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院人物志7 | 肖宗湖:校企合力,匠心育人

教育   2024-11-27 20:36   江西  

编者按:总有一些榜样让我们充满力量,总有一种感动让我们深刻铭记,讲述属于新余学院人的故事,传播向上向善正能量。为此,新闻中心推出“新余学院人物志”栏目,挖掘新院人和身边的故事,让同行的你、我、他照亮和温暖前行的路。



肖宗湖,中共党员,教授,新余新能源研究所所长、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作为80后的科研工作者,致力于将成果融入企业生产、服务社会,协同企业创新加速成果转化,曾荣获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奖二等奖、新余市青年科技奖等多项荣誉,入选江西省百人远航工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八项。

他坚持科研反哺教学,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主持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省教改课题和省级一流课程,获江西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等。



省教育厅公布的首批江西省校企合作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中,我校共有三门课程入选首批江西省校企合作一流本科课程立项建设名单,其中肖宗湖老师所领衔的课程《材料测试分析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课程介绍




《材料测试分析技术》作为材料类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工具支撑课程。该课程于 2016年、 2021年和2024年分别获批为校级应用型课程、省级一流课程和省级校企合作一流课程,主讲教师2022年入选江西普通高校金牌教师(教学名师),2023年获江西省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课程设计:匠心育人,创新实践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肖宗湖深知育人之道,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他都以工匠精神精心雕琢,备课、授课、课后辅导,每一步都一丝不苟。



在教学理念上,他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问,力求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提升学科素养与厚植家国情怀贯穿教学全过程,推动课堂教学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从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从重学轻思向学思结合转变。在教学设计上,肖宗湖明晰这门课程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侧重于理论知识与企业应用技术的结合,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课程中融入丰富的思政元素,让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培养钻研精神与科学态度。本课程开发设计最大特色在于高度整合企业元素,其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对接企业需求,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通过合作,将企业实际应用场景和案例引入课堂,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和代入感,确保所学知识和技能能够直接应用于未来的工作中。在教学实践中,肖宗湖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课堂上不仅有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还有丰富的实验环节。通过巧妙运用案例教学,将新能源材料分析领域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如解决太阳能电池的高效转换、电动汽车电池的续航难题等。这些案例像一把把钥匙,打开了学生通往科研创新前沿的大门。与此同时,学生在实验室中亲自动手操作,分析新能源材料性能指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并给予充分肯定和指导。 



面对时代的发展,肖宗湖和他的课程团队与时俱进,整合教学内容,革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手段,以工匠之心育人,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培养优秀的新能源材料分析人才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课程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合则强,孤则弱。”肖宗湖深刻认识到校企合作对于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关键作用,在新能源材料分析领域积极推动校企融合。他领衔教学团队与企业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携手开展人才培养计划。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的宝贵机会,学校则为企业输送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双方互利共赢,形成优质循环。



在人才培养方面,肖宗湖表示,校内教师在理论教学和实验室实验方面具有优势,负责传授新能源材料分析的理论知识并精心指导实验室实验,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筑牢知识根基;校外企业人员则能让学生更熟悉未来的工作内容和环境,体验更多真实的技术和例子,加深对课程的理解与运用。双方共同建立了实训基地,模拟真实的企业生产环境。在基地,学生可以进行实践操作,熟悉生产标准和质量控制流程。这种联合培养模式下的学生,既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高超的实践技能,为新能源材料领域输送了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有力推动了行业的发展。在就业与发展方面,基于课程开发的“为解决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的初衷,校企合作搭建了一座稳固的桥梁,企业直接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这使得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的岗位需求精准匹配。新能源材料企业为毕业生提供大量对口就业机会,同时企业对合作院校的学生有着深入的了解,在招聘过程中更具针对性,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成功率,也为新能源材料行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资源共享与互补方面,校企合作实现了双方资源的深度共享与互补,主要包括师资人才共享、技术资源共享、信息与设备共享和案例实践资源共享等。企业专家走进学校,为师生带来最新的行业实践案例和市场趋势分析,让理论研究更贴近实际应用。学校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适配人才资源;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在更加真实的生产环境中积累经验,共同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课程推进:校企协作,精准施策

校企合作课程的推进看似无往不利,其实不然,肖宗湖的课程设计及实践操作并非一帆风顺,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主要包括:学校和企业目标侧重不同,学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企业更侧重于追求经济效益,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快速获取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障,企业的生产任务紧张时,可能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指导,学生只能进行简单的观察或辅助性工作,无法深入学习关键技术和操作流程。另外,企业实践岗位的多样性和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也使得实践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长期合作动力不足,校企合作初期,双方可能都有较高的积极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合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或者合作收益没有达到预期,双方的合作动力可能会逐渐减弱。例如,企业发现学生在实习后留用率不高,或者学校觉得企业对教学资源的投入不够,都会影响长期合作的意愿。



肖宗湖强调校企合作课程推进过程中,多方合力是关键所在。学校和企业主体紧密协作,在各个困境的解决上精准发力,共同为课程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力量。同时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时代演变的必然产物,是符合时代发展的。校方课程设计必须考虑企业实际需求,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密切交流。企业也应当担当起为学校、为行业未来发展的需要联合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让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与社会、企业需求相衔接,共同促进人才培养与时俱进,提升新能源材料领域的创新活力与发展潜力。


本课程作为材料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后续学习、毕业论文以及未来就业和深造都至关重要。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了显著成绩,参与了包括金象大赛、材料微结构摄影大赛等,并在互联网加和挑战杯等综合性比赛中展现出色表现。同时,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满意度均有提升,考研比例也相对较高,表明课程对学生的学术和职业发展都具有积极影响。



展望未来,肖宗湖满怀信心。他期望教学能够深入课改、科研能够广纳贤才完成申报项目,团队能够稳定壮大共创佳绩。他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教学和科研工作,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新能源材料分析人才,为该领域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往期推荐 

看!我们这样上思政课!

尹弘在南昌航空大学作形势与报告政策报告并调研

冷҈ 冷҈ 冷҈҈🥶!新院喊你穿毛衣啦🧶!


新余学院(xyu_1985) 

文字 | 付欣玉 何红瑾

编辑 | 王文欣

校对 | 王欲晓 邱毅  

审核 | 李君华 熊剑书 惠欣


新余学院
传递学校新闻资讯,加强师生信息沟通,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