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性产业。2024年,在政策支持下,中国汽车产业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全年产销规模有望创历史新高,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首次突破千万辆。展望2025年,在中央“稳中求进”“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等有力政策支持下,预计汽车产业将持续发力,为国家稳经济、智能绿色转型、科技创新、产业链自立自强、开放合作等作出新的突出贡献。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作为产业智库,分析提出了2025中国汽车产业十大预测。欢迎交流讨论。
预测一:
2025年国内汽车市场整体将保持稳定,乐观判断可能有小幅增长。第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经济稳定增长是稳定汽车市场的基础。第二,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增速将超过20%,其中,国内销量增长将快于总销量增速。第三,汽车企业加快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汽车出口仍将保持增长。第四,汽车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将继续为汽车市场注入活力。预计2025年全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250万辆,同比增长3.8%左右。其中,乘用车销量增长3.6%左右,商用车销量增长5.3%左右。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突破1500万辆,增长20%左右。
预测二:
2024年1—11月,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含增程)销量高速增长,纯电和插电市场比例已达6:4。考虑到当前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新能源渗透率已较高,东北、西部地区成为2025年电动化重点增量市场。黑龙江、辽宁、甘肃、宁夏等多个省份插电混动车型占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比例已超过60%,乌鲁木齐、哈尔滨等部分城市甚至超过70%。插电混动车型对基础设施依赖性小,低温适应性强,可有效缓解消费者里程焦虑,提升出行便利性。国内龙头电池企业近期发布的超级增混电池,兼具400km纯电续航、4C超充功能和低温性能改进,2025年计划配备约30款插电混动车型,进一步提升了插电混动车型的场景适应性。2025年随着东北、西部地区电动化比例提升,有望带动插电混动市场进一步增长,纯电、插电比例有望达到5:5。
预测三:
新能源商用车主要应用于物流运输、城市配送、公共交通等领域。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国内整体商用车销量同比下降4.4%,而新能源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31.1%。展望2025年。一是政策持续拉动效用持续显现。“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试点”、“充换电基础设施补短板”、“两新”等相关政策仍将持续发挥积极效用,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商用车在技术、模式、场景、规模上的突破。二是技术发展带动场景拓展。随着电池等关键部件的技术进步,新能源商用车在续航里程、补能速度等方面将实现突破,车辆使用工况将更加丰富,有望初步实现新能源商用车的“全场景”应用。三是产品价格走低,成本优势凸显。在促消费政策、技术进步及规模效应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新能源商用车购置成本有望继续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总成本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预测四:
在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善、新能源汽车持续替代传统燃油车的背景下,预计2025年全年价格战仍将持续,但剧烈程度将有所缓解。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别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和“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从“防止”到“综合整治”,中央对“内卷式”竞争的措辞更进一步,预计相关部门将会出台政策措施。2025年预计头部企业占据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后,将寻求良性的经营模式以保持正常的现金流周转,由价格战因素驱动的增长模式逐步转换为产品力和价格的双因素增长模式,价格战转变为“技术战”和“品牌战”。预计尾部企业仍将以存续作为首要目标,短期内利用价格优势换取市场份额,以保证企业正常运行,价格仍将持续下降。
预测五:
国内200多家整车生产企业将在市场和政策双重驱动下进一步优胜劣汰。一是头部企业集团随着布局优化和市场结构调整,将获得更多做强做优机会,持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二是部分落后企业面临管理加严、盈利下降双重压力,经营难度将进一步增大,破产、爆雷现象还会继续发生。三是新进入企业数量仍将极为有限,行业依然会有较高的进入门槛,业外企业可能选择通过“供应商”身份开展汽车业务。四是合资企业在华业务开始进入密集调整期,电动化进程持续加速。除部分已明确退出中国市场的合资企业外,目前依然存活的合资企业将继续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既往“国外研发、国内销售”模式不适合当下极快的市场竞争节奏,“中国研发、全球销售”成为新的选择。
预测六:
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地缘政治冲突愈发激烈持久、国际新型贸易壁垒加速构建、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加速重构、部分产业链环节“脱钩断链”等外部不利因素增多,均将对中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造成不利影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2025年可能迎来西方国家对我国汽车产业链的持续性打压,范围和深度都将进一步加大,这必将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提升自主可控水平,在汽车相关的芯片、关键材料、软件、研发与检测装备等产业链环节蕴藏着创新发展的新机遇。
预测七:
技术层面,“端到端”等人工智能技术加快与汽车产业融合应用,已成为支撑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落地的重要驱动力。政策层面,为促进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推广应用,工信部、公安部、住建部、交通部四部门研究确定9个进入“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的联合体。2025年首批试点车型将完成产品准入并正式上路,实现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车型量产上市,并在限定城市与范围内开展商业化运输经营活动。相关主管部门也将进一步加快健全智能网联汽车生产准入管理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在技术与政策双轮驱动下,智能网联汽车进入技术加速迭代、产品加速成熟的关键时期。
预测八: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价值日益凸显。现阶段,我国从立法与标准规范制定两个层面,不断加强汽车数据安全规范体系的构建。2025年汽车领域汽车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治理将加速落地,安全便利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将逐步完善,为企业提供明确的规范和指引。可以预见,汽车相关数据共享与协同应用增多,包括汽车企业利用海量数据开展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等创新应用;道路基础设施数据、交通流量数据、驾驶行为数据等多源数据融合应用,将有效提高智能汽车创新服务、主动安全防控等能力,推动数据的安全应用和价值挖掘。
预测九:
我国二十届三中全会及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顶层谋划,强调要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包含汽车在内的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着力打造一批零碳园区。在“内需”和“外压”的双重驱动下,预计2025年我国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将加快推进。一是汽车及动力电池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将进入实操阶段,与碳挂钩的汽车财税激励和约束政策体系研究将提上日程,共同推动我国汽车管理体系逐步向“与碳挂钩”的“3.0时代”转变;二是汽车产业零碳园区建设将进入政策利好期,汽车产业园区的低碳技术与工艺创新、能源基础设施与设备升级改造、能源监测与管理平台建设等都有望得到大力支持。三是汽车循环利用体系将加快建立健全,车用再生材料推广应用机制将进一步完善,引导汽车生产企业不断提高再生材料使用比例。
预测十:
随着汽车企业加快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大重点国家生产布局,汽车出海方式正在从产品贸易向海外投资转变,但将遭遇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一是国际形势更加严峻。一些国家对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实施加征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导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显著下滑。欧盟碳排放法规、数据信息法规、投资审查规定等加快制定和实施细则,车企海外投资和本地化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二是出口仍有较大潜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新兴市场消费者购车更关注产品性价比,中国燃油汽车出口规模及海外销量份额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三是政策法规更加多变。部分国家正在调整和制定新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对本地化生产、销售服务等提出更高要求。综上所述,2025年预计整车出口增速将降至15%左右,出口量或将接近7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将降至3%左右,出口量维持在140万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