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国家要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
邓小平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在长达几十年的治国理政实践中对建筑行业发展倾注了关切和心血,为推动城市建设改革发展、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天,让我们回眸邓小平视察首开统建的前三门住宅区建设项目、破冰推动住房制度改革的情景,重温邓小平熠熠生辉的改革智慧,坚定信念把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源泉。
今天的崇文门十字路口西南角,一直到长椿街西边、两便门大街南侧的3栋高楼,全长5公里的街道上共有37栋住宅楼,建筑面积50多万平方米,这就是首开集团前身北京市统建办统一规划建设的前三门(崇文门、前门、宣武门)住宅楼。
▲建成后的前三门住宅区
如今看来普普通通的住宅,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这排“火柴盒子”一度是北京的骄傲。它们是首次在北京亮相的高层板式住宅楼和高层塔式住宅楼,代表的是“我们也能建高层住宅了”。
1971年,北京市革委会向国务院提交《关于“前三门大街”建设规划问题的报告》。报告认为地铁一期工程完成后,从北京站起,经崇文门、前门、宣武门向西北折至复兴门一线,已经形成一条长达7.7公里的新街道。这条街道横贯首都中心区,地位重要,街面宽阔,适合建设住宅。
▲前三门住宅楼建筑工地
作为统建办的第一个项目,当时,建设前三门住宅楼的造价超过1亿元人民币,并集结了北京6个大建筑公司的力量。“抓纲治国举红旗,十里长街立新功”“拼命大干四个月,三十七栋全矗起”都是在誓师大会上提出的响当当的口号。
1976年5月25日正式开工,1978年12月底基本建成,高层板式住宅楼和高层塔式住宅楼得以首次亮相京城。
能抗震、调布局、降造价,这些对后来建筑业产生深远影响的想法,都是邓小平当年亲自对前三门住宅楼提出的要求。
1978年10月20日,邓小平来到前三门大街住宅楼工地。唐山大地震后,在住宅建筑上,抗震安全和加快解决安居宜居问题一直是邓小平牵挂心头的大事。
▲邓小平视察前三门住宅建设情况
在大家的陪同下,74岁的邓小平走进宣武门东大街16号楼,先看了一个两居室,又看了一个三居室单元房。
他先询问了房间面积,随行的市建委主任赵鹏飞回答说:“两居室的大间是14平方米,小间9平方米;三居室的大间是14平方米,中间12平方米,小间9平方米。”邓小平似乎有些遗憾地说:“小了点儿。”
然后他又指了指天花板问:“房间有多高?”赵鹏飞答道:“层高2.9米,净高2.7米。”邓小平又问:“前三门大街都是几层楼?”赵鹏飞回答说:“塔楼高12层,板楼高8至9层。”
接着,邓小平又询问楼房的抗震系数,工作人员介绍道,前三门大街的住宅楼动工时赶上唐山地震,所以在后来的设计上考虑到了按地震烈度8度设防,邓小平满意地点点头。
视察完宣武门东大街16号楼后,邓小平再次乘车来到宣武门西大街新华社对面的4号板楼。
邓小平登上中单元二层,在二楼的楼梯间,邓小平用商量的口气提出“层高能不能降低一些,把面积搞得大一些?”邓小平这句话可不是随口说的,他是在视察了京、津、唐3市不同类型的住宅楼后,经过深思熟虑才向建筑专家们提出来进行商榷的。降低楼层,增加居住面积,邓小平这一主张对我国之后的建筑业带来了重大影响。在国家财力十分窘迫、房荒严重的非常时期,居民更需要实用的居住条件。
邓小平对在场的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人员说:“要请一些会挑毛病的人来提意见,研究一下怎样把住宅楼修得更好些。”
▲九十年代初的前三门住宅楼
不久,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就设计了一套新的住宅标准图。与传统的标准住宅设计相比,室内净高度为2.53米,每户的面积则增加了1.5平方米。室内卫生间面积也有所增加,除马桶外,还增加了一个洗手盆和小澡盆。厨房里又配备了一个碗柜和一个吊橱,而每户的预算总造价反而便宜了77元,而且每户都有过堂风。
邓小平还提出,今后建住宅楼时,设计要力求布局合理,增加使用面积,更多地考虑住户的方便;当人们对唐山大地震的悲剧仍心有余悸时,他又提出,要多采用轻质建筑材料,冲破我国“秦砖汉瓦”“肥梁胖柱”式的传统建材格局;他还多次提出,要降低房屋造价,为今后住宅商品化打通道路,使中国人民真正实现“居者有其屋”。
随行人员回忆,在视察北京前三门住宅楼时,邓小平同志曾询问居民住房可否成为商品,现场的同志没有人敢回答。但这一问却为此后的住房制度改革破了冰。
▲前三门住宅区是北京首个大型高层住宅区
1980年4月,邓小平又就住房问题发表了谈话,指出“城镇居民可以个人购买房屋,也可以自己盖,新房、老房均可出售,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
邓小平的谈话,明确指出住房实行商品化、社会化的总体构想,打破了住房公有制思想的长期禁锢,开辟了解决城镇住房问题的新道路,为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开启了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伟大历程。
1998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城镇住房制度开始进行根本性改革。之后,我国逐步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居民住房消费的积极性不断释放,以住宅为主的房地产市场迅速发展,商品住房逐步成为满足城镇居民住房需求的主要渠道,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几十年来,住房发展砥砺前行,人民居住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断深化的住房制度改革,正在让百姓的安居梦照进现实。
— END —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中国建设报
———————————
责任编辑:刘思彤
策划审核:集团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