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企管理年会 ║ 李锦:2025年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点——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国企思路

财富   2024-12-30 17:51   北京  




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首席专家 李锦


  “推动国有企业提升应对周期波动能力、产业融通发展能力、共性技术供给能力、改革攻坚突破能力、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以及构建同新征程国企职责使命相适应的党建引领保障能力是2025年国企改革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导思路,也是2025年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点。”

  在近日举行的2024(第十届)国企管理年会上,国企管理智库副理事长、首席专家李锦在“主题报告”环节表示。


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2025年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与重点。本次国企管理年会以“新气象与新突破——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为主题,倡导国有企业在新的一年提升改革攻坚突破能力,不断取得经得起检验的改革成果,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作表率。



如何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2025年是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完成情况提出了“高质量”的要求。

那么,如何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我想重点围绕核心功能性改革谈几点看法。

2023年开始,功能性改革开始取代制度性改革,成为新时代新发展阶段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特征。《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出台,标志着以“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的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正式启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完善主责主业管理,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  

两次提到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的核心功能问题。这也意味着,聚焦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大力推进功能性改革,成为当前这轮国企改革的鲜明取向。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紧接着,12月13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专题会议提出,推动中央企业提升改革攻坚突破能力,突出抓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确保明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取得经得起检验的改革成果;突出抓好新一轮改革方案谋划,释放更加积极的改革信号,更好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走在前、作表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5个必须统筹好”“2个要实施”“9大任务”“5个针对”。其中,“5个必须统筹好”其实就是“五个结合”,即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

在我看来,2025年的国企改革与发展也有个结合,体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五个必须统筹好”。

第一,要坚持用好中央宽松政策与国企自我赋能相结合,着力提升抓好2025年的经济质效;第二,要坚持功能性改革与制度性改革结合,目前以功能性改革为主,要与制度性改革同步进行;第三,要坚持增强核心功能与提高核心竞争力结合,围绕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提高核心竞争力;第四,要把2025年改革与新一轮改革相结合,谋划好“十五五”规划新一轮改革;第五,要坚持高质量改革与高水平安全相结合,着力提升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的能力;第六,要坚持激发活力与严格监管相结合,着力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

也就是说,不能单纯地就改革抓改革。改革只是手段,把经济搞上去、把新国企搞上去,才是目的。




如何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

2025年国企改革仍然是艰难的一年,甚至是更加困难的一年。国有企业面临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中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大都与国有企业密切相关。

近年来,尽管我国国有经济、国有企业总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但在引领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和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与改善民生等方面仍有不足,不能充分满足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因而需要进一步增强其核心功能。

2025年,党中央对经济工作提出了“九大任务”,包括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等,都是国企改革要重视的问题。这不仅为扎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指明了方向、更为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供了根本遵循。

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落地实施的关键之年,力争完成70%以上的主体任务,明年将迎来全面收官。2025年将聚焦重点难点,进一步提高经济质量,健全企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布局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公司治理,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完善国资国企管理监督体制机制。

实际上,2025年国企改革发展,总体上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创新、优化结构,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高质量完成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谋划“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我认为,对于要如何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在具体实施路径上,可大致分为“三类任务”:

第一类任务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性质的改革,包括扩大内需与国企质量效益问题。

第二类任务是功能使命性任务,包括三个核心内容:一是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更好地服务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二是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更好地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三是要强化重点领域保障,更好地支撑国家战略安全。

第三类任务是体制机制性任务,包括三个核心内容:一是围绕优化资源配置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大市场化整合重组力度;二是围绕提升活力效率深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和市场化运营机制;三是围绕完善监管服务深化改革,进一步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




如何坚持增强核心功能与提高核心竞争力结合

一是要围绕发展质量效益提升,进行经济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提升应对周期波动能力。

经济增长与质量提高仍然放在首位。国有企业自身能力提高是国有经济增强核心功能的前提。而国有企业自身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提高效率,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提高活力、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为此,要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和公司治理效能,坚持“一利五率”经营指标。利润总额仍是总抓手,利润总额稳定增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别重视资金流,具体包括着力夯实经营发展基础,加强集团管控和资金集中管理,加大拓市增收、降本节支力度,切实改善经营性现金流。    

