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法律评论
导言
刑法学的体系大厦由规则和案件共同组成,将法律规则应用于“类型性案件”与“具体个案”,适用规则妥当地解决案件,是法律人必备的基本能力。案例研习教学方法在我国法学教育中长期存在。然而,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过于重视知识维度的输入而忽视法律思维和应用能力的训练,课堂形式也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占比较小。近年来,域外案例教学方法在我国法学界逐渐掀起热潮。刑法学在法治理念和法律技术两方面均集中体现了法学学科的特色,也成为法学领域开展案例教学方法的主阵地。法学是经世致用、定分止争之学,案例研习方法无疑是提高学习者运用刑法理论解决实务问题的有效方法。
2012年春季学期,陈兴良教授和车浩教授率先在法学院开设了面向本科生和法律硕士研究生的《刑法案例研习》课程,首次引入了德国法学教育中的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经过十多年探索,北大《刑法案例研习》课程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授课模式,以鉴定式案例教学为核心,结合论辩式案例教学和实务案例教学,分阶段、分模块研习不同案例,全方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反说理能力和发现事实的能力,打磨出一门专门训练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之能力的“授人以渔”型课程,在2020年入选了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
2021年8月,车浩老师组织来自15所高校的法学院的青年刑法学者,率先组建了一个线上集体备课、联合授课的法学虚拟教研室,正式推出了面向全国法学师生、实务工作者和法学爱好者的首届刑法案例研习线上公益课程。时至今日,已成功举办三季刑法案例研习暑期线上公益课,每季课程都受到全国法学生、实务工作者与法学爱好者的高度关注,课程的报名人员数量大、入选标准高、影响范围广,三季课程共产生了94名优秀学员,其中5人后来考入知名法学院校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为中国法学教育输入优质人才。
2021年8月第一季刑法案例研习暑期公益课共收到712份报名表,其中本科生389份,研究生269份,在职人士54份,最终录取了来自90所高校的150名同学。四次公开课总播放量累计达到了6万人次。
2022年2月,车浩教授牵头成立的教育部刑法课程虚拟教研室正式获批,同年8月,刑法课程虚拟教研室举行了虚拟教研室启动仪式,并推出了第二季刑法案例研习暑期课,共有来自22所国内高校的25位老师参与了第二季公益课的授课,来自全国301所高校的1301位同学报名,本科报名人数854人,研究生报名人数447人,最终录取学员240名,线上直播阶段一共吸引了约4万人次的观看。
2023年8月,刑法课程虚拟教研室继续推出了第三季刑法案例研习暑期公益课。课程规模扩大、案例数量与直播次数均有增加。共有来自32所高校的51位老师参与了本期公益课的授课,来自全国340所高校1925位同学报名,其中本科生1251人,研究生674人,博士生37人(包括法理、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不同专业),最终录取学员一共612名,其中本科生412人,研究生200人;同时,课程面向全国高校开放观摩,共收到77位教师申请观摩,公益课的线上直播一共吸引了6万人次的观看。
2024年,第四季《刑法案例研习》暑期公益课如约而至。本期暑期班将继续秉持以往三期“促使我国刑法案例教学从‘授人以鱼’的知识之学转向‘授人以渔’的方法之学”的初心,延续“三模块”的课程设计,由12位教师组成授课团队,拟招收120名学员,每位教师带领10名同学组成案例研习小组,在求知、探索、交流与合作中完成鉴定式案例研习、论辩式案例研习与实务性案例研习三个模块。
通过鉴定式案例研习训练学员体系性审查、逻辑性思考的能力,通过论辩式案例研习培养学员观点碰撞、左右互搏、论辩说服的能力,通过实务性案例研习训练学员提炼法律事实、解决实务问题的能力。第四季《刑法案例研习》暑期公益课希望可以推动法学教育资源的沟通共享,并帮助学员打通理论与实务的“任督二脉”,实现理论与实务的贯通。
具体活动议程安排如下:
一、课程安排
(一)网络公开课
1. 第一周:案例研习方法论
授课教师介绍课程设计结构、讲授以鉴定式分析为核心的刑法案例研习的一般方法。
2. 第二周:鉴定式案例研习课
授课老师将运用鉴定式案例分析方法,围绕2个大型案例展开讲解。
3. 第三周:论辩式案例研习课
先由学生围绕2个争点案例展开正反对抗,然后由授课老师结合争点进行讲解。
4. 第四周:实务性案例研习课
先由学生围绕2个实务案件开展模拟辩论,再邀请律师结合办案体会做实务交流,最后由授课老师做理论总结。
(注:以上四次课程,通过网络平台向全国师生、实务人士及法学爱好者公益直播。)
(二)三次内部讨论课
