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与学,都要从书法的造型性和时间性两大特点出发,强化造型会弱化时间,强化时间就会弱化造型。章法构成中,局部或强调时间,或强调造型,可丰富线条质感的变化。只重造型不是书法,只重时间,线条必然简单无味。
3、行书注重的是造型的丰富性,提按变化比较多;草书注重空间的变化。写草书,不要被汉字本身所束缚,你看到的应是抽象的线,有意识地一组一组去构成,充分发挥抽象线条所带来的想象力。
4、临帖是一个形式提炼的过程,关键先读出书法形式构成语言,在形式语言的主导下临帖,形可不像。很多人一味地求像,只注重练了多少遍,写了多长时间,却不知临摹的根本目的在于对形式语言的提炼和表现。
5、古人说:“一画乃一字之规,一字乃通篇之准。”可用“因势生形”四字概括其义,形是由线惯性自然生成,在临摹和创作中要重势,在势中去表现构成语言。
6、线节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书写速度表现的节奏,二是造型变化体现的节奏,后者往往容易忽视。书写速度表现的节奏可从墨迹枯湿浓淡中体察,不是说书写有快慢就有好的节奏,要遵守古法,宋以前书法节奏表现有共性的东西,一是以快慢交错、动静相宜为导向,二是在重叠线中以三维空间表现为依托。
10、艺术教学,既要注重学生接受层面的心理学,又要注重视觉心理学。前者在教学中要了解学情,根据学情灵活地设计教学,后者更多地关注不同造型所带来的微妙的心理感受。要善于积累感动我们的一切,去分析构成层面的深层次原因,学会外化去打动更多的人。
11、临摹三个环节的感受:①、范本(临摹前对杰作分析) ②、书写过程 (边临摹边感受)③、表现结果(对自己所临摹出来的书法整体感受) , 其中对书写过程的感受最关键,也最易忽视。首先尽可能地再现古人的挥运,边书写边感受,坚持不懈,下笔便是古法。
12、一个范本的笔法,要知其渊源与流变,要放在一个书法史的角度去观照,你才能找到它的坐标点,才能分辨哪些笔法是偶然或必然的,你才能知道哪些笔法可以去提炼,你才能把握历史表现的度。
13、识谬为先,选取有内容的范例去提炼、表现,因势生形,顺势表现内容,而不是表层的外形。一开始就通临,等于是自杀。
14、线与字内空间、字外空间相辅相成,线的变化必会影响空间的变化,线的规整必然使空间更加整体,线要有流动性,空间亦是。既要学会变化,也要学会规整。
15、学会用点线面抽象元素去概括形体。点线面代表了不同的情调,从点线面大处出发,表现时略加变化,必然有丰富的线质感变化。积点、积线成面,面是写出来的面,表现有三种,一是提按,二是并笔,三是涨墨。在宣上写字,要熟练面的表现,要注意面的变化和生动性。
16、中锋用笔不一定能写出中锋线的性格,关键还在于人与笔、墨、纸之间的恰当配合。中侧锋的变化难在表现的度和两者在快速表现中的自由转换,书谱是转换最好的例子。
17、临摹的两大问题:①、形(形式语言)对,动作(古人书写状态)不对;②、动作(古人书写状态)对,形(形式语言)不对。
18、临摹就是做实验,要敢于去尝试不同的书写感觉,拓展表现空间,最后找到自己最恰当的路线。
19、从训练的角度出发,一开始要多写大字,或小字放大写,打开“笔势”和“气象”,但最终要写到原帖那么大,你才能面对面地和古人对话。
20、缺什么,补什么,一切从自我出发,从古代杰作的特色出发,如八大山人的空间变化,米芾线的丰富变化,怀素线的纯化等。其实最开始我们缺的是线条的纯化,建议一开始多写褚体与《自叙帖》,去提高我们书法线条的质量,再在好的质量线上表现丰富的线条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