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29日,我有幸被选派到临沧市临翔区马台乡那杏村担任“自然村长”,至今有3个多月了。在来到马台、来到那杏村之前,我对这里的想象是“那年杏花微雨的自然美景”,随着对这里的了解,我对这里的印象变成了“马台翠韵流芳的茶香悠远”。今天我想结合在那杏的所见所闻所感,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关于茶,关于奋斗,关于那杏三代茶人的故事。
在我看来“翠玉马台”是一片被岁月温柔以待、被山水深情眷顾的土地。这里峰峦叠翠,碧水萦回。早在清朝中期,马台乡便是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驿站,为方便茶马古道上的商旅通行,清政府在澜沧江边设立了马台渡口,景谷县的风岗盐经马台销往临沧乃至缅甸,普洱茶山的茶叶经马台销往西藏、四川,由马台北上西去,汇入更庞大的茶马古道,马台由此成为了著名的盐茶集镇与古渡口。马台之名蕴藏着厚重的茶马文化。昔日繁忙的古渡口现在已归于平静,流水带走了昔日马帮往来的身影,却带不走马台萦绕不散的悠远茶香,我们的故事就在这里开始。
“翠”源启新
茶之一字,拆开来就是人在草木之间,因此茶不仅是人类面对自然的态度,也是面对内心的态度。在云山雾海、万树簇拥、花香鸟鸣中,那杏静卧于山水之间。据那杏村老一辈茶人分享,早在部落时期,世居此地的“蒙化族”便发现此处有野茶树生长,睿智的先祖们将野茶苗精心培育并采摘饮用,从直接煎煮、到泡饮、到初制加工,从以物易物换盐买布,到流通销售。种茶人,采茶人,制茶人,饮茶人,因一杯茶连接在一起。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那杏人世居草木之间,与这一片片翠叶结缘,此后携手千年。
“翠”叶凝心
当新中国的晨曦温柔地洒在那杏村的山水之间,时光回溯至20世纪50年代,那杏的先辈们怀揣着质朴而炽热的梦想,开启了“翠影凝心”的合作征程。土地改革完成后,在李光荣、刘世文等第一代茶人的号召下,一群怀揣着热忱与憧憬的村民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组织起来,形成了6个初级农业社后转为3个高级农业社,他们以坚韧为笔,汗水为墨,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奋斗的篇章。
依托那杏500余亩古茶树的产量优势,和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1956年2月,马台乡第一家茶所———那杏茶厂应运而生。茶厂创立之初,采用按面积产量承包的方式,专注于红茶的制作,尤其是老树粗毛红茶,以其独特的风味在市场上初露头角。彼时,国道还未修通,茶叶只能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向着外贸局经办的临沧茶厂前行。然而,这些困难并未阻挡那杏第一代茶人的决心,他们凭借着勤劳的双手和质朴的智慧,让那杏茶厂稳步发展,茶叶产量从最初的三万多斤逐步攀升,达到近九万斤。在这个过程中,村民们的收益分配方式也在不断演变。起初,老百姓依据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享受工分,这种按劳分配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后来,随着茶厂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逐步转变为分配现金,这标志着那杏村的茶业经济开始走上正轨,村民们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那杏村第一代茶人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携手共进,用他们的团结协作与无私奉献,写好了那杏村茶文化故事的开篇。
“翠”浪逐新
时光的车轮滚滚向前,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席卷祖国大地,也吹进了马台这片宁静乡村。那杏村的第二代茶人,恰似一群勇敢的海燕,在时代的浪潮中振翅高飞,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赋予的机遇,开启了“翠浪逐新”的开拓篇章。
“大概是82年吧,那时候我才十五六岁,我都是挑着茶走路去临沧卖,快的时候走三个小时,慢慢走要四五个小时呢”当我们问那杏第二代茶人之一的谭正武老板时,谭老板笑着和我们说他做茶的关键词就是一个字——“闯”。靠着一个闯字谭老板慢慢积累了第一桶金,在98年成立了自己的茶叶初制所。问到芽茶的起源,谭老板戏言自己可以算那杏芽茶的“鼻祖”了,他说“最早就是我和刘家组的刘启明闯出去,看到了芽茶的市场前景,才带动大家只摘芽头的,推广前后花了三四年时间。一开始老百姓就是传统初加工嘛,用铁锅炒,自家院子里晾,也不分芽头鲜叶不分老树新茶,一斤加工下来也就一块七一块八。大家看到一斤芽头能卖8块钱,才开始算细账,慢慢也就接受了只采芽头,更精细地加工了”。当时那杏的芽茶加工在马台乡甚至整个临沧市都是先驱。
