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晚上9时29分,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副教授闫罗彬在河北邢台老家去世,享年37岁。闫罗彬是丹霞地貌研究领域有一定成就的专家型青年学者,工作非常努力,开设的课程也非常受学生欢迎。今年确诊白血病之后,很多人向他伸出援手,他对这些帮助也一直非常感谢,遗憾的没有出现奇迹。
讣告
“从小就吃了特别多的苦,都是在为别人活着”
闫罗彬是河北邢台人,出生于1987年。他曾在8月初告诉紫牛新闻记者,他在6月14日进骨髓移植仓,7月17日出舱。起初骨髓移植手术比较顺利,医生说他涅槃重生了。记者和他联系的时候,他的精神状态也比较好。
但是,病魔还是没有放走他。闫罗彬的堂侄女告诉记者,他在9月份开始出现排异反应,一开始是肠排异,还能够控制,后来却发展到肝排异和肺感染,医生用药也控制不住。到了10月底,药物已经不起任何作用。11月初经历了两次抢救,家里人虽然一直没有放弃,医生也尽了最大的努力,但还是没有发生奇迹。
闫罗彬也曾告诉记者,小时候家庭条件不是很好,“2007年上大学的时候,除了大一从家里拿8000块钱上学,后来没向家里要过钱。从中学到大学,没穿过新衣服,有些衣服都是当家教时别人送的。在食堂吃个3块钱的担担面,都要很犹豫,平时都是吃一份8毛钱的豆腐炒青菜,加上4毛钱买两馒头。”
闫罗彬给学生上课
本科毕业后,闫罗彬到中山大学深造,专业研究丹霞地貌。一直到读博士的时候,他的生活条件才好一点。博士毕业后,他到英国爱丁堡大学做了一段时间访学,然后加入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他在工作后一直非常努力,也非常节俭,“我自己真的很节约。我的鞋冬天夏天就那一双,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评上副教授,工资高一点,也开始接项目,我工作也很拼,每天晚上都加班到12点。”
闫女士14日还沉浸在悲痛中,她说闫罗彬要是从小就很幸福,大家也不会觉得这么遗憾,“他从小就吃了特别多的苦,压力一直很大。因为他家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弟弟多年患有肾癌,今年7月份去世了,此前他也要为弟弟的医疗费想办法。他太懂事了,感觉他都是在为别人活着。所以就觉得他这一生就特别的坎坷,很可怜。”
闫罗彬参与纪录片拍摄
生前赞叹人性之善,时刻把大家的帮助挂在嘴边
闫罗彬是丹霞地貌研究领域有一定成就的专家型青年学者,先后参与考察过全国200余处丹霞地貌,此外,还在丹霞地貌命名地丹霞山工作一年,在这个学科开始取得成果。央视拍摄国家公园武夷山的纪录片,曾经请闫罗彬出镜讲解。
他在西南大学开过一门通识选修课“旅行的意义”,非常受学生欢迎,每次都要抢课。学生评价他上课幽默风趣,可以问任何问题,他都会很有耐心很专业地一一回复,课下他还请同学吃烧烤。有学生甚至说,“旅行的意义”是一门“最伟大”的通识课。
最近评上副教授,而且开始有了课题,闫罗彬的生活刚刚有了起色,没想到病魔来袭。他曾经告诉记者,他在2024年春节前开始出现白血病的病状,当时他放假回家过年,感觉比较乏力、头疼,吃饭的时候就会睡着,起初以为是家里取暖发生煤气中毒或者感冒。“一直拖到大年初二,感觉走路也走不动了,就去医院检查,一做血常规,发现白细胞异常高,医生让我快点换一家医院查,我又跑到邢台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认为是白血病。当时很危险,血小板是个位数。”之后他经历了骨穿、基因检测、化疗,然后在6月份做移植。
闫罗彬很怕给别人带来麻烦,起初学校曾提议进行帮助,“我当时没同意,想尽量自己克服。”但移植所需费用巨大,“在移植仓里化疗死去活来,一睁眼还要想着借钱”,后来开了网络筹款,学校方面以及中山大学和西南大学校友给了很大帮助,很多学生自发在社交网络上为他募捐。闫女士说:“我叔叔生病之后,好多人都在帮他,要不然也筹不到这么多钱做移植和抗排异。对这些好心人,我们非常感谢。”
闫罗彬在野外考察
闫罗彬在病重时表示,这一生不遗憾,“他说他不怕死,我觉得他的精神比较超然,他说主要就是放不下他爸妈,其他的都不怕。”
闫女士说,闫罗彬生前一直“赞叹人性之善、时时刻刻将大家对他的帮助挂在嘴边。他曾经是那么坚定地说一定会好起来回报大家的恩情,最后他还是食言了。”
按照老家风俗,闫罗彬的葬礼将于11月16日上午举行。他的家人在其讣告中说,“他的人生是精彩的!他曾踏平满地荆棘,为自己种上了花。他心中有理想、有抱负、有热爱。他的善良、正直、勤恳、认真、负责、坚毅被身边人铭记。他永远活在我们家人的心里。只是下一世我们希望他换一种活法,他的人生不必精彩,只求平安喜乐、无病无灾。就像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期待的那样——做一个爱种菜的闫小彬。‘未必有所成才算活着,只喜欢看天空、散步、吃披萨的人生也很好。’”
版权声明
点评
近日,一则悲痛的消息在学界传开,
一位 37 岁的副教授因白血病离世。
他曾在央视纪录片中展现风采,
