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低温季节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指导意见(第四版)

文摘   三农   2025-01-06 08:00   湖北  

湖北省低温季节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第四版)


冬春季节,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大,猪只受气候和环境影响,机体抵抗力下降,叠加非洲猪瘟病毒毒株多样性、传播途径复杂性以及低温雨雪天气消毒难度增加等问题,加大了非洲猪瘟的防控难度。养殖场(户)应加强猪舍防寒保暖,优化和升级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强化消毒和效果评估,做好监测和预警,降低非洲猪瘟发生风险。结合我省寒冷季节阴冷潮湿的气候特点,在“湖北省低温季节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指导意见(第三版)”基础上,特制定湖北省低温季节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指导意见(第四版),供参考和借鉴。

 

一、切实做好低温条件下的消毒,确保消毒质量

(一)化学消毒方法

1.使用农业农村部推荐的消毒剂,如过硫酸氢钾、氢氧化钠、戊二醛、氯制剂类(包含次氯酸、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钠等)、季铵盐类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低温会影响消毒剂的稳定性和溶解性,使得消毒效果明显减弱,故低温季节在消毒剂配制和使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温度影响。建议配制后消毒水的温度在20℃左右。


2.针对不同的消毒对象,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式,坚持现配现用,使用规定的浓度,保证消毒剂作用时间。

(1)车辆:“两节”期间,生猪和猪肉产品调运增多,运输车辆是防控关键环节,需要重点消毒。首先低压清洗车身和车辆底盘,检查有无残存的猪粪便和皮毛等;采用泡沫消毒剂喷洒车身,保证可视化消毒覆盖所有部位(包括车辆底部),静置作用15分钟;随后采用1:200戊二醛消毒,作用时间不低于15分钟;最后高压清洗。在清洗和消毒过程中,尽可能用热水(至少20℃-25℃)清洗和配制消毒剂。驾驶室内应整洁,去除非必要物资,尤其不得携带猪肉相关食品等,优先使用氯制剂或过硫酸氢钾擦拭消毒表面。

有条件的猪场,车辆经过上述清洗消毒,沥水15-20分钟,再经过65℃-70℃(车辆表面温度)烘干30分钟。如时间允许,车辆可静置过夜。

消毒过程中,司机要下车淋浴,换上已经消毒的干净衣服。随身物品经过65℃-70℃烘干30分钟或戊二醛、过硫酸氢钾等擦拭/浸泡处理。

需要提醒的是,如消毒后清洗不彻底,仍可能检出病毒核酸,需通过区分活病毒和死病毒的检测方法判断病毒是否失活。但建议以检测不到非洲猪瘟病毒核酸为佳。

(2)猪舍:尽可能实行“全进全出”生产模式,以便对每栋猪舍进行彻底的消毒。先用清洁剂浸泡、清水低压冲洗,确保地面和墙壁无粪污存在,料槽无积水和残余饲料;再用泡沫清洗剂对猪舍进行全覆盖发泡消毒(包括顶棚、墙壁、地沟等),清除表面附着的有机物;最后使用2%-3%氢氧化钠、1:200戊二醛、氯制剂类(有效氯浓度500ppm)等进行两次消毒。尤其需要注意,如使用烧碱浸泡则需冲洗干净,再使用其他消毒剂。如可能,漏缝地板背面也要消毒。消毒后,猪舍干燥空栏时间不少于7天。

猪舍门口,设置洗手盆和脚踏盆,消毒液需定期更换。洗手使用过硫酸氢钾溶液,洗手盆最好具有加温或保温功能;工作鞋底部消毒使用3%氢氧化钠溶液或戊二醛溶液。

(3)物资:为减少物资进场频次,降低非洲猪瘟病毒传入风险,要做好物资采购计划。建议根据生产需求,从相对固定且有生物安全意识的供应商集中采购,适当储备2-3个月的物资。可增加外购物资的静置存放时间,25℃以上静置10天。选用镂空货架,物品间留有空隙,避免堆叠。耐高温的物品优先选择烘干消毒,65℃-70℃烘干消毒30分钟,无法烘干消毒的可选择浸泡消毒。

禁止采购和食用非本场猪肉及与猪肉相关产品。如有从市场采购回的食材,可用过硫酸氢钾或二氧化氯、次氯酸钠等溶液浸泡后清洗干净熟化食用。

(4)人员:人员入场必须严格消毒,实行人、物分流,单向移动。淋浴室要脏区与净区分开,淋浴设施运行良好,提供足量的温热水和保暖设施,保证洗澡消毒效果。选择去油脂能力好的洗发液,充分淋浴8-10分钟,冲洗掉体表的病原体;不提倡淋浴后再用过硫酸氢钾溶液全身擦拭或浸泡消毒。携带的个人物品也需经烘烤、浸泡或熏蒸静置后再带入。高风险时期鼓励员工减少休假频次,提高员工封场期间福利。如确需外出,非必需的电子产品类(如电脑、充电器、耳机、鼠标、键盘、U盘等)尽量不带出场。员工返场时携带的电子产品可使用过硫酸氢钾擦拭消毒和紫外线消毒。


