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基金委发表题为《近十年 NSF资助率和资助强度上升 对我国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的启示》文章,文章基于近十年 NSF总体资助变化, 提出对我国科学基金资助工作启示,阐述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资助率下降情况、危害,并提出4条建议,具体如下:
1、国家基金近10年资助率持续降低
近10年,NSF(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率逐渐上升,从2013年的22%增加到2022年的28%,同比我国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率从2013年的25%下降到2022年的17%。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逐年下降的资助率与日益壮大的基础研究队伍不相适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资助我国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国家财政逐年提高自然科学基金预算,从2013年的160亿提高到2022年的330亿,十年里增加了一倍。在此期间,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量从16.2万项增加到30.8万项,翻了近一倍;然而,年资助项目量从3.9万项增加到5.2万项,增长率仅为33%,导致资助率从25%降至17%左右。
从申请量和资助率变化走势来看,二者也形成了鲜明反差,但是趋势正好与NSF相反: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量成倍增加而资助率却逐年降低;NSF项目申请量逐渐减少而资助率稳步上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NSF申请量和资助率走势曲线的交汇点都是出现在2018年。一方面,由美国单方面发起的大国竞争战略具有很大的胁迫性和破坏性。美国突然在基础研究领域发力、加大投入,企图继续保持在科技领域对我国的全面领先地位,以现实对我国的全面封锁和遏制,需要引起高度关注。另一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量的增加反映了我国基础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的良好势头,但从整体来看,当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体量远不能满足我国基础研究领域日益增长的需求。基础研究领域经费需求与经费可获得性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扩大,亟需投入更多的资金来维持我国在该领域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为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输出动力,在大国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资助率影响研究效率和科研产出
资助率如何影响研究效率和科研产出?这是一个十分重要却长久以来一直被忽视的问题。2014年,美国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咨询委员会向NSF提交了一份题为《资助率下降影响科研产出》的报告,分析了撰写申请书的时间成本与资助产出之间的关系。该报告认为6%的资助率是一个临界点,低于该值,撰写申请书的时间成本远高于所获研究经费的科研产出。这接近于没有在研项目的研究人员在20%资助率情况下的经历,因为评审专家通常会对没有在研项目的研究人员存在偏见。因此,20%的资助率是不健康的,因为它阻碍了对研究人员的稳定、长期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它首先阻碍年轻研究人员的发展,迫使其离开学术界。报告最后得出结论,30%~35%的资助率才能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有序竞争的健康环境,更充分地发挥其科研能力,并缓解资助机构因申请量不断增加而带来的压力。
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前较低的资助率难以将科研人才红利转化为科技进步动力,甚至会造成人才流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地区基金项目三类作为体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资助项目,一直是支持我国广大科研工作者进行自由探索最稳定的资金来源。然而,近十年来,它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度总经费中的占比一直下降,从2013年的72%下降至2022年的57%,难以有效满足广大科研人员自由探索资助需求。以青年基金项目为例,虽然最近几年资助强度及项数均有所增加,但随着我国青年科研队伍持续快速壮大,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率仍呈现下降趋势———由2013年的25%下降至2022年的17%,甚至部分学科方向下降至10%。化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医学科学部的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率甚至低于面上项目资助率,呈倒挂之势。有数据表明,未来10年的博士毕业人数仍将每年持续增加,到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意味着我国基础研究队伍还将继续扩大。作为科研生涯基础研究的“第一桶金”,青年基金项目对青年科研人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青年基金项目资助率持续下降,投入水平远远落后于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青年科技人才合理的经费需求。如果不能及时扭转这一被动局面,将无法充分调动那些得不到资助的青年人才的科研积极性,浪费宝贵的科研资源。
3、资助率过低催生过度竞争
