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文摘   2024-12-21 07:33   北京  


今天,

我们迎来了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

冬至

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短

冬至阴寒之气隆盛

是“进九”之始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

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

即下一个循环的开始

《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

“斗指子为冬至

至有三义

一者阴极之至

二者阳气始生

三者日行南至

故谓之至”


《古今医统大全》:

“十一月中

阴极之至,阳气始生

日南至,日短之至

日影长之至

故曰冬至”


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

是中国民间传统的

祭祖节日之一

古代民间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一候蚯蚓结
01

  传说蚯蚓是一种“阴曲阳生”的生物。在冬至时节,尽管阳气已悄然萌发,阴气依然占据主导。因此,土中的蚯蚓依旧蜷缩着身体,顺应自然的阴盛之势。


02
二候麋角解



  麋与鹿同属鹿科,但在阴阳属性上有所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向后生,象征阴性。而在冬至之时,随着“一阳初生”,麋感应天地间的阴阳变化而脱落鹿角。





三候水泉动
03

  随着阳气的初生,寒气的压制逐渐减弱,井水开始上涌,泉水开始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习俗

  民间有谚语“北方食饺,南方食粑;冬至如年,糯米做圆”。冬至,又称为“冬节”“亚岁”,是我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有“冬至大如年”之说,我们的祖先从这一天开始“数九”,心中装着对春的期盼,日日数到暖,静候春日来。


冬至节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这天要百官放假休息,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度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宋时对冬至更为重视,“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后来甚至还出现了“肥冬瘦年”的说法,意思是冬至节太过热闹喜庆,把春节都比下去了。

数九盼春

  人们一代代传诵的《九九歌》,形象地记录了冬至开始到来年春分的气候、物候脸谱变化。除了九九歌,古人还画“九九消寒图”来记录,九九消寒图分为图画版和文字版,图画版用墨勾勒出九枝梅花,每枝上九片花瓣,共八十一瓣,自冬至日起,以红笔日染一瓣,全部染红,九九尽,春天临。文字版则是写一句九个字的话,每个字的笔画都为九,例如“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春前庭柏風送香盈室”,每天写一笔。在写写画画中,感受天气渐渐变暖,直到余寒消尽暖回初。

吃饺子

  在我国北方,饺子可谓是冬至的“标配”,俗语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天寒,容易冻耳朵,而饺子形状与耳朵相似,便有了“吃饺子可以防冻掉耳朵”的趣说。

吃汤圆

  在我国江南一些地区,人们要在冬至这天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圆或年糕,“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这里汤圆又叫“冬至团”“冬节丸”“冬至圆”,各地叫法不同,做法也不尽相同。有些地方要在汤圆里包裹黑芝麻、花生粉、糖等制成的馅料,有些地方是直接将糯米揉成小丸子。一个个圆溜溜的小圆子,挤在热乎乎的汤里,形象可爱,场面温馨,难怪会成为“团圆”“圆满”的代名词。








相关诗词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减字木兰花·冬至》

宋·阮阅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

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


《至节即事》

元·马臻

天街晓色瑞烟浓,

名纸相传尽贺冬。

绣幕家家浑不卷,

呼卢笑语自从容。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

唐·杜牧

远信初凭双鲤去,

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

辇下唯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

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

疑是松窗雪打声。


《冬至》

宋·龙辅

冬至宵虽短,孤眠恨自长。

枕单寒入梦,窗破月窥床。


《至后》

唐·杜甫

冬至至后日初长,

远在剑南思洛阳。

青袍白马有何意,

金谷铜驼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

棣萼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

诗成吟咏转凄凉。








供稿:党群工作办公室(付华)
编审:党群工作办公室


太平桥街道办事处
宣传政策、信息沟通,传播正能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