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工程全回顾 | 《环球科学》新刊导读
百科
2024-11-04 22:00
北京
天文学家用望远镜绘制遥远、古老星系的星图,尝试在其中找到宇宙本身的秘密。在最新的巡天观测数据中,天文学家发现驱使宇宙加速膨胀的暗能量,似乎正在随宇宙时间的演进而减弱。在目前的理论中,暗能量应该是一个“宇宙学常数”,不应发生变化。如果暗能量正在减弱,将会引起深刻的理论变革。所以,就算最新观测仍不够可靠,却仍引起了天文学家广泛的兴趣。五十多年前,美国曾通过阿波罗计划实现了人类史上的登月壮举。如今,美国再次提出野心勃勃的阿尔忒弥斯计划,试图送人类重返月球,重现阿波罗时代的辉煌。但长期延误、成本超支、工程挑战等严峻的问题正在让这项刚刚启动的登月计划陷入困局。在科技明显更为发达的今天,复刻半世纪前实现过的壮举为何变得如此困难?在国际局势、风险控制、技术变革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登月任务似乎前所未有地复杂。“欲上青天揽明月”,问月为情思,探月则是梦想。在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立项20年的节点,这篇图解将带我们重走“嫦娥”奔月之路,回顾中国探月工程的非凡成就。在黑顶山雀和卡罗山雀栖息地的重叠地带,这两个分离了数百万年的物种再次相遇、交配和繁衍。生殖隔离的力量依然存在,这让杂交山雀变得格外笨拙。但杂交也能迅速引入新的基因,提高种群的适应性。随着人类对地球环境的持续改造,我们也在重新划定物种间的边界。这个故事不仅属于山雀,也属于无数物种的杂交后代:在这个持续变化的世界里,它们将面临怎样的命运?镰状细胞病的起源可追溯至数千年前的非洲大陆。除了疾病本身,社会因素也导致相关研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旅程。如今,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这种古老的遗传病终于看到了治愈的曙光。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问法,大语言模型偶尔错乱的回答总让人难以相信它,这种情况源于模型内部两个“脑区”——生成器与判别器的不一致。与过去常用游戏评估人工智能(AI)的能力不同,科学家正借助博弈论开发游戏,让AI与自己博弈,使它的两个“脑区”更多地达成共识,从而有效提升它的可靠性。文明诞生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崇拜太阳。物理学诞生后,一代代科学家对太阳持续的记录,让我们发现它的活跃程度存在11年的周期。今年,我们正处在第25个太阳活动周的极大年,活跃的太阳活动催生了强烈的极光,甚至在北京等低纬度地区也能看到。但太阳为什么存在这样11年的周期,这场人类持续时间最长的科学实验仍没能给我们完整的答案。在第25个太阳活动周,科学家仍在尝试,期待从更多维的数据和更完善的模型中,找出太阳活动周的起源。倘若你在20世纪修了晶体学这门课,恐怕常会遇到这样一道题:请证明五重对称性在晶体内是不可能存在的。根据经典的晶体学定律,周期性排列仅允许一重、二重、三重、四重和六重对称性,其他对称性均被禁阻。但到20世纪80年代,斯坦哈特等学者却在这条堪称完美的定律中找到了漏洞,促使他们描述了一种新的物质形式——准晶。它具有五重对称性,不符合晶体学规则,而长期被判断为“不可能”。但随着理论的发展,以及大量实验证据的涌现,准晶终于被大家所接受,成为了科学事实。戳图片或阅读原文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