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外商投资稳外贸新政助力高水平开放

文摘   2025-01-07 18:55   天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今年以来,国家各部委深入推进实施高水平开放,相继发布多项对外开放举措,为更大力度吸引外资以及稳定外贸增长创造积极条件。虽然欧美等少数发达国家不断推出“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但并未改变再全球化加速的潮流,随着“全球南方”的崛起,新兴经济体的话语权稳步提升,在全球经济、贸易和金融的影响力也同步增长。而且我国在坚定扩大对外开放以及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拓展新的国际发展空间,包括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化“金砖+”合作机制等,广泛建立互利共赢的经贸“朋友圈”。当前,欧美等少数国家以“关税战”威胁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同时推出对我国电动汽车、半导体等限制正常贸易及投资的政策,制造新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但也将遭遇反噬,难以改变我国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坚定扩大高水平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短期来看,虽然极少数欧美发达国家宣扬“脱钩断链”和“去风险”,但我国仍坚定推动对外开放。我国经济保持稳定持续增长,继续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不断深化对外开放,也为世界各国的企业和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不论是从近几年我国双向投资还是进出口贸易数据来看,我国不但持续深化双向投资,不断扩大双向投资规模,而且进出口贸易的国际份额也在稳步提升。“脱钩断链”和“去风险”并未阻碍我国继续成为全球投资者青睐的最佳投资目的地之一。2024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提出“扩大市场准入、加大政策力度、优化公平竞争环境、畅通创新要素流动、更好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等五方面务实措施,更大力度吸引外资。


2024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全面取消了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意味着我国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实现“清零”,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将为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也将为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质量和效益创造积极条件。本轮新政的出台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所强调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举措,再次展现了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其后推出对外开放两项重要举措。2024年11月1日起,新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正式施行,限制措施由31条压减至29条,制造业领域“清零”。2024年12月1日起,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我国成为实施这一举措的首个发展中大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


2024年11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会议指出,要切实做好促进外贸稳定增长工作,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2024年11月19日,商务部印发《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加大对外贸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优化跨境贸易结算”“促进跨境电商发展”等九项具体稳外贸措施。从这些措施来看,一方面“稳外贸9条”同前期一揽子增量政策同向发力、精准发力,有助于进一步提振投资和消费信心,为外贸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巨大支持,为全年外贸稳定增长提供新动能;另一方面外部形势仍比较严峻,特别是“特朗普2.0”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包括可能实施的“关税战”以及推出一系列以“美国优先”为导向的经贸及投资政策,将可能对全球经贸格局构成新的威胁,稳外资稳外贸政策提前落地,既抢占重要的政策窗口期,也充分释放我国坚定维护全球化的积极信号。

二、全方位开放各项政策措施加快落地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具有显著的比较竞争优势,一方面具备完善的工业体系和超前的制造产能,多年来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始终维持在30%左右,占全球的比重也维持近1/3的份额,可谓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取得新突破,在新技术和新产品方面开始具备领先优势,比如电动汽车、新能源光伏等产品,以及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领域的“弯道超车”,推动我国加快迈向制造强国。此次针对制造业全面取消外资限制,通过发挥外资的作用,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将先进技术和发展理念带入我国市场,并发挥“鲇鱼效应”,进一步倒逼国内传统的制造业企业摆脱旧模式,寻求新动能。以新能源汽车为例。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创下历史新高。2024年1-10月新能源汽车累计出口量达172万台,同比增长15%。可见,中国先进制造和智能制造的竞争力在加快提升。


我国除了在前述制造业领域持续扩大之外,还在服务业、服务贸易等领域加快扩大开放步伐,包括在沈阳等6个城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未来也将加大增值电信、医疗健康、数字经济、文旅、交通等领域的开放。近期的国常会已经明确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具体措施,包括“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等。商务部等三部门发布新政指出,拟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设立外商独资医院。这些积极的开放信号表明我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立场不变,对世界各国投资者和企业家敞开大门的趋势不变。尽管地缘政治局势动荡、全球贸易出现波折,但多数国家和地区仍坚持自由贸易、市场经济和开放政策,我国通过实实在在的开放举措和行动赢得了更多外商投资的信赖。2023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约1633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引资规模保持基本稳定。其中,高技术产业引资规模占比37.3%,比2022年全年水平提升1.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三、国际循环的效益和水平将不断提升


尽管全球贸易形势日益严峻,地缘政治和贸易保护政策扰动,但我国出口韧劲十足。按美元计,2024年前10个月,我国出口总值达到2.93万亿美元,增长5.1%;贸易顺差7852.7亿美元,扩大15.8%。出口超预期带动顺差扩大,支撑结售汇规模,人民币升值预期推动前三季度结汇率有序回升、售汇率稳中有降。2024年前三季度衡量结汇意愿的外汇收入结汇率为62.1%,衡量购汇意愿的外汇支出售汇率为68.9%。支撑我国出口的积极因素仍将发挥作用,世贸组织(WTO)预测2024年全球货物贸易将增长2.7%,全球贸易将逐步复苏,预计2024年我国出口将有望继续创新高。2023年我国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升至14.2%。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2024年二季度我国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继续升至15%以上,预计2024年全年我国出口的国际市场份额将稳中有升。


总的来看,我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将使得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受益。一方面,我国超大市场的潜力空间巨大,随着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带动人均GDP增长,有望迈入高收入国家,届时将释放巨大的需求。我国进口整体规模多年稳居世界第二,由2012年的11.5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8万亿元,增幅56.5%,进口来源地覆盖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我国的消费市场空间日益扩大,带动消费品累计进口超过16万亿元。另一方面,外商投资之所以对我国市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信心,根本还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始终保持稳定和韧性。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最新预测来看,我国在2024年有望实现经济增速5%左右的目标,将显著高于主要大型经济体。伴随一系列吸引外资和稳外贸政策措施加快落地,我国的国际营商环境将大幅改善,未来将惠及更多外资企业,助力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效益和水平。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投资泰达
展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优势,服务招商工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