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道 吾性自足 - 何宇新 || 重庆法治报《了然》副刊
文摘
文化
2024-12-16 23:27
重庆
关注了然文学
送你小花花
《圣人之道 吾性自足》刊发于2024年12月6日总第5321期《重庆法治报》第15版,链接>>>十二月,我随身携带着春天…|| 重庆法治报《了然》副刊第406期
◎ 何宇新
中国古代哲人提出过“人生三不朽”的著名论断:“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在我有限的认知范围内,上下五千年能够被后人称为“真三不朽”的,唯有明代的王阳明。 对于王阳明,我并不陌生。我曾读过《良知之道——王阳明的五百年》。不过,读过之后对他的心学总有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不久前,我得知在贵州贵阳修文县建造了一座中国阳明文化园。修文曾是王阳明被贬谪的地方,“龙场悟道”就发生在那里。如果去看看,对于进一步学习了解王阳明的思想应该是有帮助的。于是,深秋的一天,我欣然前往。 阳明文化园的正大门建得很大气——由巨石砌成四面八柱的整石牌坊,上刻四个大字:“知行合一”。进入园内,远远地看见阳明先生的巨大铜像,铜像前由近至远,三块石头分别刻着“致良知”“知行合一”和“心即里”。抬头仰望铜像,先生身披长袍,手握毛笔,表情凝重,两眼平视前方,若有所思,俨然学者风度。据说,铜像高达15.08米,寓意王阳明来到龙场的时间是1508年。 梁启超有言:“阳明先生,百世之师。”王阳明,一个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面对先生铜像,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再往前走,就进入了“王阳明纪念馆”,从“初心始立”“龙场悟道”“知行合一”“百年传习”和“光耀环宇”五个部分展示了王阳明的一生。在参观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张稽山书院的照片。稽山书院在今天浙江省绍兴市,王阳明曾为该书院写过一篇文章——《尊经阁记》,初步诠释了他“心即理”的理念。“心即理”是王阳明心学的第一块基石,所谓“龙场悟道”,悟的就是“心即理”之道。那么,“心即理”的“理”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文章认为,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人明辨各种是非的能力。“理”,“其应乎感也,则为恻隐,为羞恶,为辞让,为是非。”当“理”反映在人的感情上,就表现为同情之心,羞恶之心,谦让之心和是非之心;二是与生俱来的道德良心。“理”,“其见于事也,则为父子之亲,为君臣之义,为夫妇之别,为长幼之序,为朋友之信。”当“理”体现在事理上,就表现为父子之间的亲情,君臣间的忠义,夫妇间的区别,长幼间的次序和朋友间的信义。王阳明提出“心即理”的理念,就是要让每一个人认识到,“理”在你自己心中,在自己的良知里。 我的脚步在一张“象祠”的照片前停了下来。象是舜的同父异母兄弟,他在父亲瞽叟的支持下,多次企图杀害舜都没有成功,舜却不予计较,继位后仍封他为有鼻国的国君。“灵博之山,有象祠焉”,象祠在今天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的灵博山上,王阳明在贵州时曾受邀为该祠庙写过一篇《象祠记》,文章提出“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观点。王阳明认为,一切人,不论善恶,都具有良知,哪怕他是小偷、强盗、罪犯、贪官、骗子也不例外。《中国哲学简史》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王阳明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抓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是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恐怕不大好吧。”守门人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在一张“三人坟”的照片前,我有些诧异——“五百年前的坟墓居然还在!”从照片上看,坟墓上杂草丛生,墓碑上醒目地刻着“三人坟”。我清楚地记得,王阳明曾为这三个死者写过一篇祭文——《瘗旅文》。作者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时,目睹吏目主仆三人惨死于赴任途中,不禁伤怀,亲自率人收尸,并作了这篇祭文。读过文章之后,你不难想象当时他居住的环境有多么险恶:“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不知西东”“幽涯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尽管如此,他的内心却是强大的:“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流放贵州三年,他没有一天忧伤过。 来到“阳明洞”和“龙岗书院”旧址,四合院建筑的书院虽然已被后人改为“王文成公祠”,但院内几乎没有什么陈设,给人以空荡荡的感觉。作为一名进士出身的贬官,只身来到这个荒山野岭,两手空空,又能做什么呢?我想,如果他还想为当地老百姓做点有用的事,就是用自己仅有的学问来传授知识了。 山坡上很安静,没有游客,只有我一个人。我从阳明洞口进入,洞内宽敞明亮,因洞中有洞,前后三通,所以并不感觉到潮湿。洞内有一张书桌和一张木凳,古色古香,书桌旁是一书架,上面摆放了十多本古籍。五百年前,初来乍到的王阳明就居住在这里。 我陷入了沉思:作为一名朝廷官员和学者居住在这么一个山洞里,每天与野兽出没,怎么说都是对人格的侮辱。当一个人被逼上绝境时,最终能够战胜的就只有自己了。我今天已无法想象当年的王阳明忍受着怎样的屈辱,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中艰难地生存。但一定可以想象他的内心却是自信和强大的,他一定在探寻一种新的生命价值体系。据说,一天夜里,雷电交加,大雨瓢泼,当他觉得自己已和天地融为一体,连生死也可以超脱时,他突然“悟道”了——“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我似乎也终于明白“心学”的真正意义,对于个体来说,就是让人的内心变得无比自信和强大!投稿邮箱 | lanlanqin116@foxmail.com喜欢我
送你小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