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少德国人也对亚洲人感到“脸盲”,一位名叫Cubes吴的在德留学视频博主曾就该话题在同学中做过一个小测验:她将自己的短发自拍和鹿晗、男扮女装的岳云鹏、郭德纲放在一起,让七位同学辨别哪一张才是自己,然而令她感到震惊的是,几位同学面对照片迟疑了很久后表示其中似乎没有她的照片,有两位则竟然将男扮女装的岳云鹏认成了她,让人哭笑不得。
在gutefrage等平台上,许多德国网友也纷纷发出了类似“为什么亚洲人都长得这么像”、“如何区分不同的亚洲人”、“亚洲人都长得差不多吗”的疑问。
然而,这样的想象并不普遍适用,尽管从整体上来看这的确符合亚洲人的某些特征,但是个体间存在着较多差别,仔细观察这些差别,便会发现不同人的面部都有着各自的特色,而这种个体间的差别正是不少德国人难以捕捉到的。
其实,不仅仅是德国人分不清亚洲人的脸,亚洲人在看到德国人时恐怕也很难把他们区分开来,比如不少人在看德语影视作品时或许都曾经一闪而过这样的问题:这个人是不是刚刚出现过?这个角色叫什么来着?
有人可能会说,这和记忆力有关,有的人记性不好所以才容易把名字和脸对不上号。这当然是潜在的原因之一,但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常常为人们所忽略的因素,那便是所谓的“跨种族效应”。
跨种族效应,又称异族效应,是指人们往往更容易分辨自己熟悉的种族的人的样貌而难以分辨其他种族的人样貌的倾向。而对于这一效应产生的深层原因,学界有着不同的说法。其中的几种说法包括:
接触假说:该假说认为与异族人接触的频率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其面孔的识别能力,经常接触异族人的人能够在交往过程中注意到异族成员的更多个性特征,抵消刻板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更容易区分异族人的面孔。
种族特征选择假说:该假说认为人们在进行交往时不会对对方的个体特征进行优先处理,而是会根据一些线索来判断是否进一步接触,这就需要人们更加关注对方面孔的类别。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人们往往会按种族整体特征对面孔进行分类,比如亚洲人倾向于先通过鼻梁高挺、眼睛深邃、轮廓鲜明等特征来判定对方属于欧洲人,而不是关注对方面部的个性化特点。
表征理论:该理论称人们对面孔的表征识别在心理空间进行,当人们看到新面孔时,会自动与经验中积累的面孔进行匹配,提取相关的个体信息,从而确认这一个新面孔的身份。但是由于人们经验中有关异族面孔的信息往往较少且并不集中,因此需要耗费更长的信息搜索与匹配时间,占用了更多的心理空间,增加了确认对方身份的难度。
无论是哪种假说,其落脚点都与种族的差异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欧洲人和亚洲人互相都难以分清不同人的脸了。
尽管族群的差异影响了人们的交往,使得人们在分辨面孔时感到困难,但是这种负面影响并非不可克服。只要对彼此保持一颗开放、包容的心,主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友好交流,就能够发现彼此的个性,感受到世界的多彩。
最后,一起来做个小测试吧!请看以下两张图,你能分清哪个是德国国防部长Boris Pistorius,哪个是德国基民盟主席Armin Laschet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本文由米德在线Lena编辑,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参考文献
[1]李怡娜. 对东西方人脸识别与记忆的差异[D].陕西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