本是学术道路上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却骤然陨落,令人扼腕叹息。
而在这惋惜背后,
高校教师所面临的巨大压力问题,
更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高校教师,这个看似光鲜的职业,
实则背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重荷。
教学任务首当其冲,
每一堂课都需要精心备课,
他们不仅要将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
还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课堂互动。
如今的学生思维活跃、需求多样,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老师们常常需要在课余时间,
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耗费大量的精力。
此外,科研压力更是如一座大山。
在 “不发表,就出局” 的学术环境下,
高校教师们为了争取科研项目、
发表高质量论文而疲于奔命。
他们需要紧跟学术前沿,
不断提出创新性的研究思路,
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实验、
数据收集与分析。
这位离世的副教授,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学术领域立足,
必然也在科研上投入了无数心血。
为了撰写论文,可能无数个夜晚挑灯夜战,
面对一次次的拒稿依然要咬牙坚持、反复修改。
长期的科研压力不仅影响着他们的身体健康,
也在不知不觉中侵蚀着他们的心理健康。
此外,还有职称评定的压力。
职称往往与薪资待遇、
学术地位等紧密相连。
为了晋升职称,
老师们需要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
多方面取得优异成绩。
他们要在教学评估中名列前茅,
科研成果要有足够的影响力,
还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学术活动、专业服务等。
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就像在走钢丝,
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又充满艰辛,
丝毫不敢懈怠。
这位 37 岁的副教授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
身体和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状态,
免疫系统逐渐被削弱,
或许这也为白血病的发病埋下了隐患。
他的离去,给家人带来了无尽的悲痛,
也给高校教育敲响了警钟。
高校不应仅仅是追求学术成果的 “高压场”,
更应是教师们能够安心教学与科研的 “栖息地”。
学校应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给予教师们更多的人文关怀,
合理分配教学与科研任务,
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支持和心理辅导。
社会也应该对高校教师多一些理解和尊重,
认识到他们为人才培养和学术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愿逝者安息,
也愿每一位高校教师,
都能在压力与健康之间找到平衡,
让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最后广告时间,
如果屏幕前的小伙伴有兴趣到海外发展,
申请全奖硕博职位,
请关注我创办的【DIY飞跃计划】。
1000+遍布全球各个国家咨询师的语音/留学咨询,
硕博、科研交流群
关注公众号
往期推荐 Recommended readings
号主简介
@留德华叫兽:系美国Clemson大学数学硕士(运筹学方向)、Ph.D. candidate,欧盟玛丽居里学者,德国海德堡大学数学博士(离散优化、图像处理),读博期间前往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IBM实习半年,巴黎综合理工访问一季。现任德国无人驾驶资深研发工程师。
读博期间创办【运筹OR帷幄】技术、【DIY飞跃计划】留学|科研社区并运营至今,2020.08创办【DeepMatch】硕博|海外AI交友社区 ,知乎|B站 | 今日头条|微博等平台科普自媒体创作者(超100w关注者)。
私人订制咨询:欧洲/北美/全球留学及AI/DS/运筹学私人订制/专家联合咨询
连麦直播咨询:每周日【连麦直播陪伴申请】:欧洲/北美/全球留学教育移民咨询&专家联合咨询
也欢迎同步关注我的抖音/B站/微博/小红书/蓝鸟X:留德华叫兽,防止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