面向全国各大高校招收120名学员,分成12个小班,每个小班分配一名导师。
入选学员均需撰写3次案例分析报告,并在导师的组织下开展线上小组研讨,体验刑法案例研习课程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训练方法,全面发掘和训练法律人的基本能力。
(注:以上三次内部讨论课,仅向入选暑期班的学员和观摩教师定向开放。)
(三)时间进度
本课程自2024年7月23日起至8月13日,共3周。
二、师资团队
车浩(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陈尔彦(德国弗莱堡大学法律系博士研究生)
储陈城(安徽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段蓓(上海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讲师)
刘赫(复旦大学法学院博士后)
潘文博(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讲师)
邓卓行(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
徐凌波(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徐然(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副教授)
徐万龙(浙江大学法学院讲师)
袁国何(复旦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赵冠男(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郑超(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吾采灵(江苏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张缙(周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课程负责人:车浩、徐凌波、袁国何
课程助理:周美琪、李胜男、周永健、赵洋、杨一凡
三、报名事项
(一)学生报名
面向全国高校法学院在校生招收学员(拟招收120人)
(1)报名方式:有意向报名的学生,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信息,填写完毕后点击提交即可静候通知。
(2)报名时间:截至2024年7月14日(周日)24:00
(3)报名要求拟报名的学员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a. 系全国高校法学院在校生;
b. 已在所在法学院校修习过刑法总论、刑法分论课程;
c. 保证课程期间有充足时间参与全部课程的学习,确保按时高质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积极参与分组讨论。课程期间未及时提交作业、作业完成极不认真、或未按时参与小组讨论者,带组老师有权取消其学员资格。
(二)教师报名
面向全国高校法学院在职教师招收参加小班讨论课旁听观摩人员。
(1)报名方式:有意向报名观摩的教师,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信息,填写完毕后提交即可。
(2)报名时间:截至2024年7月14日(周日)24:00
(三)录取通知
2024年7月20日,通过“刑事法判解”公众号发布录取学员名单;观摩教师名单将另行通过邮件通知、确认。
(四)费用
本课程为公益性质,不收取任何费用。
四、课程激励
(一)修课证明
按要求完成全部学习任务的学员,将获得由北京大学法学院和教育部刑法课程虚拟教研室颁发的修课证明。
(二)十佳作业与优秀学员
1.每阶段课程评选十佳作业,通过《刑事法判解》公众号发布名单,推送部分优秀作业。
2.遴选优秀学员,学员将获得授课老师的签名赠书及优秀学员证书。
主办单位:
教育部刑法课程虚拟教研室
承办单位:
北京大学犯罪问题研究中心
《刑事法判解》编辑部
协办单位:
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泰和泰(南京)律师事务所
技术支持:
北大法宝学堂
平台支持:
“法学学术前沿”公众号
“刑法界”公众号
“互联网法学”公众号
“青苗法鸣”公众号
后续课程详情敬请关注“刑事法判解”微信公众号
重磅福利
关注“法律检索”公众号,后台回复“暑期学校”即可获取首届“大数据与法律检索”暑期学校课程PPT。回复“PPT”即可获得中国大学MOOC《大数据与法律检索》主讲人在深圳律协授课的PPT(六百多页干货)。
深圳律协培训课程《律师法律检索核心技能》B站地址(点击文后阅读原文即可观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8y4y137xu/
扫下方海报二维码即可免费学习中国大学MOOC《大数据与法律检索》第八期课程(有重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