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脾脏肿大、贫血、消瘦……
如无合适治疗,致死率可高达95%以上
好消息是:华中科技大学李岩教授带领团队,利用华为云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首次发现了利什曼原虫在巨噬细胞里面发挥免疫逃逸的关键互作蛋白,进一步阐明其发挥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全球首个利什曼病的预防性抑制剂!药物研发周期缩短至数月,研发成本降低了60%以上。
▲李岩教授&团队
为什么是利什曼病?
特异性药物,指针对特定疾病、病理过程或生物标记物进行治疗的药物。这些药物的设计和作用机制,旨在精确地影响特定分子靶点或生物途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对正常细胞或组织的不良影响。
当前,利什曼病的临床治疗手段相当有限,且存在耐药性严重、注射给药方式不便、毒副作用较大等问题,市场急需投入新药。但新药研发周期长、成本高,10年10亿美元的“双十定律”始终是最大拦路虎。
此外,受地缘环境等影响,此病多高发于相对贫困地区,虽然全球每年有60-100万新发病例,数亿人受影响,但市场利润空间有限,大制药公司并无太大意愿和过多精力投入。
而AI的加入,将为此迎来转机。
盘古大模型“千里大搜查”
助力利什曼病防治新突破
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巨噬细胞能吞噬和消化清除病原体,在维持机体稳态、防御病原体入侵以及调节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当利什曼原虫进入人体后,原虫不但没有被巨噬细胞消化,反而通过一套复杂的相互作用机制在巨噬细胞内大量繁殖,最后活活“撑死”巨噬细胞逃出,进而继续感染其它巨噬细胞,最终导致机体患病。
本次发现的关键互作蛋白,就是让原虫能够在巨噬细胞内行凶作乱的“内鬼”。它能跟利什曼原虫毒力蛋白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原虫逃脱免疫系统制裁。
▲利什曼原虫关键毒力蛋白结构
李岩教授团队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原虫实验体系,并结合华为云盘古药物分子大模型,4步切断原虫“行凶”关键路线,让巨噬细胞转危为安。
锁定“帮凶”:找到原虫关键毒力蛋白SCARE1;
抓出“内鬼”:发现巨噬细胞里面的关键互作蛋白;
破解“计划”:阐明互作蛋白发挥作用的具体分子机制;
配置“武器”:开发出强效小分子抑制剂。
▲互作蛋白结构
ADMET属性是指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排泄(Excretion)和毒性(Toxicity)这五个关键特性,它们是评估药物成药性的重要指标。
AI for Science
被忽视的需求,也应该被看见
戳“阅读原文”,了解华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