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黑龙江女子捡回一个弃婴,丈夫脸色铁青,怒拍桌子:“有他没我,有我没他!”女子咬牙独自养大孩子,12年后孩子上了春晚火遍全国。谁料,亲妈却来认亲:“儿呀,我才是你亲妈!”
2008年,哈尔滨,国际华侨杯拉丁舞比赛,一个13岁的男孩获得了业余组第 1名,3个小时后,再次获得专 业组第 1名。
台下掌声雷动,主持人上台告诉大家,这个男孩是聋哑人。
“怎么可能?”
“听不见怎么卡节拍,怎么跳舞?”
台下观众纷纷表示质疑,主持人含泪讲述了男孩的故事,台下再次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而台下的一位阿姨早已泪流满面,12年来的点点滴滴再次浮上心头…
这位阿姨名叫赵丹,黑龙江人,和丈夫一起经营一辆客车。
1995年立秋那天,赵丹在车站捡到一个聋哑男婴,她决定收养他,还给他取名为秋捡。
赵丹把孩子抱回了家,婆婆黑着脸:“抱个野孩子回来干啥?”
丈夫也在一旁附和:“你就是吃饱了撑的,帮别人养孩子!”
没办法,赵丹只好把秋捡抱回娘家,由母亲帮忙照顾。
从此,她每天丈夫家、娘家2头跑,难免会有顾不到女儿的时候,丈夫对秋捡更嫌弃了,2口子也时常发生争吵。
再加上丈夫的客车因为老化,亏了钱,丈夫觉得自从收养了秋捡,家里越来越不顺,终于有一天他爆发了:“这个家,有我没他,有他没我,你看着办?”
赵丹眼圈一下子红了,“你非得逼我吗?”左右为难犹豫很久后,她决定:“我要养秋捡。”
丈夫脸色铁青:“离 婚!”
赵丹无奈只能和丈夫分手,带着女儿和秋捡回了娘家生活。
她听说北京有个专家治耳疾很厉害,卖了首饰凑了3万块,带秋捡去了北京。
谁料,医生检查后却告诉她:“治不了,建议给孩子装人工耳蜗。”
“那得多少钱?”
“单个17万。”
赵丹惊呆了,上哪去弄这么多钱?
之后,她就和母亲开了个包子铺,每天半夜3点就要起来,和面、调馅、包包子,每天忙完回到家几乎累得直不起腰来,可她从不喊累,一直咬牙坚持。
没多久,秋捡装上了人工耳蜗,可要把儿子培养成能自食其力的正常人,却是千难万难,赵丹每天愁的不行。
好在没多久,她就发现了秋捡的特长。
一天,赵丹回家后打开收音机听歌,谁料,秋捡就像发现新大 陆一样,对着收音机左看右看,后来干脆拿起收音机放在地上,人也整个趴在地上,双脚还随着音乐节拍摇摆。
赵丹眼前一亮,赶紧去咨询医生,这才得知:秋捡虽然听不见声音,但可以感受到声音的振动。
赵丹心里一阵狂喜,打着手语问秋捡:“你喜欢音乐吗,喜欢跳舞吗?”
秋捡激动得手舞足蹈,点头如捣蒜,赵丹心里乐开了花,孩子有出路了。
第2天,她就带着秋捡去找舞蹈学校,可高昂的学费又让她犯了难,看着孩子期待的小眼神,她还是心软了,“没事,妈供你学舞蹈。”
尽管再次掏空了钱包,可她无怨无悔。
不仅如此,几年后她又做出一个更加疯狂的决定。
有一次,赵丹去学校接秋捡,发现他隔着玻璃,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教室里面,她上前一瞧,原来是拉丁舞教室。
儿子喜欢拉丁舞,那就得去北京找蕞好的拉丁舞学校,可打听下来才知,北京的拉丁舞学校,1年的学费就要3万。
回家后,赵丹拿起房产证看了许久,终于下定决心卖房,房子卖了15万,她一拿到钱,转身就带着秋捡去了北京学拉丁舞。
秋捡知道母亲为了自己付出了太多,所以从小就很懂事,学舞蹈也很拼命,参加了很多舞蹈比赛,拿奖拿到手软,后来还被中国残联艺术团录取。
秋捡的舞越跳越好,名气也越来越大,后来还在2015年春晚表演舞蹈《千手观音》,从此一战成名,火遍全国。
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谁料,一个陌生女人的出现,却打破了所有的平静。
一天,一个打扮珠光宝气的女人来到赵丹家,她就是秋捡的亲生母亲。
“秋捡,我开了家培训学校,你帮我做一下宣传。”
秋捡连连摆手拒绝,还砰的一声关上了房门。
门外的亲妈脸色铁青:“你什么态度,我才是你亲妈,赵丹怎么教孩子的?”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之后再没出现,她再一次抛弃了秋捡。
而房里的秋捡早已泪流满面,更是铁了心认定:此生只有赵丹一个母亲。
2022年,秋捡登上了北京冬 奥会舞台,还在开幕式和闭幕式上表演,他依然在为自己的舞蹈梦想努力奋斗着。
现在,秋捡蕞大的心愿就是努力挣钱,给妈妈和外婆买套大房子,让她们安度晚年…
秋捡是不幸的,先天聋哑,还被父母抛弃,但他也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善良的赵丹。
赵丹不仅给了他一个家,还为他的梦想之路打开了一扇窗。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赵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母爱,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也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母爱的力量,可以超越血缘,跨越一切障碍,创造生命的奇迹。
有了母爱的滋养,哪怕是再无助的绝望,也能开出美丽的花来!
感谢赵丹让我们再次见证了母爱的伟大,为善良的赵丹妈妈点赞!也祝愿秋捡未来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