3.应交替使用两种以上不同的消毒剂,避免同时使用酸性和碱性消毒剂,如烧碱、戊二醛、氯制剂等不能直接共用消毒设备,可冲洗设备管道后再换用消毒剂。配制消毒剂时,应使用20℃-25℃温水,低温环境下可适当加入氯化钠、氯化钙、甘油或其它防冻剂以防止消毒剂结冰,但需查明能否与所用消毒剂混合使用。建议使用防冻型消毒剂消毒。


4.预防性消毒每周需2-3次,按照从里到外即由猪舍内到猪舍外、生活区到场区外的顺序进行全场消毒,防止交叉污染。场内使用的器械、工具、车辆、粪污处理场所等均在消毒范围之内。


5.当周边有疑似疫情发生,应增加消毒频次,建议每天消毒,但避免下雨或结冰时消毒。


6.建议在气温相对较高的中午进行消毒,并适当延长消毒剂的作用时间以保证消毒效果。


7.猪只销售环节要做好人员管控,售猪后应全面清理出猪台及附近可见的有机物,喷洒泡沫清洁剂覆盖30分钟,清水冲洗并干燥,使用氢氧化钠、氯制剂等消毒剂喷洒消毒。


(二)其他消毒方法

除了用上述化学消毒剂经过喷洒、浸泡消毒外,还有熏蒸法、高温消毒法、火焰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纸质材料、手机、电脑等不耐高温的物品,可使用熏蒸法消毒;一些小型金属器械如针头、注射器等,可采用高温高压消毒;对于地面、水泥墙面和金属围栏等,可采用火焰消毒;用过的一次性塑料制品、木制品,建议直接焚烧处理。


二、加强非洲猪瘟病毒监测,做好预警预报

(一)每日开展场内巡栏检查,观察猪群临床情况,有条件的猪场可使用智能巡检系统监测猪只体温,一旦发现体温异常、采食量下降、皮肤发红的病猪,或有超出正常比例猪只出现皮炎、关节肿大、跛行等表现,可使用聚丙烯材质拭子(植绒拭子)采集深咽拭子联合尾根血混样、口鼻拭子联合腹股沟淋巴结穿刺混样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或以栏为单位使用灭菌棉绳采集猪群口腔液,或使用灭菌纱布擦拭料槽内表面等样品,用于实验室检测。建议同时采集前腔静脉血或耳缘静脉血检测非洲猪瘟抗体。鼓励员工早发现早报告临床异常猪。


(二)日常监测发现阳性猪,应及时上报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按照《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第六版)》要求进行处置。处理时要用尸体袋密封经污道转运至暂存冷库,再按规范无害化处置或报无害化处理场收集。及时扑杀阳性猪及其同群猪,对其余猪群实施隔离观察21天。也可结合非洲猪瘟病毒抗体监测,及时发现剔除抗体阳性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监测阳性样品,可继续采用非洲猪瘟病毒(P72/CD2v/MGF)、非洲猪瘟病毒(P72/EGFP/mCherry)、非洲猪瘟病毒(P72/X64R/MGF360-14L)等多重荧光PCR方法进行鉴别试验,确定感染毒株的基因型,用于指导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控,其中非洲猪瘟基因I/II型重组病毒的传播能力强和致死性高。


(四)节后有补栏需求的猪场,需对拟引种的猪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猪群健康状况。建议每批猪只从一个种猪场引种,避免不同来源猪混杂。对于拟引种的猪群或猪只,可同时采集唾液拭子、鼻拭子和肛拭子混样及血清学样品,同时检测病毒核酸和血清抗体,检出阳性猪以及与阳性猪有流行病学关联的猪群均不能引进。病毒核酸和抗体确认阴性后,在场外或场内特定区域实施5周隔离观察,确认安全后方可入群。


(五)定期对猪场的上猪台、场内运输车辆、入场人员、物资及猪场饮用水、土壤、周边环境等开展监测采样,发现核酸阳性及时消毒,并做好消毒后效果评估。


(六)猪场如设有自检实验室,需定期开展内控管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鼓励邀请官方实验室指导,与有资质的第三方实验室开展实验室间结果比对,评估自身检测能力和规范检测。


三、做好猪舍防寒保暖,维持通风换气

(一)低温季节,居民用电量增加,要加强与当地供电部门联系和沟通,确保本场用电。最好有备用电源,如柴油发电机等,并在气温降低前开机检查,确保可以使用。


(二)定期对供电、供水、保暖等设施进行维护保养,发现问题及时检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使用煤炉供暖的猪舍,要定期检修烟道,避免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三)加固或修缮猪舍,确保猪舍门窗完好,防止贼风侵袭。开放式猪舍可以覆盖双层塑膜,封堵窗口及多余的通风口,防止冷风进入。


