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前言
92岁高龄的家公在冷水江市铎山镇仙逝,我全程参与善后事宜,亲身体验了湘中丧葬习俗。
在悲伤、忙碌的空隙记录整个过程,体验和沉淀民俗文化,用文字和照片来纪念老父亲生命的最后一段路程,给后辈们留下一份念想。
文 | 李端秋
(上)
第一天,唱歌指路
我家公于凌晨落气(家乡话,就是逝世)。这里的风俗,不管什么时间段,只要家里有人逝世,亲人马上就会放一挂鞭炮,等于是向村里人宣布:家里有人去世了。
然后就按照常规程序来办理丧事。
一、家属及时登门,通知村里的族老和治丧委员会,组织相关人员来协助办理丧事。
二、电话通知家里的亲戚(侄儿侄女)马上到位,商量安排后事。比如到楼上,把早已准备好的棺材放下来,做好入棺等一系列繁琐、复杂的准备工作。
三、入殓师及时赶到,给逝者剃头、洗澡、擦身,从棺材里拿出早就准备好的7层长布衣服,袜子、鞋子,给逝者穿上。一切妥当后,用白布包裹好,由入殓师和侄儿们一起抬进棺材,然后用白布和逝者生前穿过的棉布衣服,塞满棺材的四周,固定好逝者躺平的位置。
四、家里的堂客们(儿媳妇、侄媳妇)把逝者穿过的衣服、盖过的被褥、日常生活用品,全部整理出来,用袋子装好,侄儿们运到山上指定的位置去焚烧,等逝者到阴间后,这些熟悉的东西可以继续受用。
天亮后,村里的治丧小组就通知专业人事,来家里布置灵堂。
灵堂布置好后,有专业的唱歌、指路的师傅来到家里,穿上黑色或白色的长布褂衣,敲锣打鼓,念经唱歌。家里的孝子贤孙穿上白色孝服、曾孙们披上红色孝服,(因老父亲是90高龄的人,用家乡话说是办喜丧,曾孙要戴红孝)。场地布置用的是白色的挽联,加上红色的绒丝球吊上黄色的流苏,表示了喜丧的气氛。随着师傅唱歌的节奏,孝子们按节奏、有规律地朝着棺木的方向,拱手作揖行礼,时不时跪拜,围着棺材绕圈,这样的仪式会持续大半天。到傍晚时分,师傅们带着长子或长孙,端上逝者灵位,孝子孝女、贤孙、曾孙跟随仪仗一起出门,为逝者指路。所谓指路,就是告诉死者以后怎么走路过桥,逝者到阴间后,重新认识一下自家附近的路,以便顺利找到回家的路。
室外场景布置也及时到场,周边邻里一看就知道这户人家在办丧事。因为这几天持续高温,天气太热,室外增加了两台大空调,棺材里要放置干冰等设备,聘请的乐队、厨师团队也陆续到位,大家各就各位、各尽各职,完成相对应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乡下办丧事,提倡环保节能,放鞭炮用上了电子鞭炮机。一台机器,还带摇控,人坐在屋里吹空调,需要鞭炮声音时,用手对着门外的鞭炮机一按,要什么类型的鞭炮声音,就点什么按键,方便、省事,不产生垃圾,这个与时俱进的改进举措非常赞!
(中)
第2至4天,做道场
在乡下,做道场要做三天。
第二天的主要内容有:早朝,由沙僧、沙弥戴好帽子,穿上朝衣,为首的沙僧走在最前面,4个沙弥跟随其后,一人拿一根笛子吹,围着棺材绕圈,后面跟上一群孝子孝孙,有节奏地跪拜、作揖。说实话,这些大师真有几分才气,吹拉唱打,样样在行,毛笔字也写得非常好看。这些法器中,我最喜欢听的就是笛子声音,优雅清脆,明亮动听。
早餐后,上午继续念经,拜忏。
做法事也像学校上课一样,大约转45分钟左右,会休息20来分钟,如此往复。
中午画符,下午与上午一样念经、拜忏、加持,踩堂念佛,转一二三四五殿。
其中有一个打发大师的环节:大约到了下午4点钟左右,沙弥用盘子装好大米,孝子贤孙们按辈分从大到小排成两列,男人们排一列,堂客们排一列,都是夫妻一一对应,每一次由一对夫妻同时朝棺材方向跪拜。沙僧沙弥们站在两边,开口就说好多吉利、赞美的话,比如:一看你们就是一个有钱的大老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人旺财更旺等等。这时,孝子就要掏钱放到盘子里,好话说得越多,票子掏得也越快越多。一般来说,每对夫妻拿出200至400不等的人民币,沙僧们才肯放手。如果钱放少了,他们会一直说好话,直到拿到满意的钱为此,才让孝子站起来,下一对继续跪拜。这一个环节下来,沙僧们的额外收入非常可观,他们个个都笑开花了,还说:这么大的家族,现在十年都难碰到一家啦!
