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关键词:
天文摄影进阶必备利器!
尹力
ZWO 2024签约摄影师
由星史大叔科普视频引领入门的天文摄影爱好者,用相机记录宇宙之浩瀚,佛系出摊快乐摄影。
CAA是Camera Angle Adjuster(像场旋转器)的首字母缩写,用于在天文摄影中调整相机视场角度优化摄影构图。
几乎所有的主流天文望远镜都自带了手动CAA,但手动CAA在便捷性和精准性上都有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振旺电动CAA的出现很好的弥补了这些,补齐了打野全家桶最后的短板。
一
电动CAA的必要性
1.CAA通过旋转相机角度充分利用相机视场,构图更加合理,例如NGC7000北美星云在400mm焦距半画幅视场下90°比0°构图更加美观。
2.出摊打野拍继续上次的同一目标,视场旋转总是差那么两三度,手搓CAA转个半小时也无法精准对上。
3.CAA可以提高马赛克拍摄效率。固定视场的马赛克构图在天球坐标系中每一排的相机视角不是相互平行的,而是带有一些倾角这使得马赛克边缘区域需要部分剪裁,使用CAA可旋转相机角度修正倾角。
4*4马赛克构图示例
二
开箱体验
ZWO电动CAA配件包装盒中一共四件物品TYPE-C数据线、十字螺丝刀、M48旋转接环和CAA本体。(本体自带M54接环)
电动CAA保持了振旺家族化的红色金属磨砂工艺外壳,整体设计非常小巧便于收纳。
电动CAA侧面留有TYPE-C接口和手控器接口。(可使用EAF手控器)
电动CAA净重462克,拿在手里还是有分量的,扎实的做工确保了结构的稳定同时也不会给整套系统增重太多。
电动CAA连接主镜一侧为固定的M54母接口,连接相机一侧可通过使用需求选择安装M54或M48公接口。
三
设备组装
电动CAA厚度为16.5mm,可以适配各种自平场摄星镜,对于后截距55mm的主镜,可以通过将OAG替换成CAA替代16.5mm后截距并外接导星镜的方式解决,建议振旺针对目前主流的望远镜整理出一套详细的CAA保姆连接方案。
自平场主镜安装电动CAA时尾部自带的手动CAA旋钮可能会与电动CAA旋转干涉,必要时加装延长接环。
安装16.5MM接环后可完成组装
OAG导星设备调焦旋钮结构突出,连接电动CAA需要约10mm延长环才可以安装。
102APO后截距55mm,使用外接导星镜,平场镜后按电动CAA、滤镜抽屉、AIR相机顺序连接即可满足后截距要求。
后截距保持55mm
102APO+AM3+ASI2600MC Air
振旺电动CAA内部测试时使用了461+滤镜轮+1KG配重可以正常运转,载重能力可以满足大多数用户需求。
四
软件连接
振旺电动CAA使用一根TYPE-C数据线供电和控制,最大限度减少了绕线的问题。
打开最新的ASIAIR App软件,目前还没有电动CAA的自动识别,后续更新会更新解决。
首次电动CAA会自动弹出提示:一些使用场景需要在导星里开启自动旋转校准数据。
CAA控制界面只有滑动旋转角度和输入旋转角度,非常直观的进行操作。
目前版本的App中对CAA做了0-360度的旋转角度限制,数据线预留一些长度不会有绕线的风险,实测CAA旋转180度仅用时24秒,旋转速度还是很快的。
建议下一个版本增加0-90度或者0-180度限位选项进一步减小绕线隐患。
在多目标拍摄界面也加入了CAA旋转功能,计划好拍摄目标和CAA角度实现整夜全自动拍摄。
在适配ASIAIR App的同时,振旺电动CAA还可以兼容ASCOM平台的软件,远程大佬们可以实现构图自由了,更新最新的ASI相机驱动后连接即可自动识别。
连接后可对旋转范围和旋转角度设置数值。
五
打野体验
由于老演员ACL200镜头抱箍和电动CAA无法安装,本次使用SQA85进行测试。
相机、滤镜抽屉、电动CAA和主镜都是M54接口,组装完成后等天黑先冲一波C/2023 A3 (Tsuchinshan-ATLAS)彗星。
