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编制,不能成为分肥财政的唐僧肉

财富   2025-01-11 23:23   北京  
近日,审计署审计长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报告透露,对于此前审计中发现的一些村庄规划与实际不符的问题,自然资源部已印发通知,要求村庄规划编制不搞“齐步走”“一刀切”,并逐一核实整改情况。
村庄规划的目的,是通过合理规划、优化村庄的空间布局,改善农村环境和居住条件,同时促进村庄的产业发展,并保护乡村风貌和历史文化遗产,使农村更加美丽宜居,推动乡村振兴。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加强规划管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以县为单位抓紧编制或修编村庄布局规划。此后,全国都掀起了编制村庄规划的浪潮。
但一哄而上也导致村庄规划出现很多乱象。根据此前的审计报告,1783个村庄的规划被认定为偏离实际或流于形式。有的地方统一要求每个村都要规划大规模的幼儿园和小学,全然不顾有些村人口只有几十人,没有多少就学需求。有的地方规划质量低下,存在明显错误,还有照搬照抄的现象。同一家公司负责编制的某地二十多个村庄规划就出现了外省的地名和特色旅游、建筑等。
审计发现的村庄规划乱象只是冰山一角。《瞭望》新闻周刊曾经报道,一些地方的村庄规划出现了“纸面化”“形式化”“模板化”的问题,有的规划编制完成后就束之高阁,停留在纸面,有的则千村一面,缺乏特色,而且预算过高落地困难。
村庄规划出现这样的问题,形式主义是一个重要原因。有些地方的主管部门,将村庄规划当成政绩工程,不顾实际,要么一律“高大上”,要么只求“有规划”,不关心实际内容如何。而一些规划设计公司,也投其所好,拿一份七拼八凑的“规划”来凑数,把村庄规划当成唐僧肉分上一杯羹。比如审计查出某地的二十几个村庄规划中出现了外省市的地名,说明设计公司只是随便糊弄,目的只是套取设计服务费用。而主管部门也完全不关心规划内容,只要有一份东西,就通过验收,打钱。这样的“规划”没有任何意义,纯粹是分肥规划费用,浪费财政经费。
有的村庄规划,目的不是为了发展乡村,而是盯上了农村的土地,通过村庄规划,让农村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用地指标,甚至在农村大建“特色小镇”名义的房地产项目。这样的规划,与农村、农民毫无关系。
有的地方,则是领导拍脑袋定规划。一任领导提出一个想法,拍脑袋决定村庄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一旦领导变更,新领导往往有别的发展思路,再推倒重来,或留下烂摊子。比如东部某县,曾经有领导提出大力植树造林,要求在公路两侧种植大片林带,但后来因为林带占用了农田,不符合保护耕地的政策,又要砍掉树木,恢复耕地种粮。
实际上,城乡规划法只规定城市和镇必须要制定规划,而乡和村庄,只有在县级以上政府确定的区域,才应当(也就是必须)规划。毕竟,在人口向城市迁移集中、老龄化等影响下,有些村庄人口越来越少,正在消亡之中,可能再过二三十年就不复存在了。这样的村庄,还有多大必要制定单独的规划?
一个村庄,用于居住和建设的面积通常是很小的。如果规划过于具体,过于细碎,难免会限制村庄自由发展的空间,束缚村庄未来的发展。与城市的土地国有不同,村庄的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其中农业用地多数是农民的承包地,宅基地也是农民拥有使用权的。在承包地,农民有选择种什么作物的自由,在宅基地,农民也有权选择建什么样的房子。有些村庄规划,详细到农房要盖成什么样子,承包地要种什么作物,就有限制农民决策权的嫌疑。
那些几百年上千年的古村,过去从来没有“规划”,但同样蓬勃发展,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建筑、错落有致的街道、独特的田园风光,保存了丰富的文化传承。那些古老的村落,从来都不是规划出来的。
当然,这样说并不是完全否定村庄规划。确实有高水平的设计师、规划师,通过深入调查,利用其开阔的眼界和专业知识,制定出贴合当地实际、高质量的村庄规划,发挥本地特色资源,让乡村发展出彩。但在村庄规划的热潮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人只是为了来蹭项目分钱,他们的规划往往是复制剽窃,千篇一律,甚至只是从电商网站上买规划模板稍作修改。这些粗制滥造的规划,有还不如没有。
即使要做村庄规划,也必须要贴合当地的实际,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需求,征求他们的意见,由他们做主体来做村庄规划,而不是从外地高薪聘请所谓的设计师、规划师,闭门造车、无中生有地编造出村庄规划。这样的规划,当然会变成千篇一律、无法落地的废纸。
来源:南方周末

乡知乡见
三农领域的参考消息,汇聚“三农”重大政策和权威言论,在这里读懂中国乡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