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 | 沉痛悼念黄美尧老师

文化   2024-10-06 18:01   天津  

点击图片
进入月雅书城



中国著名国画陶瓷双栖艺术家、当代著名文化名人、美术家、教育家、美术理论家,原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原广东省陶瓷职业技术学校教授黄美尧老师,于2024年10月1日上午10时38分因病在潮州逝世,享年91岁,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哀悼黄美尧老师!
黄美尧老师以毕生的心力从事艺术创新、理论完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以大量的精湛作品传播于世,产生深远影响。他的离世是中国美术界的巨大损失,我们感到无比悲痛,谨以此向敬爱的黄美尧老师致以最深切的哀悼!由衷缅怀黄美尧老师为中国美术事业与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和崇高风范,寄托我们深切的哀思!

黄美尧艺术的高度
当代山水画的登峰者
艺术有没有高低之分?当然有,只是很多人不知道或不承认而已。

中国艺术的高低,依次是按照材料、技法、形式、学术、艺术、文化、文明、规律的顺序来分高低的,西方艺术,也是如此。这不同的层级,既是作者的思想高度,也是他能实现的技术高度,光有技术没有思想不行,光有思想没有技术也不行,只有两者都做到了,才是一个艺术家真正的高度。


这个层级是一条非常明显的高低分数线,一个艺术家在哪个高度,就是哪个高度,做不了假。就像登山时的海拔高度,一目了然,不是大家常说的“文无第一”。


近200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以及中西方结合文化的流行,中国流传有序的传统文明路径正逐渐走向迷茫的低谷,尤其是在艺术领域,以形式和理性为主导的西方艺术,极大的冲击了以意象和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艺术,古人通过艺术创作体现思想文化修为境界、反应中国文明领悟高度的方式,如今越来越成为局限于艺术本身的浅薄思考,而由艺术延展开来的文化和文明的思考,则变得屈指可数。



黄美尧正是在这一尴尬的时代背景下,逆势而行,他从材料、技法、形式、学术和艺术出发,展现出对文化的思考和对文明的领悟,进而走向道的终极规律“生生不息”,构建起他至高的艺术金字塔。


一、材料:探索创新专用材料


对材料的掌握和创新,是所有艺术家进入艺术领域的第一步,也是黄美尧以艺术表达文明探索成果的第一步,在他的艺术创作领域中,又以国画材料和陶瓷材料为主要探索方向。


四川江油山水面貌


1934年出生于四川江油的黄美尧,少年时期一方面对家乡近在咫尺、布满亿年流痕肌理的三峡山水留下深刻印象,另一方面则在学习书画的过程中,扎实掌握了中国传统绘画材料、颜料等的不同艺术效果和艺术特性。将表现家乡山水特征作为艺术初心之后,他也曾在两千年的中国山水画中寻找前人的经验,但却发现没有一种是符合初心所想的。


青山岩玉有本色 106×68cm 6.48平尺 国画 2023年


面对这种情况,黄美尧首先回到了传统国画材料的研究中,不同类型的纸张、不同类型的墨、不同类型的颜料,经过不断实验,他最终落在了“生宣+泼墨+植物颜料”上,以体现自然天成之感受。大学时期,黄美尧还借鉴了西方的阳光色、环境色等,融入到自己的材料运用中,成为他表现家乡山石自然肌理质感道路上的重要方法。晚年,随着对山水之道、天地之道、宇宙之道的不断领悟,黄美尧又在颜料上回归到中国传统五行色彩体系,在中国传统色彩当代化的过程中完善起自己的国画材料体系。


山水瓷盘 口径21.5cm 底径13cm 高2.5cm50“件”大小

高温色釉瓷盘 20世纪60-80年代


1959年,黄美尧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艺术绘画,面对景德镇陶瓷的工艺匠气,他立志要将陶瓷绘画提升到独立纯艺术分类,而工艺材料作为陶瓷创作所依赖的重要内容,成为黄美尧首要解决的问题,青花、青花釉里红、粉彩、新彩、高温颜色釉等传统工艺陶瓷材料,先后成为黄美尧探索的对象。


峰标云龙气 口径12cm 肚径35cm 底径18cm 高59cm200“件”大小

新粉彩瓷瓶 2014年


在这个过程中,他一方面继续运用传统工艺,但却对材料的最终视觉特征做出艺术性改变,或是成分的配比、或是色彩等,如具有明确黄美尧艺术风格的青花、青花釉里红、青花斗彩、高温颜色釉等;另一方面则在延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创新出全新的工艺方式,以体现陶瓷绘画作为独立艺术门类的特征,如黄氏新粉彩工艺的创新等。