对完极轴后通过星图功能快速完成构图,拍摄窗口期很短,没有旋转CAA角度。
60秒曝光彗核、彗尾清晰可见
拍完彗星书归正传,准备拍摄今天的目标NGC7000北美星云。使用APP的构图功能调整相机视场位置,左上角的旋转按钮可以调整相机CMOS角度。(建议旋转按钮处增加手动输入角度功能,滑动调角度一会儿29.8度一会儿30.1度对于强迫症患者很不友好。)
调整好后按GOTO即可,剩下的都交给ZWO全家桶。
赤道仪GOTO和CAA旋转完成后解析拍摄目标和计划的一致。
重新调整了一下构图将NGC7000北美星云和IC5070鹈鹕星云同框。
继续在星图界面调整构图和电动CAA旋转整个视场装进NGC7000。
GOTO重复之前的流程,自动居中和旋转CAA。
预览后星图内与GOTO的构图一致。
CAA选项中开启了旋转校准数据功能,此时导星校准数据已自动校准,此处为ZWO研发的算法,不需要重新跑一遍校准流程,经过几个旋转角度测试中导星均表现稳定。
为了方便后续整理素材和多目标重复拍摄,可在文件名配置处自定义CAA旋转角度,建议ZWO将CAA角度加入命名选项自动输出。
打野体验ZWO电动CAA运转流畅,大幅提高了构图的便捷性。以下为电动CAA旋转后的焦平面效果,抛砖引玉待专业大佬的详细测试。
CMOS角度90度
CMOS角度30度
CMOS角度215度
通过对比可见,CAA旋转几乎没有影响焦平面,现有的不平是由靶面环未调节引起,后续通过BXT修复即可。
最后说一下平场是否要跟随CAA的转动每次拍摄,打野结束前拍摄了CMOS 30度和215度两组平场素材,经过简单校准和叠加以后如下,可见两组平场对比有灰尘的圆圈都在右上角,主镜的灰尘并没有对平场有影响。CAA旋转实际上是改变了相机和望远镜成像圈的对应关系,除非是大块尘土,一般情况下成像圈均匀的天文望远镜旋转后不会影响平场结果。
打野后期出图:
NGC7380巫师星云
C/2023 A3 (Tsuchinshan-ATLAS)彗星
NGC7000北美星云
六
多天拍摄体验
为了验证CAA旋转的精准性,后续又进行了连续多天同目标拍摄。
由于电动CAA与OAG安装干涉和SQA85合焦行程较短无法增加延长环,本次使用导星镜进行导星,主相机为ASI6200MC Pro,盒子CAA控制界面需关闭导星校准数据随CAA旋转选项。
使用盒子内多目标拍摄功能,设置构图和CAA旋转角度,开始全自动拍摄。
60秒曝光彗核、彗尾清晰可见
每个目标均可以按计划构图进行GOTO和旋转。
连续两天拍摄视场角度的目标,电动CAA让拍摄过程可以快速准确的完成计划的构图角度。下图为亮场叠加,拍摄开启了抖动,边角的误差很小,不会损失太多的视场画幅。
在拍摄过程中也出现了使用导星镜场景下CAA旋转以后校准数据BUG,导致了第一天后半夜自动拍摄翻车,但是技术小哥响应速度很快,给了临时解决方案并在两天后的测试版本更新中修复BUG。
导星BUG目前已修复
后期处理出图:
M42猎户座大星云、IC434马头星云
IC1805心脏星云、1C1848灵魂星云
NGC7635气泡星云广域
七
总结
电动CAA是一种个性化需求非常高的产品,这就意味着需要有搭配各种主镜和相机的详细解决方案和完善高度响应的售后服务,而且整套拍摄系统多了一个会旋转结构,打野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插曲,但这都不是问题,相信以振旺的服务能力都能可以顺利解决。
ZWO电动CAA上市标志着天文摄影设备在自动化和智能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经过上手体验,电动CAA在承载能力、旋转精度、旋转速度以及焦平面稳定性等方面均表现优异,这样一个小巧精致能让天文摄影水平更上一层楼的电动CAA你怎能不爱!
-END-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