(四)重点做好产房和保育舍的保温,营造舒适的猪舍环境。对于顶棚较高的猪舍,为应对骤变天气,可在舍内猪床的上方用塑料薄膜、防雨布、彩条布、木板等材料搭建临时保温层(一般2米高),并利用红外线保温灯、保温板、暖风炉等(保温的材料和设备提前做好消毒,静置15天以上才搬进猪舍使用)措施,确保产房仔猪和保育舍温度。可以使用热风炉,铺设水暖保温管道进行舍内升温。可考虑用温水拌料(粥料机)和饮水升温(即热型兽用热水器)。


(五)做好保暖的同时,也要做好降低湿度工作,重视通风换气。建议在气温较高的中午对猪舍通风换气,降低舍内有害气体含量和湿度,保持猪舍干燥。


(六)注意气象部门天气预报,做好应急预案,确保生产正常进行。冰冻季节,要提前备足饲料。做好“断崖式”降温和雨雪的应急响应,提前做好饮水、饲料、保暖和清除屋顶积雪防止猪舍倒塌等各种预防性保障措施。


四、降低饲料带毒风险,强化防鼠措施

(一)关注周边疫情发生情况,禁止从疫区购买玉米、大豆等饲料原料。


(二)使用袋装饲料的猪场可设立静置库,袋装料外包装要消毒处理。搬运工需换干净消毒工作服后,将饲料搬运至静置库,静置21天后再转运到生产区饲喂。库房内可加地仓和绞龙,在舍内加接料管,饲喂时在舍内接料,尽量避免用手推车送料到猪舍内,产生交叉污染。


(三)冬季天气寒冷,温暖的猪舍以及猪舍内的饲料对鼠类有较大吸引力。鼠类可机械传播非洲猪瘟病毒进入猪舍内,场区应做好防鼠灭鼠工作。

1.每周检查猪场实体围墙、猪舍完整性和密闭性,如有缝隙,可用水泥、腻子粉、发泡胶等填补,生产区顶棚与生产区连接处使用发泡胶或尼龙网密封。猪舍外围,可铺设碎石或防鼠板,避免鼠类进入猪舍。

2.防止鼠类觅食。卸料结束后,应立即清扫料塔周边残余饲料,装入密闭垃圾桶。垃圾桶使用前套垃圾袋,使用后盖上盖子。餐厨剩余物要做到每天处理。垃圾坑安装防护网,坑内定期投放鼠药。

3.定期查看场内有无鼠类活动痕迹,舍内检查有无鼠粪,各建筑物、设备等有无鼠类啃咬痕迹。实施科学灭鼠计划,及时更换灭鼠药物,评估灭鼠效果。


五、提高猪只健康水平,加强综合防控能力

(一)强化饲养管理,做好环境控制。可在饲料配方中增加能量饲料,适量添加复合维生素、氨基酸、复合酶制剂、中草药等物质。


(二)冬季可在夜间增加一次喂料,提供清洁饮水,有条件的应提供清洁温水。


(三)注意哺乳仔猪的饲养,让仔猪吃好初乳,断奶前要提早补料,逐渐增加饲料的饲喂量;断奶后不宜突然更换饲料,要限制饲喂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在饲料中,增加日粮纤维素含量。


(四)预防和控制常见病。加强猪口蹄疫、猪流行性腹泻等病防控,选择抗原匹配性好的疫苗进行免疫预防。低温季节舍内空气质量差、昼夜温差大,育肥猪易发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流感等呼吸道疾病,可储备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双黄连颗粒、麻杏石甘颗粒等药物,万一猪群发病时,可添加在饲料或饮水中,控制疾病蔓延,或控制细菌混合感染,缩短病程。针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轮状病毒等引起的病毒性腹泻,选择高质量的疫苗,按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母猪群的免疫接种工作,可检测血清或乳汁中IgA水平,优化免疫程序,提升母源抗体水平。对于细菌性腹泻,选择敏感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轮换用药,以免产生耐药性菌株;对流行情况严重的猪场,确定病原,可进行疫苗免疫。保持猪舍内的温度恒定,在天气骤冷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做好母猪临产管理,应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扫、冲洗、消毒和干燥。做好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六、推广中小规模猪场“1+5+X”非洲猪瘟防控模式

依托区域的地理地貌特征、养殖模式特点等,构建中小规模猪场防控联合体,推广中小规模猪场非洲猪瘟“1+5+X”防控模式。“1”是构建中小规模猪场防控联合体,中小猪场要有“抱团取暖,共同防疫”的意识,“5”是需要配套的5个基本措施,包括猪场生物安全升级改造、建设区域性车辆洗消中心、合理规划生产相关运输车辆行驶路线、定期开展区域内猪场非洲猪瘟病原和血清学检测、加强区域内的环境消毒和监测,简称“升改、区洗、车线、猪检和环消”,“X”则是根据区域的特点配套其他的措施如统一采购、轮班巡逻等。通过联防联控,打造猪场小环境区域大环境的整体生物安全。


如有技术疑问,可联系:

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电话:027-87733252;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疫病诊断中心,电话:027-87286822。

END




编辑:李婷婷
初审:李婷婷
审核:裴   洁
审批:黄   涛

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北动物疫控系统的最新资讯,活动及交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