青山走泉游白云 200×100cm特大件

新粉彩瓷板画 2014年


国画材料和陶瓷材料的合理选择或创新,为黄美尧国画和陶瓷艺术成就的取得奠定了基础,并随着他文化境界的提升和文明规律的领悟而调整,成为黄美尧至高艺术金字塔的稳固一角。


二、技法:开创独有技法体系


掌握材料的特性,是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一特性进行艺术的表达,而对材料特性的体现,往往就要进入到艺术技法的领域。


红漫秋山紫气长存 137×68.5cm 8.45平尺 国画 2018年


在山水国画创作中,黄美尧为了更好的在“生宣+泼墨+植物颜料”基础上表现家乡山水的自然肌理质感、突出国画的自然渲染效果,他从陶瓷窑变过程中釉料在火里形成不可控的肌理效果上获得灵感,通过水墨彩在纸上的自由流动形成山水的自然造型,随后再按照世间万物的规律,将自然和人文各元素进行串联表现,创新出他独有的自然泼墨技法,一改国画传统的点线皴,不仅实现了再现家乡山水面貌的初心,还达到了“自然部分自然泼 人文部分人为写”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山水画创作目标。


云从龙起 45×80cm200“件”大小

新粉彩瓷板画 2013年


而在陶瓷山水绘画创作中,黄美尧创新运用“黄氏新粉彩”工艺及材料的同时,也借鉴国画创作技法,建立起陶瓷绘画的泼写彩技法体系,自然部分、远景部分,他采用新彩材料的创新泼彩技法,人文部分、近景部分,他则采用粉彩材料的传统写、填、堆、染等工艺技法,创新与传承结合,彻底将陶瓷绘画提升为独立纯艺术门类,与国画、油画等平起平坐,自然与人文结合,在陶瓷绘画上实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山水画创作目标。


风雨随时变 100×68cm 6.12平尺 国画 2023年


晚年,黄美尧由国画自然泼墨技法升华而来的自由泼法、由陶瓷泼写彩技法升华而来的变画法,则更是直接与他所追求的终极大道相契合、与他所开启的自由画时代相吻合。


春风化雨长生态 200×100cm特大件

新粉彩瓷板画 2024年


完善的国画技法体系和陶瓷绘画技法体系,出于黄美尧对材料的探索和运用,而又与材料的成果相辅相成,其创新意义直接显现出他对中国文化及中国文明成就的领悟和表达,不可取代。


三、形式:跳脱中西结合而自成一派


身处中西艺术结合的火热时期,黄美尧自然也受到了中西方不同艺术形式的影响和牵引,如色彩、构图、明暗、透视、风格等,他均在中西结合的方向上展现出了独具风格的创新,以寻求中国艺术的发展出路,成绩斐然。


泉落山色新 46×83cm 3.43平尺 1981年


但中西结合是否真的就是中国艺术的未来?黄美尧渐渐意识到,中西艺术的结合,只能是在表面形式上进行结合,思想上根本无法融合,而表面形式的结合,也只是中西方既有艺术形式成就的横向叠加组合,而不是纵向的创新,终将会因为既有成就的耗尽而走向尽头,中国艺术的未来显然不是末路,中国艺术的发展必将回到自身的创新之上。


山色无还有 110×62cm 6.14平尺 2016年


认识到这一点后,黄美尧对于形式的探索和应用,渐渐开始脱离西方艺术的束缚,立足中国传统艺术的形式元素,传承并创新,借鉴西方而不困于西方,传承传统而不执着守旧,以实现中国艺术当代化为前进准则,开创出中国传统五行色彩体系的当代化呈现、符合现代人审美和想象的合理山水风水布局、古今交汇融合的新时代文人风格等,自成一派,有意无意的在艺术形式探索中,契合了黄美尧晚年在规律上的领悟和表现。


雨洗丹山秀 166×95cm 14.19平尺 2022年


四、学术:建立大墨大彩学术体系


在黄美尧的艺术生涯中,他最初接触和学习的是中国传统书画,站在古人的视角、通过古人的路径,来感受中国艺术的魅力,积淀深厚的传统艺术功底、掌握几千年来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此时,他的所有学术体系均来自古人的框架和规则,同时他也看到了古人通过艺术所抵达的学术高度,为他始终将重心落在思想层面而打下基础。


