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村社巡察成绩单:发现问题1.1万余个,移交问题线索145个,立案70人,党纪政务处分66人

财富   2025-01-10 11:27   北京  
 4653个村社已巡察3326个,覆盖率达71%,发现问题1.1万余个,移交问题线索145个,立案70人,党纪政务处分66人,移送司法5人..........自2023年中央巡视办组织开展对村巡察蹲点调研和县级新任职巡察办主任培训班,提出对村社巡察的新部署新要求后,青海省委和省委巡视机构通过制定规划、召开全省巡视巡察工作会议、安排试点工作等举措,压实责任,上下联动,开展村社巡工作。

       青海各地区采取“共性+个性”问题清单、“一村一重点”等方式,对照“四个聚焦”形成涵盖175个方面的1024项监督重点,制定214个共性问题清单和534个个性问题清单,从以往关注党建不规范、记录不完整问题,向注重发现乡村全面振兴、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聚焦。截至目前,西宁市梳理了10个方面38项监督内容和91个监督路径,确保重点聚焦,助力精准监督,所辖各县区发现问题和线索数明显增加,质量效果明显提升;海东市重点分析研判村级党组织在基层组织建设、民族宗教、信访维稳、农村“三资”管理、落实利民惠民政策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指导县区细化实化监督重点,解决监督重点发散,难以发现重点问题的难题,循化县把移风易俗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推行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发现并推动解决部分群众婚丧事宜大操大办问题。玉树州玉树市、杂多县聚焦中心重点任务、基层和群众的关注焦点,紧盯村支部书记以及“两委”班子成员等“关键少数”,着力发现并纠正2个村在贯彻落实中的“温差落差偏差”问题69条,移交问题线索3件。

       基层情况千差万别,村社巡察不能简单搞“一刀切”,需要因村施策。青海各地区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完善村情档案,将村社分类,按照不同类型,合理匹配巡察方式,对村情复杂、问题突出的重点村直接巡,对情况较好的村乡村一体巡,对存在共性问题的村专项巡,防止平均用力,有效破解了一般村投入精力过多、重点村未巡深巡透的问题。分类施巡后发现问题数量为前两年之和的近两倍,问题线索成案率提升了33%,直巡比例和巡察质效稳步提升。同时,明确对同一个乡镇的村社,尽量安排在同一轮次或最多不超过两轮开展巡察,切实为基层减负。选配抽调基层经验丰富的干部,减少会议、汇报等流程,以集中动员反馈代替分别动员反馈,以座谈交流代替听取汇报,以综合报告或问题清单代替单独的巡察报告,防止过度留痕,有效解决了以往一个巡察组一次巡10几个村无法保证质量、巡察干部不懂少数民族语言无法与群众交流、工作程序不符合农牧区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等问题。海北州优化简化流程11项,工作效率全面提升。海西州天峻县等24个县选配少数民族双语干部参与对村巡察,实现无障碍沟通交流。

       村社巡察把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有效贯通起来,各市州将所辖每个县(市、区)至少1个重点乡镇(街道)和1个村(社区)纳入提级巡察范围,以市带县、力量下沉,用“级差”破“干扰”,减轻县级巡察负担。黄南州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采取“推磨式”提级交叉巡察方式,对全州11个乡镇24个村(社区)开展专项巡察,发现问题和问题线索为自主巡察的2倍以上,采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语言形成巡察公告和宣传单,在醒目位置和人员密集的村头巷尾、菜市场、活动广场等场所张贴、集中发放,并请当地干部、少数民族干部,用本地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录制宣传音频,通过大喇叭、微信群、摆摊设点、马背下帐等方式,发布巡察关注重点、受理范围和联系方式等信息,扩大巡察宣传面。西宁市湟中区开展“小板凳”接访,群众信访举报和反映问题较上一轮巡察增加了3倍。巡察干部弯下腰、沉下身,上炕头、进帐房、坐草滩,把登门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作为主要工作方式,将巡察关注点与群众关心点结合起来,对脱贫户、拆迁户、老党员、老退伍军人等熟悉情况、愿意反映问题的群众进行重点走访,以拉家常的形式了解情况,引导群众积极反映问题,在走访群众的同时实地查看村容村貌、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情况。果洛州“马背巡”,自带行李、吃住在村,赢得群众好口碑。

       村社巡察发现的问题就在群众身边,整改成效群众看得最明白、感受最真切。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各地区村社巡察立行立改、边巡边改了1997个群众饮水难、灌溉难、出行难等反映强烈,长期期盼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办成了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633个,边巡边查21名村干部,推动巡中成案形成震慑,逐步实现从以往群众不了解、不信任巡察,向现在参与巡察、点赞巡察的转变。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锚定“为民坐标”,村社巡察谱新篇

乡知乡见
三农领域的参考消息,汇聚“三农”重大政策和权威言论,在这里读懂中国乡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