二是要切实抓好国有企业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企业提升产业融通发展能力。

需要进一步明晰不同类型国有企业功能定位,完善主责主业管理,明确国有资本重点投资领域和方向,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促进存量资产盘活和低效无效资产处置,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抓好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 

三是要切实抓好国有企业全面创新的有效机制,推动国有企业提升共性技术供给能力。

按照国务院国资委此前制定的目标,到2025年,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要达到35%。构建支持国有企业全面创新的有效机制。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指导企业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提升原创技术研发投入占比,鼓励开展高风险、高价值应用基础研究,打造创新联合体升级版,支持国有企业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完善利益分享和风险共担机制,发挥市场对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让多条技术路线竞争成长。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建立鼓励全员创新创造的制度机制。探索建立更加包容审慎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国资监管体系,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支持国有企业大胆试错,着力当好发展实体经济的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

四是要切实抓好体制、机制性改革,高质量完成推动国有企业提升改革攻坚突破能力。

从监管制度上说,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增强与国有经济功能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深化国有资本预算改革,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实现政企、政资分开。

在企业层面,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处理好加强党的领导与科学管理和现代化公司治理的关系,真正实现国有企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经营机制方面,“三项制度”改革是国企市场化改革的“牛鼻子”,要紧紧抓住这个“牛鼻子”,全面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真正按市场机制办事。

在人才方面,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更加突出各类激励政策的创新创造导向,做实做细合规免责机制,大力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推动国有企业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快组织形态变革,大力去行政化、机关化,探索扁平化管理、平台化运作等模式,提升对市场环境变化和产业发展趋势的敏锐度,使国有企业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促进人才、技术、数据等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加快打造创新领先、功能突出、治理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新国企。

五是要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相结合,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提高重大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要着眼于产业链安全,要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进行投资布局,尤其是要加强在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布局,严控产业链断链风险。坚持激发活力与严格监管相结合,着力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坚决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责任,强化内控执行刚性约束,确保自身发展安全。在改革内容中,以穿透式监管为抓手完善监管体系,抓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得到高度重视。

六是要在国企改革中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构建同新征程国企职责使命相适应的党建引领保障能力。

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既需要在优化布局结构、完善经营机制、健全监管体制等方面攻坚克难,还要根据企业差异、行业差异、区域差异等客观实际,必须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改革的全过程各方面,把牢正确方向、保持战略定力、凝聚强大合力,使国资国企改革行稳致远。推动党的政治建设贯穿改革始终。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优化重点改革方案生成机制,围绕解决制约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矛盾设置改革议题,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进一步抓紧抓实基层党建工作,动态优化基层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持续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功能,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以上所说的六种能力,是围绕2025年国企改革的六项任务来讲的,实际上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思路,也是履行国有企业使命责任的六种能力。可以这样认为,这个思路是核心功能与核心竞争力紧密结合,逻辑上是“顺”的。从本质上讲,是国企管理在国企功能性改革时期的新境界。

“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不久前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作出的重要指示。

对于国资国企来讲,如何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国务院国资委也提出了四个实质性突破:一是着眼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推动国有企业更好履行战略使命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二是着眼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完善与之更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三是着眼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健全中国特色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四是着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改革推进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以上提出的思路,其重点是围绕国有企业如何在更好履行战略使命上取得实质性突破,着眼2025年国有企业担负的任务,加强能力建设,实现国有企业核心功能与核心竞争力的平衡。

与此同时,我也期待着国企改革三个重要文件的出台:一个是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调整的指引制度;一个是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一个是健全监管体制机制方面深化分类改革和完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相信这些文件的出台,将推动国有企业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履行国家战略使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国资国企改革将展现新气象、取得新突破。

END

▶ 延伸阅读:《国企管理》是“专注国企管理、效力国家经济”,以“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为使命的中央媒体、国家级期刊,以影响国资国企战略决策层、监督管理层、经营和学术层著称。

投稿邮箱: gqgltg@163.com 




值班编辑/ 
设计制作/姜春天
编审主任/董 雷
执行总编/王继勇


国企管理
中央财经媒体 专注国资国企 效力国家经济 正确引导舆论和有效舆论监督相结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