绘事有法 44×67cm 2.65平尺 国画 1982年


大学期间,开放的艺术环境、中西结合的时代氛围和对家乡山水面貌表达的初心,让黄美尧顺势在中西结合艺术的道路上开始自主探索,以寻找中国艺术的出路。但中西结合过程中对西方艺术的过度依赖,以及对既有艺术成就的照搬而非真正创新,使他再次调整方向,开始思考真正的中国艺术的未来到底是什么。


仙缘古道浩气连 246.5×123.5cm 27.4平尺 国画 2018年


20世纪80年代,黄美尧开始尝试陶瓷与国画的结合,借鉴但不依赖西方的部分技法与形式,最终找到自己的学术方向。他用民族的元素、中国的审美,实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开创了国画的泼墨时代、陶瓷的泼彩时代,以替换中国的点线皴、西方的点线面,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也实现了中国艺术当代化的可能,开启独属于黄美尧的“大墨大彩学术理论体系”。


南山满注福寿情

口径8.5cm 肚径26cm 底径13cm 高50cm150“件”大小

新粉彩瓷瓶 2011年


随后的40余年,他先后在艺术实践中提出了画尽草稿创奇峰、串、五行色、坠墨成山水、不画而画、自然泼墨、自由泼法、黄氏新粉彩、泼写彩、变画法等理论观点,完善起他的学术架构。而学术的发展历程,也恰恰是黄美尧对中国文化认知、思考、推动的发展路径的反映。


五、艺术:完善提升艺术表现力


如果说材料、技法、学术等都只是艺术体系中的某一独立元素,不能完整反映黄美尧的综合成就,那么通过他的艺术整体面貌,则可以一览他所展现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艺术隶属于文化,却又不是文化的直观表达,从文化折射到艺术,往往需要各艺术元素在文化背景下独立支撑或融合表现,如材料、技法、色彩、构图、造型、风格、情感、思想、理论等等,其中每一个元素都需要艺术家深入探索和掌握,同时又需要艺术家融会贯通、张弛有度,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雨后清流 138×68cm 8.45平尺 国画 2018年


黄美尧熟知古人是如何通过艺术来体现情感与文化的,也通晓中国艺术应表现怎样的文化、为观者带来怎样的感受、怎样才能打动人,更在百年艺术人生中与时俱进、体悟现代思维。


他以家乡山水肌理质感的表达为初心,将个人感情与两千年来中国山水画所承载的文化属性相结合,并赋予博大的格局视角,使他的作品往往既有个性的共鸣,又有家国的情怀,既有传统文化的再现,又有新时代思维的表达,既有东方古老智慧的运用,又有现代科学理论的遵从,不同的观者,均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可以读出不同的艺术性、文化性和自我感受力。


楚山秋色 44×80cm200“件”大小

青花釉里红瓷板 2000年


六、文化:践行传统文化当代化


黄美尧少时对中国传统书画的学习和积淀,也是对传统艺术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吸收的过程。几千年来,中国传统艺术比拼的最高标准就是艺术家所具备的文化高度和思想境界,当他们的文化和思想呈现在作品中时,也就构成了中国艺术独特的发展面貌。


雄峰茂树 招示吉祥 136×68cm 8.32平尺 国画 2018年


黄美尧深知中国艺术的这一文化特征。其中,中国山水画自诞生起,就以老庄的道家思想为核心,作为中国山水画创新发展过程中一脉相承的文化,黄美尧同样遵循这一法度,以道法自然的过程,追求天人合一的目标。从早期传统笔墨写生时期以形神兼备手法求山水之神,到中西结合时期以中西结合手法求山水之质,再到传承中创新时期求山水之本,他无不将追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高度立于行动之前,而这不同的艺术阶段就是他在不同时期对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不同认知和呈现。


青山高 白水横 111×68cm 6.79平尺 国画 2023年


当然,在黄美尧的艺术创作中,还有着更加多元的文化内涵,如儒家文化、佛家文化、诗意文化等等,丰富而深刻。尤其是晚年随着他对中国艺术当代化的探索和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也渐渐在他的作品中呈现出当代化解读和表达的趋势,以现代思维、现代科学、现代理论、现代认知为前提的文化解读、传承和应用,成为黄美尧在这个时代独树文化高峰的重要原因。


七、文明:溯源文明终极之道


文化是中国艺术内涵的深层精髓,但却不是中国艺术表达的终点,黄美尧以艺术为基础,不断反思艺术终将走向哪里、人类终将走向哪里、是什么造就了文化、文化的背后又是什么?而这一切的答案,均来自于对文明的领悟、归纳和预判。


