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津经开区正式出台《关于持续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优化全流程指导服务的若干措施》,“工业类项目拿地即开工全覆盖”等八项天津市首创改革措施落地实施,将全面推进经开区各产业类建设项目整体审批效能的大幅提升,切实支撑经开区制造业产业高速发展。
自2019年至今,经开区逐年推出“泰达工改”系列1.0至4.0版本改革举措,在各个部门“协同配合、刀刃向内、自我加压”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经开区实现了工业项目拿地到开工近80个自然日的好成绩,在建设项目审批改革领域走在天津市乃至全国的前列。
本次出台的“泰达工改5.0”服务措施,是在“工改4.0”基础上的深化升级,结合经开区的不同产业特色,对各类型工业项目的难点、堵点进行分类梳理、逐个击破。方案大胆创新,提出包括“工业类项目拿地即开工全覆盖”“全产业项目推行‘桩基先行’”“优化能源配套工程审批流程”“盘活存量资产解决历史遗留项目手续”等八项天津市首创的改革举措。
“‘工改4.0’改革更多的是普适性的政策,而‘工改5.0’更加注重对经开区特色产业的服务。例如南港工业区很多项目涉及化工、特殊消防工程、海域审批等事项,‘等地期’十分耗时,这些是区域产业独有的特点。通过对这些项目创新性实施以函代证和模拟审批,可以在不减少审批要素、不突破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在拿地过程中完成复杂的建设手续和评估评价工作,较以往缩短3—4个月的审批时间,让选择泰达的企业切实享受到政务服务的便捷。”天津经开区政务服务办公室副主任于建春表示。
政策实施后,天津经开区将充分发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领导小组的牵头督促作用,确保各责任部门将改革落实到位并做好政策解读工作,充分发挥项目管家团队的作用,加深政企顺畅沟通,增进区内企业对改革工作的了解,推动项目灵活应用改革措施,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扩大经开区原“拿地即开工”适用范围至所有类型的工业项目,聚焦经开区涉化工、涉特殊消防工程、涉及海域审批独有的产业特色,首创性地提出“以函代证”和“模拟审批”相结合,在不减少审批要素、不突破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确保项目在拿地过程中完成复杂的建设手续和评估评价工作,实现签订土地合同后项目四证联发。
优化经开区原“桩基施工许可”适用条件,首创性推出特殊建设工程“桩基先行”的适用条件及办理流程,简化工程规划要件,以“规划审查服务意见”代替“工程规划许可证”,进一步加快桩基开工速度,实现全产业类型项目均可“桩基先行”。
创新担当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于经开区范围内各类已建成的商业、办公、工业、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等存量项目,土地手续齐全且已投入使用,因未办理规划、建设手续而未能取得不动产权证,经工改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流程审议后确予保留的,按制定的五项举措补办手续,盘活资产激发市场新活力。
对于经开区范围内水务工程建设项目,通过使用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实现无纸化办公,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京津冀异地电子评标,打破空间地域对优质评标专家的限制,保证项目评标的公平、公正。
在经开区各园区逐步实现水土保持区域评估,由园区管理部门组织编制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区域评估报告审批通过后,可供园区内单个项目单位编制水土保持评估表使用,进一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加快项目落地投产速度。
进一步简化优化能源配套工程的审批流程,对于符合条件的供电、供水、供热、通信等能源配套接入工程制定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办理环节,加快工业项目配套建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集合各部门专家在政务大厅成立“项目之家”服务站,提供“导航式指引”,坚持一企一策,定制服务;对于符合相关条件的重点项目实行“模拟审批”服务,各专家部门提前介入服务,对项目报送资料进行实质性审核审查,先行出具“审查服务意见”,助力项目极速办理正式手续,加快开工进度。
优化升级“专家+双管家”服务,从企业需求出发为效能平台搭载多种功能以满足项目服务需求,增设“企业视频预约导办”“专家报到线上协调会议”等功能,进一步扩大项目服务覆盖面,提高项目服务的效率,节省企业的沟通协调成本。
来源:天津经开区-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