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教育领域,孩子的幸福正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广泛热议的焦点话题。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孩子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众多学者与教育工作者开始密切关注孩子的幸福指数,并全力投身于研究如何通过教育体系的创新来切实提升孩子们的幸福感。
一、现今孩子幸福感之探讨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大背景下,我们不禁要深思:现在的孩子,他们究竟是否幸福?
步入校园,我们目睹的是孩子们背着沉甸甸的书包,脸上显露出难以掩饰的疲惫神态。他们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众多孩子仿佛成了人形机器人,一天24小时,除了吃饭和睡觉,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从早到晚,他们不停地奔波于上课、完成作业以及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和兴趣班之间。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孩子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的快乐和自由似乎被无情地剥夺了。
我们也时常听到父母和老师经常感叹,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问题越来越多。在我们周围,有的孩子陷入了焦虑、抑郁等心理困境;有的孩子变得叛逆、孤僻,不愿与人交流;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孩子甚至会采取极端行为。这些现象无疑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现在的孩子,他们的幸福感严重缺失。
追究其根源,我们的教育体系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对孩子们的情感需求和个性发展则严重忽视。我们总是以分数决定一切,不断地要求孩子们学习更多的东西,以期望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能够出类拔萃。然而,这种过度的内卷化竞争,不仅让孩子们身心俱疲,也让教师和父母们陷入了无尽的焦虑之中。
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孩子们没有自我空间,没有自我决策权。他们就像流水线上的产品,被标准化、统一化地加工。他们的兴趣和爱好被忽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被压抑。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又怎样能感受到幸福与快乐?
二、教师助力孩子创造幸福人生
针对当前孩子面临的心理压力大、时间空间被压榨、知识内卷化、缺乏自我空间等一系列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改善当前的教育状况呢?
(一)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
素养是沉淀在人身上,对人的发展、生活、学习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它是人的整体生命气象。
1.教师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中,许多人时常感到焦虑和忙碌,教师同样也不例外。部分教师的情绪也是极不稳定的,处于亚健康状态。作为教师,我们面对的是尚未成熟、具有高度可塑性的儿童群体。这些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特别是来自教师的影响。由于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教师的每一个言行都可能对孩子的情绪和价值观念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可能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方向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养,能够妥善应对孩子的各种不良情绪。
2.教师需要具备理解儿童的能力
具备良好心理素养的教师,更擅长倾听和理解学生。他们不仅拥有扎实的学识基础,而且拥有独特的儿童视角。他们能够从儿童的角度出发,更加细致入微地关注学生的需求和感受。他们能够敏锐地察觉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及时提供温暖的关怀和有力的支持。这有助于构建积极的师生关系,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3.教师应充满正能量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的教师,常常能够散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在课堂上,他们授课充满激情,生动的语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而有趣。他们不仅关注学业成绩,也关心学生心理健康,能够让孩子保持积极的生命状态,勇敢地面对挫折。这种积极心理素养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帮助孩子全面健康地成长。
(二)构建坚实的心理安全空间
当我们提及安全,通常最先想到的是学生的身体安全。然而,在当今媒介日益多样化、学生个性愈发鲜明的背景下,孩子的心理安全同样需要我们给予高度关注。
那么,什么是心理安全空间呢?它指的是一个能让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感到无比安全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分享与探索,是一个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支持性氛围。它犹如植物需要适宜的温度才能健康成长一样,只有当孩子们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时,他们才会愿意表达自己并茁壮成长。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为学生构建这样一个心理安全的空间呢?
1.与每一个孩子建立真挚的联结
构建安全心理空间的第一步是教师走出传统的权威角色,努力与每一个学生产生真正的联结。教师需要让学生们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始终在这里,随时准备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指导。当孩子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教师能够耐心地倾听并给予充分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同时,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大力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他们的需求都能“被看见”,让他们和教师之间产生紧密的联结,这是孩子拥有心理安全感的起点。
2.营造温馨的学习空间
为了营造温馨的学习空间,教师需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包容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关爱。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不会遭受带有侮辱性的绰号;不会因外貌、身高、家庭背景或其他任何因素而受到贬低或排斥;在提出问题时,他们能够毫无顾忌地表达疑惑,不必担心成为同龄人嘲笑的对象;在遇到难题时,他们将获得积极的援助。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们更容易放下防备心理,展现出真实的自我。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进步,还能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
3.健全学生的增值评价体系
在现代社会中,孩子的评价体系常常过分依赖学业成绩,而忽视了他们在情感、社交和创造力等多方面的发展潜力。
增值评价旨在全面提升学生价值,包括自信、态度、精神、动力、特长、视野和信仰等。它强调全方位评价,尊重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不仅关注学术成就,同时注重情感、社交和创造力等非学科领域。通过这种方式,教师鼓励学生发展个人特长,树立积极自我形象。学生能够感受到努力被认可,会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和生活。增值评价促进相互尊重和合作,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擅长领域获得认可与奖励。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还能帮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从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学习环境。
(三)培育学生的三种核心能力
我们从学习的过程的角度,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分为阅读的能力(输入),思考能力(加工),和表达能力(输出)。这三种能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基石。
1.阅读能力
阅读是学生获得新知识的主要手段,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教会学生学会阅读是教师的重要职责。然而,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评价体系和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往往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孩子掌握了哪些知识点,考试能够考多少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阅读不了几本书。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作为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阅读能力。为此,日常教学中应确保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涉猎各种类型的书籍。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分析观点、评价内容,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同时,定期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进步,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培养稳定的心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2.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学习能力,直接决定学生学习的水平和质量。学生唯有通过积极思考,才能真正理解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但是,在我们高度压缩的课堂,教师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往往忽视了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变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作为教师,我们需要重构我们的教学模式,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在课堂中根据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对话,有效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此外,我们还应该为学生创造空间,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和探索。
3.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最高体现和综合反映,只有通过表达知识才能被激活,才能真正被转化,升华为能力,否则学生吸收的可能只是惰性的知识,而不是活性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地为孩子的表达创造机会。例如,例如,课前安排一分钟,让几个孩子分享他们的学习收获,这样的安排不仅能够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还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在课堂上,为孩子们提供充分的表达空间,让他们能够展示自己的观点,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课后,我们可以通过组织演讲、角色扮演、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表达技巧。通过这些做法,学生的学习动力将得到激发,他们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更持久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与展望
教育应顺应孩子的天性,学习应该是孩子快乐的体验,成长应该是孩子幸福的时光,童年应该是快乐幸福的记忆,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并实现自我。为了孩子幸福的人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顺应教育的自然规律,密切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兴趣和天赋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绽放光彩。
统 筹 | 刘红周
编 审 | 杨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