风送紫气来 134×68cm 8.2平尺 国画 2023年


黄美尧曾讲自己的大墨大彩,一方面来源于陶瓷窑变时釉料在火中产生的变化,一方面来源于龟壳占卜时裂纹与天体运行规律间的契合,其中,古人对万物契合关系的解读和对万物之间规律的总括,就是一种对文明的追寻,是接近于伏羲通过观察天地宇宙而建立起中华民族文明体系的途径,也是对终极大道的参悟。


黄美尧从文化层面直追文明之源——道。


首先,他以道法自然为出发点,从不确定的山水中有必然的规律,领悟出大自然万事万物的道的必然性——看似不确定的偶然和意外,却处处都是道的规律所主宰的必然发生。这个道,就是“变”。不管是亿万年前还是亿万年后,山水始终如一的能量是永恒存在的,或是化气成山,或是散山为魂,在无穷变化中,黄美尧构建起山水的永恒,而天地、宇宙亦是如此,万变为不变。认识道、顺应道、利用道,做到天人合一,并循环往复,人类文明才得以产生和延续。


雨过青山暗 80×60cm 4.32平尺 国画 2023年


黄美尧晚年的艺术创作不再执着于某一种技法或形式的运用,也不再执着于某一种文化类型的表现,但这恰恰是他抵达的万变为不变的道的文明高度,他将自己的领悟融入山水之中,以山水代指天地、宇宙,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创作方法运用于画作之中,代指大道的终极规律,画面自由却直指本质,落笔艺术却远追文明。


三巴秋色艳

口径16.5cm 肚径48cm 底径21.5cm 高48cm500“件”大小

青花釉里红瓷瓶 2021年


八、规律:道法自然实现生生不息


不管是山水的万变为不变,还是自然宇宙万物的必然契合,亦是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均是大道终极规律下最终结果的体现,也就是生生不息。黄美尧通过文明的溯源,领悟道的结果之后,将中国艺术的发展带向了至高的生生不息的艺术金字塔顶端。


虽然对大道规律的领悟是黄美尧晚年时期的思想成就,但回看他的艺术创作,我们却可以感受到他早就在无意间,创造出了强烈的生生不息的氛围。


山映五彩雨龙来 112×68cm 6.85平尺 国画 2022年


山水落于纸上时的道法自然和千变万化,塑造出艺术格局下山水本身的生生不息。而当作品呈现于观者面前,黄美尧以百年人生定格的亿万年魂气游变的山水瞬间,为人类留下一笔珍贵的视觉财富,作品内涵和观者解读之间亦形成一种生生不息的关系。当我们从艺术发展史的角度,悉数黄美尧的创新贡献时,46亿年的地球生命轨迹与几千年来的中国艺术发展周期,在此刻形成了遵循同一规律、缔造人类文明的良性互动,在发展的维度上,表现出了另一种生生不息。


巴山蜀水剑门秀 200×100cm特大件

新粉彩瓷板画 2024年


这种生生不息,在黄美尧晚年的国画作品上,表现的尤为突出,他以个人修为和山水之道为基础,参透了天地万物的生息规律,掌握了造山造水的自然大道,呈现出了更强烈的灵性和神性的精神,塑造了独特的山水画的玄学境界,特征鲜明。


· 长与画之间实现自然人文的契合


黄美尧在山水自然生长的过程中加入人为画的元素,比如寥寥几笔营造山势远近起伏的变化;在人文部分人为画的过程中融入自然长的手法,比如在水墨彩的自由融合中构建林木梯田的氛围。虽然模糊了泼和写的原有界限,自然和人文的结合却更加契合灵动,它们的呈现方式都介于了长和画之间,这是黄美尧对中国传统山水画表现方式的全新探索,他以自然之道为敬畏,以现代科技文明和审美视角为基础,站在古人的成就之上,延续古人的期望目标,通过长和画的配合,实现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新境界。



· 似与不似间实现中国山水的意象


黄美尧深知意象在中国艺术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如何能在追求山水之象的过程中表现山水之意,同时还要与古人表现意象的方法拉开距离、实现创新,是他在长与画之间实现自然和人文结合后的又一成就取得。黄美尧以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对山水万变为不变规律的文明探索,直接将山水之道、天地之道、宇宙之道,通过亿万年山水能量演变的瞬间定格呈现在画面中,从而带来一幅幅区别于前人、区别于自己,而又符合中国意象表达的山水作品,为山水赋予更高层次的精神思想。


