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一杆钢枪,一双战靴,一身橄榄绿,为的是精忠报国,那时他有一个名字,叫军人。
年轻时,一卷水轮带,一顶消防钢盔,一身消防蓝,为的是灭火救援,那时他又一个名字,叫消防员。
壮年时,一顶安全帽,一双工鞋,一身红工服,为的是安全平稳供气,此时他的名字,叫石油人。
马彦财
从“橄榄绿”到“消防蓝”再到“石油红”,对马彦财来说,变的是身份、年龄、战场,不变的是坚守、责任、信仰。
他叫马彦财,回族,1985年5月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2009年参加工作,现任榆林天然气处理厂生产技术室调度技术员一职。
蓝色消防缘
采气二厂(消防中队)
在等待安置的一年时间中,马彦财去北京闯荡过,开过拉面馆,也干过零零散散的杂活,2009年1月,机缘巧合,他与长庆油田成功结缘,成为第二采气厂米脂消防中队的一名“逆行者”。采气二厂,也成了他梦开始的地方。
部队五年的历练,不论是从个人素养上,还是工作作风上,马彦财始终保持着在军队服役养成的良好习惯,坚持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他深知作为一名合格的消防员不仅要在体能技能上过硬,更要具备丰富的消防救援专业知识,进入消防队后。
马彦财在支队领导和老队员们的教导下,努力学习消防岗位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岗位练兵考试,再短时间内灭火救援专业能力就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在支队组织的各项技能考核中,他默默给自己定下“不管擅长不擅长,都不能低于80分”的心理标准,一次次突破自己的极限,各项技能考核在支队名列前茅。
每当身着厚重的灭火救援服,背着空呼和全套设备、拖着重重的水带扑灭一次次火灾、解除一次次险情,马彦财都能深刻体会到自己身为一名消防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他特别喜欢一首叫《平凡英雄》的歌,他说:
来到了生产现场
在米脂消防中队业务外包解散前,马彦财一直以为,他的人生不会再有大的改变了。“听到消防中队要解散,有一瞬间是不肯接受的。我是个内向的人,刚用五年时间适应和熟悉了消防员的工作,现在突然又要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岗位,一切要从零起步,很忐忑。”从手拿消防水带到管钳扳手,从每天的6小时的负重训练到8+16小时的日夜坚守,职业和环境的一系列转变,只有他自己知道有多难,可他却把这些经历都当做对自己的一种锻炼。
一个五年结束,不也代表着一个新的五年的开始吗?
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岗位,马彦财没有丝毫懈怠和退缩。
他积极面对,主动适应,白天跟着师傅学流程学工艺,晚上抱着书本一看就是半夜。遇到不懂不会的地方,就用笔标注出来,又是实在按耐不住求知的渴望,就抄起电话陪着笑脸给师傅打“骚扰电话”……2015年9月,凭借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业务能力,马彦财被任命为运行班班长。生产现场也成了是他拼搏的阵地、挥汗的舞台。
当班长,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班长就是一个班组的带头人,所有人的眼睛都在看着你,你说什么,做什么,代表的不仅仅是你自己。”不管是装置检修,还是日常工作,作为班长,马彦财早对“苦”和“难”做好了思想准备。班里人员少工作任务重的时候,他顶上去,遇到急难险重任务的时候,他顶上去,大家遇到困难的时候,也是他站出来给大家排忧解难。至今在榆林天然气处理厂的安全文化墙上,仍保留了这样一张格外醒目的照片:
暮色中,一个穿着被油污污染的几乎看不出工服本色的身影,低头颔首,踯躅前行,有一种孤胆英雄的既视感。这张照片的主人公,就是马彦财。
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路上的孤勇者,每个人都曾“孤身走暗巷”“对峙过绝望”,却不曾放弃奔赴内心的热爱。昔日响应祖国召唤,披上戎装保家卫国,今朝复员转业,忠于职守勇于拼搏,为千家万户送温暖,马彦财用扎根大漠、奉献石油的实际行动,做出了一名退伍军人同时也是一名石油人的坚定回答。
甜(小天)粉们,临走时请记得点下方大拇指给我点赞!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请转发给更多的朋友,这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也是我们坚持下去的动力。
编辑:祝亚梅
审核:文建伟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