为了更加直观地说明资助率与经费可获得性之间的关系,本文列出了在假定资助率情况下,申请次数与未获资助概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般而言,博士毕业时年龄在28~30岁左右,加上两年的博士后研究,男性研究人员在未获资助的情况下可连续申请青年基金项目3~5次。即使在每个申请人具有相同竞争力的条件下,对于10%的极低资助率的学科领域,将会有近60%的男性科研人员连续申请5次都得不到青年基金项目支持;对于目前青年基金项目整体17%的资助率,仍然会有约40%的男性研究人员连续5年未获资助,最终与基础研究“第一桶金”失之交臂。目前,面上项目资助率为17%,加上“连续两年申请面上项目未获资助的项目申请人,下一年度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面上项目”的规定,仍有近40%的研究人员在7年内得不到面上项目资助。如前文所述,没有在研项目的申请人在项目申请过程中容易落于下风,因此,连续7年不获面上项目资助的科研人员的比例可能远高于40%。
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较低的资助率将催生科研人员在项目申请环节产生过度的竞争,不利于基础研究的健康发展。科学基金制的核心制度是同行评议,是世界各国科研资助机构实现择优支持的核心制度。我国也实行科学基金制,遵循“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原则,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资金进行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探索。于科研工作者而言,“择优支持”就意味着要在每年的基金项目申请中不断提高申请书质量以提升竞争力,从而获得资助。但是,目前17%的低资助率有可能将原本正常“择优支持”的合理竞争逐渐转变为不合理的过度竞争。有调研表明,青年科研人员宁肯牺牲资助强度,也希望保证较高的资助率。但是,过低的资助强度又难以保证项目的完成质量,不利于形成良性循环。当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算增量有限,为了保证合理的资助强度,短时间内难以提高资助率。一方面,即使科研人员有很好的想法和前期研究基础,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撰写和打磨申请书,经过几轮申请才能实现优中取胜,在反复撰写与修改申请书的过程中花费过多宝贵的科研时间;另一方面,在17%的低资助率下,很多优秀的、具有原创思想的申请书也难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无法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制在优化科研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总结建议:
本文分析和思考了NSF近十年资助情况及政策变化,针对如何提升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效能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1)增加研究多元化投入,如落实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确保未来10年基础研究财政拨款年增长率保持10%;加大央地联合基金、产业联合基金等。
(2)推进大学分类改革与分类评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做好过去10年各高校获得基金项目数量、经费,获资助成功率统计分析,为国家研究型大学分类标准提出建议,在分类改革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大学分类评价,避免千校一面,对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重点资助前沿基础研究,其他大学重点资助应用基础研究,鼓励大学与企业合作,拉动企业投入。
(3)建议在个别科学部试行无固定申请截止日期政策。
(4)防止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化倾向”,与国家重大专项错位资助,调整资助结构,增大青年基金项目与面上项目资助经费。
版权声明
点评
基金委发文表明,目前基金资助率过低带来的危害,
不仅使得科研产出减少,也会带来恶性竞争等,
因此希望尽可能增大青年、面上项目经费。
近几年来国自然基金被青年科研工作者们时刻关注,
因为国自然基金决定着一位青年科研工作者未来几年的发展,
也决定他们聘期结束后是否能够续期。
由于青年科研工作者的数量逐渐增多,
而基金项目的数量是有限的,
因此拿到基金的人的占比逐年下降,
这样一来既不利于青年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也会使得高校面临着师资频繁调整不稳定的情况。
基金委发文表示,
增加研究基金的多元化投入,
推进高校的政策改革和分类评价,
以及防止基金的过度倾斜。
这样有助于改善目前基金评审过程中的死板规定,
使得更多新兴的研究被注意到。
除此之外,也建议高校向着积极培养青年教师的方向发展,
并非迫使高校教师完成KPI的方向发展。
防止重大项目基金资源向大佬倾斜,
将更多的机会和资助给予青年教师们。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了青年教师们的科研热情,
也鼓励青年科研者们在科研领域的发展。
硕博、科研交流群
关注公众号
往期推荐 Recommended readings
号主简介
@留德华叫兽:系美国Clemson大学数学硕士(运筹学方向)、Ph.D. candidate,欧盟玛丽居里学者,德国海德堡大学数学博士(离散优化、图像处理),读博期间前往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IBM实习半年,巴黎综合理工访问一季。现任德国无人驾驶资深研发工程师。
读博期间创办【运筹OR帷幄】技术、【DIY飞跃计划】留学|科研社区并运营至今,2020.08创办【DeepMatch】硕博|海外AI交友社区 ,知乎|B站 | 今日头条|微博等平台科普自媒体创作者(超100w关注者)。
私人订制咨询:欧洲/北美/全球留学及AI/DS/运筹学私人订制/专家联合咨询
连麦直播咨询:每周日【连麦直播陪伴申请】:欧洲/北美/全球留学教育移民咨询&专家联合咨询
也欢迎同步关注我的抖音/B站/微博/小红书/蓝鸟X:留德华叫兽,防止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