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卖披萨,我只想给它打个码
乐活
2024-12-16 14:34
四川
在香港第一次看到卖批的,我当时就愣住了。
这啥?是不是打错字,乱码?
当我发现这里有好多批,这些都是批,我惊魂甫定。
还是见识太浅了。
我本以为这是指披萨的披,一旦我得到认知,并在生活中警惕它出现的场景,它将再度推翻、重塑。原来不止披萨是批,还有不同形态,不同内容,包罗万象的批。粤语中的批,读音与pie接近,因此作为音译,意为派,与pizza中的披读音也不同。然而橘生淮北则为枳。大湾区民众并不知道它的另一层含义,内陆的朋友先入为主,很难一下子做到因地制宜辩证看待。回想上次这么懵逼,还是见识到台湾朋友对“操”字的不同用法。当你不断接受批的普遍存在,你就更了解批的用法,你就打破了认知的边界,拥抱了更广阔的世界。 而在香港,民众对批的接受程度,大多已经忘记它何以至此,这是约定俗成的影响力。透过第三视角审视回来,则可以将一件事物的把握程度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网上也存在不少同乡提问、答疑。求知欲爆棚,温故而知新。而西式糕点的长期浸润,使得当地民众对不同形态不同口味的批更为讲究。香港地区的英文翻译跟内地有所不同,很大一部分是源自粤语的音译。比如贝克汉姆在香港叫碧咸(ham),好莱坞叫荷里活,虽不熟悉,但也好接受。派叫做批,披萨也叫做批,这里存在派的认知更为基础的文化差异。形容不同的披萨,我们这里只讲尺寸,薄底厚底,并只在详情中识别。而批饮食文化更为深入的香港,则将产品凝练为偏正短语,掷地有声,仅两个字就能达成共识,并在传播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大众对内容的认知。不仅有厚薄的区别,还有松、软、脆、硬不同质地、口感,多维度的拆解。外地人很难一眼清楚普通批和大批的区别,而在香港地,则透着股不由分说的气势。当你了解了这么多批之后可以发现规律。形容词可以是名词的内容,也可以作状语起修饰作用。鸡批是含鸡肉的西式馅饼,爆脆批是指整体口感爆批脆。商家深挖产品属性,可以从两个维度创造出更多的营销硬词,手艺薄批,迷你蛋批,菠萝鸡批等等。这不仅是美食领域的拓展,在索绪尔的语言学范畴,更是拓宽了能指、所指的边界。当你对如此多种批垂涎欲滴,自然对批是什么有了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