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把舵定向。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作为汽车产业智库,结合汽车产业实际,重点解读大力提振消费、科技创新、财税体制改革、扩大开放、低碳化等内容,并提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有关建议。
一
加力扩围两新政策提振消费,汽车以旧换新有望持续加码
会议指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2024年在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快速落地、持续发力的情况下,新车销量大幅增长,1-11月份,乘用车零售2025.7万辆,同比增长4.7%。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12月9日24时,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合计突破500万份。预计2024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将拉动乘用车全年国内销量增加约200~230万辆,约占全年销量8%~10%;如果没有以旧换新政策支持,今年乘用车销量将同比下降2%~5%。本次会议进一步将“提振消费”作为2025年经济工作首要任务,凸显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汽车作为重要的大宗消费品,将依然是2025年“两新”工作的重点支持方向,在拉动经济增长、提振内需消费中发挥重要作用。
会议指出,要“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攻坚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内卷和价格战导致全产业链盈利水平下降,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研发投入,进而可能制约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同时,部分地方保护政策阻碍汽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降低市场效率,不利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次会议提出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和企业行为,将为2025年汽车产业创造更加开放、透明、公平的市场环境,为产业健康发展、转型升级提供重要保障。
二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支持汽车前沿技术应用普及
会议指出,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当前全球汽车产业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汽车科技创新正加速向基础前沿转移。应加快推进全固态电池、智能底盘、自动驾驶、大数据、飞行汽车等前瞻性、引领性技术,使其对我国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优势发挥主导作用。2025年,需要适度超前布局,系统谋划和储备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基础技术研究,推动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创新,从源头和底层突破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进一步提升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
会议指出,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对于汽车行业而言,智能网联汽车行业是汽车、电子、信息、交通等多个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兴产业。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将进一步推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等领域发展,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包括开展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工作,形成了一批建设应用成果;同时,今年有9家车企进入国内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名单,标志着我国开始探索高等级自动驾驶的产业化道路。根据行业统计,2024年我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将超过50%,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2025年,应进一步深入推进相关任务。一是加速推进“车路云一体化”试点示范,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完善;二是基于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加快探索智能网联汽车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三是针对智能网联汽车跨界融合特点,完善新的开发方法、流程、工具等,探索开展“人工智能+汽车”行动;四是加快完善自动驾驶政策法规体系,并加强国际交流、协调。
三
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合理调节汽车税收结构
会议提出,要“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我国汽车财税政策在筹集财政收入、引导和调节汽车消费、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产业发展迈进新阶段,也对汽车财税政策提出新要求,一方面现行汽车税收政策覆盖范围不全,长期来看汽车税收收入可能持续下降,应提前研究应对新能源汽车合理征税问题;另一方面我国汽车税收以中央财政收入为主,应考虑适当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调整方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明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向,本次会议再次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为此,2025年应加快研究汽车财税政策调整方案:一是加快推进汽车税制改革方案研究,推动建立基于新能源汽车普及的汽车税制,同时进一步发挥税收政策引导调节作用,形成引导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二是合理调节汽车税负结构,推进央地税收收入均衡分配,助力汽车产业提质、扩量、增效;三是研究创新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政策,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助推汽车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四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汽车引进来和走出去
会议确定,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竞争力的提高,中国汽车出口量呈现显著增长趋势。2024年1-11月,中国汽车出口534.5万辆,同比增长21.2%,全年有望突破600万辆。汽车产品出口已成为外贸增长的重要载体。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正处在从产品出海到产能出海的关键时期,2025年需采取多方面的策略来应对这一转变。一是加强国际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自贸区战略的实施,中国汽车企业应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利用政策优势开拓海外市场。二是强化海外综合服务体系,高度重视品牌形象,坚持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先行,共建中国汽车品牌。三是优化出口结构,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国车企应凭借现有优势在国际市场上进一步提升占有率。四是坚持有序出海、抱团出海,借助“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发展创新联盟”平台,共建共享海外资源,形成海外核心竞争力。五是政企联动共克出海难题,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冲突等挑战,我国车企应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共同应对风险挑战,完成产品出海到产能出海的过渡。汽车产业国际贸易规模大、关联度强、带动经济增长效果明显,我国汽车行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稳中有进,协同向上,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外资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起到重大作用,但近年来受汽车产业转型加速、市场需求不足、国际供应链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众多外资汽车企业在华经营业绩下滑。众多外资企业也在寻求加快转型,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加大研发投入。稳外资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发力点,2025年应不断深化外商投资促进机制改革,持续优化汽车利用外资环境,促进内外资企业创新合作模式,推动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五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构建汽车低碳管理制度体系
会议指出,要“建立一批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全球性日趋严苛的碳排放法规下,“零碳”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产业在未来国际竞争中绕不开的话题,园区作为产业和企业聚集的主要场所,各地方正在积极探索零碳发展路径。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在供给侧能够帮助企业摸清“碳家底”,找到降碳着力点,并在产业链的传递和带动作用下,推动上下游企业整体降碳;在需求侧也利于引导低碳产品消费,创造低碳产品需求。
近年来,我国零碳园区加快发展,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稳步推进,但也仍存在薄弱环节。在零碳园区建设方面,国内绝大多数园区正处于向低碳园区、近零碳园区的转型阶段,目前仍存在对零碳园区的内涵认识不足、标准体系缺乏、规划路径不明等问题。在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方面,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明确“任务书”和“施工图”,并基于市场主导、急用先行的原则,优选出包括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在内等一批产品开展重点研究与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但总体而言,我国碳足迹管理仍存在短板。2025年,须一方面加快建立以碳为核心的汽车行业管理体系,包括约束和激励体系;一方面加快汽车领域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创建汽车零碳工厂、零碳园区,支持企业采用节能降碳先进技术,淘汰低效落后产品设备,提高清洁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建议汽车行业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积极研判国内外发展机遇,通过不懈努力实现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摒弃内卷式竞争的固化思维,加快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领域前沿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以新技术、新工艺提升产品性能质量,以新产品、新模式、新生态培育新兴消费,以高标准、严规则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不断提高国内外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