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是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食要三减,减掉不良生活方式
体要三健,健出美好生活向往
安徽省将持续深入推进以“三减三健”为主题、以体重管理为突破口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通过“知信行理论模式”,倡导公众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掌握健康行为与技能,树立“主动健康”理念,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背景
个人的体重水平与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超重和肥胖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要求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切实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联合制定了《“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启动实施“体重管理年”活动。
目标
《方案》要求在未来三年内广泛建立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逐渐形成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
体重管理核心知识
正确认知,重在预防
终生管理,持之以恒
主动监测,合理评估
平衡膳食,总量控制
动则有益,贵在坚持
良好睡眠,积极心态
目标合理,科学减重
共同行动,全家健康
正确认知,重在预防
体重是评估自身健康的重要指标,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超重与肥胖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儿童期肥胖会影响运动能力、认知行为及智力发展等,可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坚持预防为主,通过合理饮食、科学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防止体重异常。
终生管理,持之以恒
任何时期的体重异常都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保持健康体重应贯穿全生命周期,包括孕前期、孕期、婴幼儿期、儿童青少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主动监测,合理评估
定期监测自身体重、腰围等指标变化是保持健康体重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评估可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调整。
《成年人体重判定》(WS/T 428-2013):
BMI<18.5为体重过轻,
18.5≤BMI<24.0为正常体重,
24.0≤BMI<28.0为超重,
BMI≥28.0为肥胖。
男性:85cm≤腰围<90cm为中心型肥胖前期,腰围≥90cm为中心型肥胖。
女性:80cm≤腰围<85cm为中心型肥胖前期,腰围≥85cm为中心型肥胖。
注:体重指数(BMI)计算公式是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
学龄前儿童参见:
《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WS/T423-2022)
学龄儿童青少年参见:
《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WS/T 456-2014)
《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586-2018)
孕妇参见:
《妊娠期妇女体重增长推荐值标准》(WS/T 801-2022)
《妊娠期糖尿病妇女体重增长推荐值标准》(WS/T 828-2023)
平衡膳食,总量控制
健康体重取决于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平衡。在控制总能量的基础上,保持平衡膳食模式并长期坚持,是保持健康体重的关键。
动则有益,贵在坚持
长期坚持科学运动有利于体重的保持和体成分的改善。适度中高强度运动有助于体重管理,尝试运动多样化,可留出专门运动时间,或将生活、娱乐、工作与运动锻炼相结合。老年人应重视运动安全,科学评估,量力而行。
良好睡眠,积极心态
睡眠不足或过多都不利于体重控制和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睡眠和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助于体重管理和控制。不同年龄阶段睡眠时长有所不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建议成人每天睡眠时间7~8小时,高中生8小时,初中生9小时,小学生10小时。
目标合理,科学减重
制定减重目标时要量力而行,速度不宜过快。一般可按照每周体重减少不超过0.5公斤的速度,在3~6个月内减少体重的5%~10%;或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设置合理目标,科学控制体重。
超重及肥胖儿童:建议在保证身高稳定增长的同时,维持体重不增或延缓体重增长速度。推荐同步进行饮食、运动和行为干预。
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不宜盲目减重,重点是通过饮食和运动等进行干预,保持肌肉量和骨量,或者延缓其减少速度。
孕产妇、有基础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体重评估和管理。
注意:肥胖且生活方式干预无效者,或超重合并相关并发症者,需到正规医疗机构寻求医生专业指导,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共同行动,全家健康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个人应养成自主自律的健康习惯,主动学习健康体重知识,自觉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做好体重管理。同时,积极倡导家庭参与体重管理,降低聚集性家庭肥胖风险。
全家共同行动,做到“三知一管”,即知晓健康体重标准、知晓自身体重变化、知晓体重管理方法,科学管理自身体重。
全民齐参与,
保持健康体重,
既“减”也要“健”哦!
来源:安徽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