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雪!
一、引言
当北风吹起银杏林满地金黄,当栖霞山层林尽染、枫叶似火,当行人穿起棉衣……12月6日,大雪节气悄然而至。在这个寒冷静谧的季节,万物似乎都陷入了沉睡,而我们的心,却在此中找到了一份特别的宁静。
大家或许记得,去年大雪节气过后,一股冷空气袭来,大雪纷飞,南大校园披上了银装。几片雪花簌簌落下,似在低语着冬的秘密,偶尔传来几声鸟叫,更显雪后校园的空灵与静谧。且让我们一起看看雪中的南大。
✦
•
✦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拍摄于2023年12月16日至12月18日
大雪,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段诗意盎然的时光,让我们在寒冷中感受温暖,在静谧中聆听岁月的低语。
二、大雪的历史渊源
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一个节气,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时间是公历每年的12月7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55度。大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
中国古人将大雪分为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这是说此时因天气寒冷,寒号鸟也不再鸣叫了;此时是阴气最盛,所谓盛极而衰,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荔”为马兰草即马兰花,据说也能感受到阳气的萌动从而抽出新芽。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古人把这个节气命名为“大雪”,是因为“雪”是寒冷的产物,代表寒雨天气。大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严寒的真正降临。
腌肉、打雪仗、赏雪景、进补都是大雪节气的民俗。老南京有句俗话,叫做“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此时,家家户户门口,窗台上都会挂上腌肉、香肠、咸鱼等腌制品,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如果此时恰逢天降大雪,人们都会热衷于在冰天雪地里打雪仗、赏雪景,其乐融融。
三、大雪一定有“大雪”吗?
今日虽然是大雪,但南京却并未下雪,校园内的树叶也是颜色各异。大家是否对此感到疑惑呢?
✦
•
✦
✦
•
✦
✦
•
✦
校园内的树叶
实际上,节气意义上的“大雪”与天气预报中描述降雪量的“大雪”并无必然联系。大雪节气是一个气候概念,它代表的是大雪节气期间的气候特征。而天气预报中的“大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大的雪。气候学上规定:下雪时能见度很差,水平能见距离小于500米,地面积雪深度等于或大于5厘米,或24小时内降雪量达5.0—9.9毫米的降雪称为大雪。
四、诗词中的大雪
在古人的笔下,大雪被赋予了无尽的诗意与情感。让我们穿越时空,一同走进那些描绘大雪节气与“大雪”的诗词,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风雅与情怀。
大雪节气
《十一月朔大雪节早见雪》中陶宗仪细腻地捕捉到了“节气今朝逢大雪,清晨瓦上雪微凝”的生活细节。元稹在《咏廿四气诗•大雪十一月节》中提到了“黄钟随气改,鴳鸟不鸣时”,这也正体现了大雪三候中的一候。不过,虽然同处大雪节气,两位诗人的心境却是截然不同。元稹在诗中感慨“积阴成大雪,看处乱霏霏”,他的心中充满了孤独与寂寥,漫漫长夜只能与笛曲书卷为伴;《十一月朔大雪节早见雪》则充满了陶宗仪看见微雪凝晨瓦的欢喜。
“大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在幽谧的寒夜,大雪悄然而至,那簌簌的落雪声与竹枝断裂的轻响,似是雪与自然的密语,编织出静谧深邃的夜之乐章。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大雪纷纷扬扬地洒落,那壮阔的景象仿佛要将天地吞噬。诗人以夸张之笔,勾勒出北方大雪的磅礴气势,让观者仿若置身于那片冰雪纷飞的天地,感受着自然之力的雄浑与震撼。即使在千年之后,我们仍能领略到《北风行》中大雪的无尽风华与独特魅力。
陆游的《大雪》却是狂风挟暴雪的极寒,“海天黯黯万重云,欲到前村路不分。烈风吹雪深一丈,大布缝衫重七斤”。
在李白的笔下,“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帘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盛气光引炉烟,素草寒生玉佩。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雪如烟如云,尽显瑰丽的想象与浪漫的色彩。
大雪纷飞落古今,这些诗词,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无限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五、结语
大雪节气,是自然的馈赠,亦是文化的传承。“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愿君保暖护阳,食补养生,养精蓄锐。
万物冬藏待春来,让我们一起在冬日的暖阳下,期待春天的花开。
参考来源 | 中国气象局、新华网、光明网
✦
•
✦
-南京大学学生会学术创新部-
文编 | 丁小萌 刘锦程 姜雨彤
照片 | 林浩宇 冯亚冰
美编 | 杜思源
监制 | 冯亚冰 王迪 姜雨彤
出品 | 南京大学学生会学术创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