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尔多斯广袤的高原上,煤炭资源丰富的准格尔矿区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这里,一幅波澜壮阔的绿色画卷徐徐展开。
曾经,这里因煤炭而闻名,如今,这里因绿色而璀璨。历经48载风雨,准能集团与共和国同行,走出了一条从煤炭开采到生态经济的绿色发展之路,不仅修复了矿区生态环境,更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了新时代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的典范。
“节”尽所能
黑色煤炭绿色开采
因地质原因,准格尔煤炭天生就带有“绿色”基因,属于低硫、特低磷、高灰熔点、较高挥发分和较高发热量的长焰煤,以低污染闻名于世,被誉为“绿色煤炭”。而准能集团更是在开发过程中,将这一绿色基因不断放大,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开采之路。
1990年,年设计能力为1200万吨的黑岱沟露天煤矿开工建设。1992年,公司积极践行节能减排理念,出台《关于加强燃煤管理监督的几点意见》。由党政联席会议统筹决定电厂燃煤采购、运输合同的签订,纪委、监察、审计等部门严格监督。同年,出台了《露天矿燃油管理制度》,对燃油的采购、储存、发放、设备油耗进行全面监督和定期检查,对单台设备油耗进行统计考核,统筹安排生产任务,减少设备怠速运转时间,降低燃油消耗。
2004年开始,公司对黑岱沟露天矿采矿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引进轮斗系统、395B电铲、154吨电动轮自卸卡车、185吨电动轮自卸卡车等先进的现代化设备,采用轮斗—胶带、单斗—汽车综合开采工艺,开采技术、开采设备、开采工艺全部为当时世界一流水平。
2005年,引进了世界第一台采用交流变频调速无齿轮传动技术的大型吊斗铲,于2007年下坑试运行,与抛掷爆破技术相配合,实现了无运输剥离的开采模式,不仅大幅降低了剥离成本和能耗,更显著提高了开采效率,年节能减排可达2万吨标准煤,降低生产成本超过6000万元,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准能集团始终以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高标准建设高效露天煤矿,持续引领我国露天煤矿行业迈向新高度。
如今,俯瞰准能集团的露天煤矿,机身高22米的WK-55电铲挥舞着巨臂、载重量300吨级的矿用卡车穿梭其间,这些“巨无霸”以行业领先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能,诠释着现代煤炭开采的新形象。
然而,准能集团的绿色追求并未止步于此,在节能减排的浪潮中,准能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开展工序能耗诊断,针对性提出“节煤、节电、节水、节油”措施,优化矿卡发动机和电控系统参数,实施矿用大马力柴油机柴油混合氢气、氧气燃烧节油减排等项目,油耗降低15%;引进高效智磁节电器,平均节电率达到7.17%;优化除灰空压机运行方式,年可节约电量330万度。
破茧成蝶
黄土高原的绿色重生
万里草场碧绿如茵,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铺设的绿色绒毯,生物多样性主题公园的湖水清澈见底,宛如镶嵌于大地之上的明珠,倒映着蓝天白云。一群群鸭子在这片宁静的水域中悠然自得,为这静谧的美景添上了几分生动与和谐,谁能想到这样的美景竟然是在一座露天煤矿的排土场上。
时光回溯到三十多年前,这里生态系统脆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1990年,准格尔煤田项目开工,准能集团在建设之初就始终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煤田开发并重”的指导方针,全面落实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水土保持“三同时”原则,制定了科学的复垦绿化规划。采取表土采集堆存、岩石排弃压实、表土覆盖、土地整形等一系列规范措施,确保排土场结构稳固,满足植被复垦要求。
1992年,准能集团携手内蒙古环境科学研究院,共同组建了生态重建研究组。历经数载春秋的不懈努力与科学试验,成功筛选出上百类能够在复垦区茁壮成长的植物种苗。
研究团队深入分析了复垦区的土地条件,精心挑选并引种驯化了最适宜当地环境的植物种类,通过乔木、灌木与草本植物的科学合理配置,不仅促进了植物的健康成长,更实现了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
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准格尔矿区的复垦绿化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至目前,矿区复垦绿化总投入已达28.81亿元,完成复垦绿化土地9.85万亩,累计种植各类乔灌木7631万株,地被植物覆盖面积达3.67万亩。水土流失控制程度高达90%以上,植被平均覆盖率提升至80%以上,数十种野生动物在此安家繁衍,昔日的黄土高原已蝶变为生机勃勃的“绿色家园”。2024年10月8日,黑岱沟露天煤矿、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取得绿色矿山建设水平最高等级5A级认证证书。
准能矿区的复垦绿化成就,不仅在国内赢得了广泛赞誉,更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其矿山修复案例入选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成为央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写照。准能人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企业在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的决心和能力,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点绿成金
生态+模式的探索
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在矿区复垦的征程上走过四十余载,准能集团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继续探索绿色转型的新路径。
自2012年起,准能集团便开始在矿区复垦土地上尝试农业种植,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复垦土地的利用效率,也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最初的植树种草,到后来的农作物种植,再到现代光伏农牧业示范区的建立,集团不断探索适合矿区特点的农业发展模式。
目前,准能集团已建成集生态牧场、优质肉牛养殖园、林果生产采摘园等为一体的综合园区,现存栏优质肉牛2千多头,种植牧草1万多亩,开发饲料及小杂粮种植基地3千多亩;3.9万亩林果种植基地和千亩果品试验基地,每年可为当地村民增收4000万元。
种植观赏花卉1千多亩,采摘日光温室42栋,每年帮助农民增收400万元;创新开发“肉牛托管代养”经营模式,带动73户村民实现增收;以生态公司羯羊养殖场为龙头,带动农民销售羯羊11000多只,通过绿色产业多元化发展,直接带动辐射上万人就业,人均增收3.58万元,年直接增收3亿元以上。
依托矿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准能集团积极打造工业旅游项目,将工业遗迹、生态景观与文化旅游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业旅游品牌。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到生物多样性主题公园,从国防教育基地到日晷广场,一系列特色场馆和景观群的建成,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游览体验,也提升了矿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至今,已吸引25万余人次游客参观赏玩,辐射带动周边景区接待游客80万余人次,为当地创造收益达2亿元。预计“十四五”期间,可吸引游客100万人,新增就业岗位6万个,预计到2050年可吸引游客600万人,绿色动能转化凸显,实现了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2023年9月22日,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回顾过去,准能集团历经风雨,与共和国同频共振,从煤炭开采到绿色生态,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展望未来,准能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深耕“生态+”模式,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矿区生态治理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在这片曾经的黄土高原上,绿色不仅是一抹色彩,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准能集团,正以实际行动,书写绿色发展的新篇章,迈向更加辉煌的绿色未来。
监制 | 王琨 庞伟
策划 | 郭振华
文字 | 王贺
编辑 | 武玉婷
校对 | 王浩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