绿水青山 102×69cm 6.33平尺 国画 2023年


· 形与神之间实现中国艺术的精神


形与神的结合是中国画最早的创作准则之一,形神兼备一脉相传,无论如何创新演变,形与神的平衡和兼顾,都是绕不开的关键点。黄美尧对“神”的体现深度再次升级,成熟的天地宇宙观和文明大道规律,将山水之形的承载内容几乎提升到了艺术所能展现的思想精神的极致,也将中国山水画形神范畴的创新,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艺术的精神在黄美尧的创作中大放异彩。


智在青山 115×68cm 7.04平尺 国画 2023年


· 色与质之间实现全新的色彩表现


在中国山水画体系中,色彩运用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还原山水的真实色彩,而是以色彩指代中国哲学观念和文化思想,以色彩呈现艺术家为山水赋予的精神意义。随着黄美尧对自然规律大道的不断领悟和展现,他对色彩的驾驭愈显从容、自由,全新的色彩表现彰显了中国山水画的创新方向,也成为黄美尧构建全新完整艺术体系的关键一步。


艳阳天 兆金山 92×56cm 4.64平尺 国画 2023年


· 雅与俗之间实现山水的人文情怀


如何将山水画在新时代下推广和创新,是黄美尧思考的问题。他可以将至高的对天地宇宙之道的探索精神,凝聚成一幅幅惊人的山水图景,也可以将普世的祝福或共鸣的情感,以一行行通俗易懂的题款展示于人,一读就懂,深入浅出,让更多人走进山水、理解山水、领悟山水,与山水产生视觉、情感、文化、文明等层面的不同关联,这才是山水画人文情怀的真正体现。


南山静 流云轻 乡村小道接村门 108×68cm6.61平尺 国画 2023年


· 法与无法间实现自由时代的开创


对法度的继承,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重要前提,但不应成为创新的桎梏。黄美尧不局限于某一种创作体系的运用,而是根据自己所抵达的山水天地宇宙之道的高度,选择最符合成就体现的方法,或是多种方法的融合,自由创作,直奔山水画的终极目标,不似传统山水画的视觉形式和创作手法,却又符合中国山水画创新发展的根本要求,继文人画时代后,开创自由山水画时代。


山高水长 113×68cm 6.92平尺 国画 2023年


· 写与画之间实现书画同源的传承


黄美尧将老辣的笔墨功夫作为一切创作的前提,通过不择手段的不同表现方式,在写和画之间既延续了中国山水画书画同源的基本要求,又带来了符合现代人审美要求的山水感受,更重要的是,他还实现了大道规律更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表达。他的作品,不管是题款,还是人为写就的人文部分,都能看到扎实苍劲的传统笔墨功夫,而整个画面所呈现的山水气势、思想文化、天地大道,又能看到他在表现山水上的突破,在写和画之间,以书画同源的传承,支撑起中国山水画的创新。


观雾山 江油现 136×68cm 8.32平尺 国画 2023年


· 墨与色之间实现五行色的哲学观


熟知中国山水画色彩哲学思维和代指意义的黄美尧,将传统五行色与自然科学、人类感官、色彩学、心理学等不同学科相联系,同时打破单纯的五色并置或随意融合的运用方法,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和色彩表现,实现了对现实山水印象的概括、对传统山水精神的再现、对山水时代审美的契合,让五行色散发出时代的光辉,与青绿、水墨、浅绛相并列,是中国山水画走向时代创新高度的重要突破。


高山青 如宝莲 144×96cm 12.44平尺 国画 2023年


玄学的融入,综合呈现出黄美尧造化山水的全新高度。虽然我们也会发现某个画面特征并不算是他晚期的独创,但当它们同时呈现在黄美尧的作品中时、当它们同时被归于黄美尧规律大道的探索成果之下时、当它们经历黄美尧90年的艺术淬炼后,所带来的结果,已然开辟一座中国山水画的成就高峰。



黄美尧的贡献,远非艺术所能涵盖,他的思想格局包容万象、博大精深。他站在人类未来命运的角度上,向文明的起源探索、向文明的终极求证,以终极大道之规律的领悟和运用,将中国艺术推至无量高峰,更在文化和文明的进程中独占一席之地。


沉痛悼念黄美尧老师!


黄美尧老师千古!



—— 月雅好推荐 ——


关联公众号

月雅书画
关于中国书画艺术的学术讨论、研究及学术资讯的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