然后上晚朝,发追魂牒,破地狱,转六七八九十殿,第二天的内容就算完成了。
做道场的第三天,在我看来,还是与第一天、第二天的内容基本差不多。
早朝后,吃早餐,上午继续念经,拜忏,超度亡灵。
午餐后午朝,进十殿阎王总表。下午解结,这个环节值得描述一下,为首的沙僧拿着一根比较粗的黄色绳子,一边唱歌舞蹈,一边把绳子打上一个结,左扭右扭,上下翻转手上的绳子,孝子们排成两列,按顺序一次两个,面向沙僧跪拜。其中一个手上端着乡下过年用来摆瓜子花生招待客人的大茶盘,盘子里面放一些大米,盘子也是沙僧们用来装钱用的。孝子们每次跪拜,等沙僧把绳子的一端递给那个没端盘子的孝子时,两人一拉,绳子的结马上解开,孝子要往盘子里放钱。一般放20至30元左右,这些钱也是他们的小费。我们家老爷子福气好,有80多个孝子孝孙,这一场结解下来,沙僧们又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
事后,我向一个小沙弥打听,这个解结的环节是什么意思?他说,主要是解除亡者平生所造的罪孽,生前对人对事有种种解不开的疑惑,或与人结下的恩怨,通过这个方式统统解开。同时,也让孝子孝孙们懂得人生一世不容易,从出生到老死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一定要自己想办法去化解,人生才顺畅。原来,这解结,实际上就是一场人与灵魂的对白。
接下来就是对灵交道场,化灵屋,赈济孤魂。专门请纸马师傅给逝者用竹子破成竹片,用各色彩纸糊出一栋好看的房子。里面会用纸做一些家用电器、生活用品等,让逝者到天堂里有好房子住,能够过好日子。沙僧与沙弥们拿着各种法器吹、敲、打,围着棺材唱歌跳舞,越走越快。我跟不上他们的节奏,中途被淘汰了。最后是飞跑,这一场下来,沙僧沙弥和孝子们都消耗了不少的体力。这些法事做完后,3天的道场也算是完工谢幕了。
第四天的晚上,也就是停柩在家的最后一个晚上,另一波人上场。用家乡话说是上祭,上祭是亲人对亡亲的祭奠。场祭越多越好,能让亡亲在阴间受到长久孝悌。上祭的人是村里的熟人,大约十个人,有几个是吹拉弹唱的小乐队,有两人是主持祭奠的司仪,各拿一本经书吟唱,用低沉悲哀的声音吟唱着诗经《小雅·蓼莪》的诗句。还有一人负责烧纸钱、鸣鞭炮。孝家要杀一头猪、一头羊,用来上祭,点香、烧纸钱、放鞭炮,跪拜作揖。这天晚上由逝者的儿子们登场,其他的人可以休息了。以长子为主,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戴着用竹子制作的孝帽,有点像皇冠,前面还用白纸剪了三个小圆圈,吊在额头前,一晃一晃的,我觉得蛮有意思。
传统儒家祭祀仪章 蔡景峰 供图
长子一直围着棺材跪拜一个小时左右,这个过程中是不能站起来休息的。我先生作为家中长子,上祭的这个晚上累惨了。其他的儿子全部低头跪拜在棺材前面,直到这个步骤完成,才能站起来。其他的孝子,家族里的男丁排好队,一个一个上前祭拜。祭拜过程中,要向两个盘子里放一些人民币,多的放一百元,少的放三五十元不等。这些钱就是上祭人的额外收入。各场法事的师父都是笑哈哈。
上祭持续到到第二天凌晨一点左右。
这几天,日日夜夜敲锣打鼓,念经吟唱,是对逝者的一种纪念和陪伴,让这个悲伤的场面热闹一点,也是亲人对逝者的一种不舍。
上祭后的第二天清晨,老父亲就要出殡了。此时会打开棺木,让所有的亲人排队再看老父亲一眼。当我走到父亲的头部时,我哽咽着对父亲说:“牙老子(家乡土话,老爸的意思),从此以后,我们再也看不到您啦!我们这群兄弟姐妹,就成了一群没有父亲的孩子了!”我的话一落音,痛哭声一片,家人们用手抚摸父亲的脸部,依依不舍,作最后的告别!
父亲的葬礼举行得非常隆重,在家里敲锣打鼓四天,出殡那天的天气非常给力,没太阳,也没下雨,是阴天,让大家好好送别父亲最后一程。
出殡时,我们请了2个乐队、2条龙,80多个孝子排成了20多米长的队伍。舞龙的表演非常精彩,在舞的过程中变化出各种花样和图案,尽显中国龙文化的博大精深。路过之处,马路上过往车辆,人们都停下来观看,这也是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对逝去的父亲一种心灵安慰和寄托吧!
送父亲到山上后,回到家里,看到父亲常坐的那个沙发如今空空荡荡的。走进父亲的卧室,也不见父亲的身影。家里一切摆设都照旧,唯独找不到父亲的身影,此时此刻,我的心变得沉重起来,悲伤直冲泪腺,眼泪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眼眶无力承载无尽的思念......
短短几天,经历了很多事情。见过生死,眼看着父亲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就这样悄悄地离开我们了。
做儿女的,怎么也没有办法离开您!我们的身体里流着您的血液,您永远住在我们心里,传承下来的爱还在,亲情就在,会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
我们想父亲、爱父亲,就要更好地爱自己,因为子孙后代的存在,父亲就永远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