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有大量标称90%含绒量的低价羽绒服,被查出其中压根没有羽绒。不少人应该知道,羽绒服的优劣,由其中的绒子含量(简称含绒量)决定。并且,含绒量要在50%以上的,才能叫做“羽绒服”。而如今,含绒量为0的“假羽绒服”招摇过市,悄悄流进千家万户。于是,网友们闻之色变,纷纷开始检查自家羽绒服的真假:有的妈妈连剪3件孩子的羽绒服,发现其中竟然一朵羽绒都没有;有的网友发现羽绒服里不仅没有羽绒,反而填充着气味难闻,成分不明的杂毛。有人企图用标识来为羽绒服“证明清白”,却被央视调查告知:就算确认是假货,也投诉无门,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有些商家为了进一步压低成本,还会用棉、丝等杂质来增重。甚至还有人会在其中掺杂猪毛、狗毛,以及使用过的羽毛球......因为正规羽绒服在生产过程中,都会对原料进行高温消毒。于是、病毒、异味、脏污便寄居在单薄的布料之下,天天和我们长时间“亲密接触”。这何止是“假羽绒服”,更是吃人血馒头的“黑心羽绒服”啊。例如,一件充绒量约200g、含90%鸭绒的品牌羽绒服,低则六七百元,高则破千。“过往500元以内就能买到不错的羽绒服,现在花一千块还担心质量不行。”而是在人人勒紧钱包的当下,要花上千块去买一件过冬衣物,难免肉疼。自然,主打“超高性价比”且“资质齐全”的低价羽绒服,更让人动心。但如今,不管是贵的还是便宜的羽绒服,通通都不敢买了。“如果月入3000,还想买一件好的羽绒服,那不如在家待到天气暖和了,再去上班。小的时候,田大牙每年冬天穿衣服,都是一场巨大的挑战:第二天早晨刚出被窝,就要火速将线衣、毛衣、棉袄、外套一层层地套在身上。那时棉袄的扣子基本是中式盘扣,时不时就有一两颗和人作对,扣半天都扣不上去。被冷空气冻的不太灵活的手指,总会在和扣子的“拉锯战”中变得生疼。等好不容易穿好了衣服,整个人就像是个被绑住的加大版粽子,一举一动都十分困难。被人踩踏后,雪和土就会混合成泥,经过夜晚的冷冻,在早晨变成凹凸不平的泥冰。当田大牙早上穿着棉鞋去上学时,泥冰总会把她的脚硌得难受。又会在她走回家时,偷摸地渗进棉鞋里,把脚冻得冰凉。那时为了保暖,田大牙的母亲还会用一片旧布和一团新棉花,为女儿缝一双超厚的袜子。她渴望能脱下臃肿的冬衣,逃离冬天的窘迫,重获新生。在这个故事的评论区,有很多同样厌冬的网友表达了共鸣:“长大后才知道,一件质量好的羊毛衫,保暖度抵得上两三件普通的毛衣。”“小时候没有足够保暖的衣服,每年冬天都会冻疮复发,又红又肿又痒。当时的匮乏感,让我直到现在都有轻微囤积癖,害怕再次受冻。”那是因为他不知道,小时候的我总是一双袜子破了又补,补了再破。有人为了省钱不交暖气费,下班后只能流着鼻涕、裹着毛毯蜷缩在床上。即便抱着热水袋,手也会因为暴露在外而逐渐僵硬,时不时还得放在身子上捂捂。有人在冬天也得骑着电动车上下班,即便里三层外三层的全副武装,依然难以抵挡寒风如刀般迎面吹来。有人的出租屋里没有热水,每天洗脸、洗碗时都是一场折磨。要么就得忍受冷水的刺骨,要么就得从暖瓶中兑些热水;还要时刻堤防水不要流到袖口里,不然袖口会变湿,皮肤一挨到又是冰凉......“即便是流浪的人,如果是在海南过冬,也能过得舒服一些。
看到这里,或许也有人会觉得“穷人无法体面过冬”的说法太偏激了。总感觉自己贫穷,并因此自卑,才是我们真正痛苦的根源。可以满足基本生活温饱,但花钱要精打细算,无法既要又要还要。十点君准备了一份近期很火的“穷鬼过冬指南”,想帮助大家温暖过冬。比起又贵又难打理的羽绒服,摇粒绒正在成为“穷人的素雕”。目前,市面上有越来越多的冬季衣服,都在用科技面料取代天然材质。因为同样的保暖效果,科技面料制成的衣服往往更轻,也更便宜。仅需百元左右的价格,就能收获一件耐用、轻盈、方便清洗的保暖衣服。如果你生活在北方,还可以在外面多套一件PU皮大棉服。内层保温吸汗,因此越贴身越好,这样才能锁住皮肤本身散发的热量,像紧身打底、保暖内衣等;中间层保暖,可选择轻盈、柔软且稍微宽松的衣服,方便储存温暖空气,像摇粒绒、针织衫、卫衣等等;如今在某书或豆瓣,能搜索到各类网友分享的取暖小技巧。一些想极致省钱的人,还会用快递里剩下的气泡膜做成门帘,再加上泡沫纸堵住窗户漏风的地方。最后买个百元左右的暖风机,下班到家几分钟后,屋子就能温暖起来。“电热毯+保暖蚊帐”、“即热式水龙头”、“折叠烤火桌”、“烤脚火箱”等等。在搜集这篇文章的素材时,有条评论让十点君印象很深:但实话说,以前穷着长大的孩子,大多都没机会知道这些办法。因为没钱没手机,没有渠道了解,和其他人有信息差。”突然很庆幸时代的发展,让现在的我们有了更多元化的取暖方式。你曾在冬天挨冻过吗?有什么关于冬天的深刻记忆与感触呢?欢迎来评论区大家一起聊聊。1、十点人物志:《抠搜的年轻人,带火“穷鬼过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