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毛吉:守初心育桃李 践使命绽芳华

文摘   2024-10-18 10:42   青海  

9月27日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

在北京举行

西宁市大通县第二完全中学教师杨毛吉

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赤子之心怀大爱 民族团结石榴情 

杨毛吉用一言一行倾心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用心用情助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让我们一起来倾听杨毛吉的故事吧~

用师生亲情铸牢民族团结之家

学生燕燕(化名)的父母远在新疆打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性格越来越内向,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几乎失去读书的信心。燕燕高三时,杨毛吉让她住到自己家里,每天清晨,杨毛吉总是站在窗前,不断搅动碗里的早餐,让冷风吹凉些,再去叫醒燕燕,只为让她能多一点休息时间。每天中午和晚上,杨毛吉都会匆忙赶回家中,在燕燕到家之前将热腾腾的饭菜端上餐桌。杨毛吉常常将燕燕的衣服洗好、叠好放到她的枕边。遇到夜自习下课晚或雨雪天气,杨毛吉就让丈夫带着伞到校门口去接。燕燕对杨毛吉说的最多的话是:“老师,您就像我亲妈”。2010年高考,燕燕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北大学。

28年时间里,总有一些像燕燕一样的学生或一年、或两年、或三年住在杨毛吉家里,他们当中有遭遇家庭变故患有精神抑郁症、时常有自杀念头的学生小倩(化名);有因父母离异无家可归,眼泪汪汪的学生马文(化名)……多年来,杨毛吉家那间被她女儿命名为“学生公寓”的卧室从没闲置过,9名学生一个接一个从这里走进大学校门。看着他们意气风发地走向社会,杨毛吉由衷感到骄傲和自豪,她觉得自己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用爱心接力共倡解忧纾困之举

杨毛吉和她的朋友们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经常向有困难的学生伸以援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近年来,杨毛吉和她的朋友们共资助学生328名,捐赠资助金额达60多万元,她们用自己的温情抚慰了孩子们的心灵,用自己的付出浇灌了民族团结的“红石榴花”。

大型公益活动——“恒爱行动”,旨在关注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杨毛吉就是这个活动的积极践行者。八年来,她为贫困儿童编织毛衣48件,还呼吁学生家长、身边老师、企业职工利用空闲时间也献一份爱心。在她的倡议下,大家累计为新疆等地贫困儿童织毛衣1000余件,汉、回、藏、土、蒙古、撒拉六个不同民族的妈妈齐聚杨毛吉家为贫困儿童一起织毛衣的事也成为了佳话。2017年,杨毛吉被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评为全国“恒爱榜样人物”。

用三尺讲台讲好民族团结故事

杨毛吉老师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搜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资料,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课程,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融入日常授课、课后服务中,带领学生们唱响红色歌曲,感悟信仰力量,指导孩子们进行宣讲、演讲、朗诵、书写作文等,让孩子们不仅爱学,也爱表达,潜移默化引导学生爱党爱国、培根铸魂。

作为青海省教育厅“师德宣讲团”、青海省妇联“家庭教育讲师团”、西宁市委宣传部“党课讲师团”、大通县委宣传部“百姓话廊宣讲团”的一名宣讲员,杨毛吉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时刻不忘练好“看家本领”,认真对照权威解读、专家解析,力求全面准确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不断蓄积宣讲的底气。她深知理论宣讲的目的就是做好“富脑子 聚人心”的工作,在宣讲的时候主动加强经济社会发展和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的宣传,切实把总书记的关爱、党的恩情、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宣传出去、告诉群众,在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宣讲中,不断铸牢各族干部群众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为一名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杨毛吉始终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言行,争做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拥护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员和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石榴籽”,引领和带动了全省一大批教育工作者。


杨毛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把真善美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心中

用真心、真情、真诚关爱学生

用知识、学识、见识照亮学生心灵


来源:西宁市广播电视台



西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西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