能会带来更大危害。


误区五:HIV感染者不能要孩子


感染了HIV的怀孕妇女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孕期和产时服用抗病毒药物、住院分娩减少损伤性危险操作以及产后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传播的措施,能大大减少将HIV传染给胎儿或婴儿的机会。

在新生儿出生后,母亲和孩子均需要继续用药,产后应避免本人哺乳,可选择人工喂养或安全的母乳进行代替。

所以,感染HIV的妈妈也是可以拥有一个健康的宝宝的。


误区六:一旦感染HIV,剩下的日子就不都多了


艾滋病虽然目前不可治愈,也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但实施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少HIV传播。

发生HIV暴露后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在24 小时内,但不超过72 小时。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现在我国有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药物,以及医保报销的抗病毒治疗药和自费的抗病毒治疗药,满足HIV感染者的不同需求。

因此谨遵医嘱,坚持有效治疗,不仅可以降低传播危险,还可以延缓发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误区七:同性恋=艾滋病


艾滋病确实在部分男男同性恋中较为流行,原因是男男性行为的特征更易导致黏膜破损和病毒传播。但同性恋不等于艾滋病,同性恋本身与艾滋病传播并无关联。而对同性恋的过分恐惧和排斥反而会加大同性恋者的隐蔽性,增加艾滋病防治的难度。


误区八:高危行为后没办法预防感染艾滋病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从“经过黏膜、创伤等处进入人体血液”到“构成HIV传染”,需要经过很多进程,终止这些进程中的某一步,就能防止构成HIV传染。如果发生疑似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应今早预防用药。目前,有效的阻断时间为为发生高危行为后72小时,越早越好。

当然,别把阻断药当“事后避孕药”。


误区九:HIV阳性者不能与阴性者发生性关系


被诊断为HIV阳性的人,依然有自由选择爱的权力,但需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首先要使用安全套;其次阳性一方需要规范接受抗病毒治疗,达到持续检测不到病毒载量的水平,那么通过性行为传播HIV的风险将大大降低。


误区十:感染HIV后,一定会发展为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HIV引起的免疫系统综合征。感染后,HIV会攻击个人的免疫系统,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削弱免疫反应。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引入极大地改变了HIV感染的自然进程。虽然HIV仍然无法治愈,但新诊断出的HIV感染者在接受治疗后,预期寿命逐渐接近正常。

与其他慢性疾病一样,早期发现是尽快确诊和治疗感染的关键。



供稿:艾滋病和性病预防控制科

编审:卉子

编辑:晨阳

健康十堰
科学防控疾病,赤诚守护健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