为提高芽茶产量和质量,那杏共进行了两轮芽茶嫁接改良。2005年那杏五分之一的茶地嫁接了从景谷引进的“大白芽”,芽茶产量进一步提高,那杏村百姓依靠芽茶总能吃一口饱饭。2015年后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马台乡紧紧抓住省公安厅帮扶机遇积极争取各级项目支持,从普洱引进了优质茶条,出资补贴农户对小树茶进行嫁接改良,大大提高了茶叶的品质,同时省公安厅还开展技术培训,组织农户学习芽茶嫁接和加工技术,仅那杏村就有改良“大黄芽”7000余亩。嫁接后的“大黄芽”以外形硕大饱满、滋味甜、香气高著称,售价最高时可达70多块一公斤。经估算,这一项产业,每年就可为每户村民增收5000元左右。如今,培育发展的大白茶、大黄茶,已经成为特色高端滇红茶的重要原料,马台乡也建成了临沧市最大的芽茶原料基地,正在申请“中国芽茶名乡”的地理标志。谭老板骄傲地说“现在,全国的老板要采购芽茶,第一个想到的都是我们马台乡”。
第二代茶人凭借着敢闯敢试的精神,打破了传统茶业的格局,让那杏村芽茶香飘出了大山,飘向了远方。他们的开拓之举,不仅为那杏村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升,更为那杏村茶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那杏村的茶文化在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魅力,成为了那杏村茶文化故事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翠”韵长兴
岁月如歌,时代在发展中不断前行。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深入人心,那杏村的第三代茶人肩负起了新的使命,以“绿色”为理念,奏响了新时代那杏“翠韵长兴”的激昂乐章。
那杏第三代茶人深知,在当今时代,品质与生态是茶业发展的生命线。他们秉持着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回归自然,敬畏生态,致力于打造生态茶叶,塑造那杏品牌。在茶园的管理上,他们遵循自然规律,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安装紫外线防虫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让茶树在纯净的自然环境中茁壮成长。同时,他们积极引入现代化的生产管理模式和先进的制茶工艺,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不断提升茶叶的品质与口感,认证有机生态茶园超过1000亩。他们以匠心为魂,雕琢着那杏村的茶品牌形象。从茶叶的采摘、炒制到包装,每一个环节都倾注着茶人的心血与智慧。如今,那杏村的茶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带动着当地经济蓬勃发展,也让更多的人领略到这片土地独特的翠韵之美。
三代茶人,跨越时空,接力奋进,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智慧与汗水,共同谱写了那杏村茶文化的篇章。从第一代人“合作共赢,翠叶凝心”的初心坚守,到第二代人“开拓进取,翠浪逐新”的勇敢突破,再到第三代人“绿色发展,翠韵长兴”蓬勃进取,每一代都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传承着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敢闯敢干的开拓精神、精耕细作的匠心精神。这三种精神,如同一股奔腾不息的力量源泉,流淌在那杏村每一位茶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了那杏茶文化的灵魂所在。
在马台,茶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未来,相信马台茶人们将继续秉承先辈的精神,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积极融入全区“一芽、三区、七山”建设,让马台茶的“翠韵”飘溢四海,为这片美丽的土地浸润浓厚的“茶香”!
文字丨那杏村自然村长 韩宜书
编辑丨张珅璐
审核丨杨亚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