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春繁保温之我见

文摘   2025-01-25 12:30   湖南  

阅读前,先关注


农事观点认为:一年之计在于春;蜂事观点认为:一年之计在于秋,这无可非议。因为上年秋季越冬蜂培育得好不好会直接关系到下年养蜂的成败和效益,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在等量起步群势的条件下,春繁结束投入生产时,群势天壤之别的也不鲜见。当然春繁效果如何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如:紧脾、保温、喂糖、喂粉、喂水、加脾迟早、管理功夫是否跟上、蜂场周围环境等,诸多事项做得好者即佳,做不到者即差。笔者认为保温这项也是重要的一环,不可忽视。
保温,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做法。在笔者初学养蜂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多数养蜂者春繁保温做得都很严实,除了巢脾占据的位置外,剩余的空间都用保温物填得满满的,如果哪家做不到这样,就被认为是马虎、图省事,肯定养不好蜂等。记得保温好的蜂群子脾面积一般都能达到9成以上,交替期过后,子脾虽然不少,大量幼蜂出房,却不见群势上升,油菜花开时,大好的蜜源只能食用有余,花期一过还有受饿的现象。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蜂群的四季管理和春繁保温有了新的认识,从重保温向轻保温逐步演变。
近年来发现有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想法,估计是对“宁冷勿热”的曲解。有的蜂友把越冬后的零点几成蜂放在空荡荡的标准箱中,而且不加任何保温,认为用“蜜蜂自己产生的温度不能被热伤”,结果油菜花开时还是原来的一张脾,有的勉强加了1张脾,变成了稀稀拉拉的2张脾。这样的蜂群,再好的蜜源也只能是望花兴叹,不会有收益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开繁蜂群基础差外,其次就是保温的问题了。
蜂群管理“宁冷勿热”对挽救因过度包装造成的损失和对习惯过度包装的养蜂者起到不小的作用。“宁冷勿热”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是指对容易受热的蜂群(多指强群)冷一点比热一点好,并不是越冷越好。要知道蜂群育儿巢内需要34~35℃的温度,无论你在全国何地春繁,开繁时的外界气温都是很低的,0℃以下的气温也不少见,虽然蜜蜂有调节巢温的本能,1群不足l框蜂的“碗碗蜂”,在无任何人为保温的情况下,能使巢温提高到34~35℃吗?肯定不能!蜂群是一个勤奋无私的群体,为了本家族的生存和发展,它们会大量的工作产生热,以达到育儿所需要的温度,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最终因心有余而力不足过早地衰亡,势必落个育儿质量差、新蜂寿命短、卵圈不能扩、饲料消耗大,严重“春衰”。

出现上述情况的大多是一些养蜂过于敏感的新手和故步自封、过于懒惰的老手。饲养强群,获得丰收是每个养蜂者的愿望,欲达到目的,笔者认为:春繁前通观全场蜂群,随机调整群势,不能维持的果断合并,2框以下的要适当保温,随着群势的增长,合理调节保温物,使巢内状况与外部环境保持最佳状态。这样,春繁后将会得到1个理想的采蜜群。
2~3足框的群势,一般不做内保温,但外包装一定要做好,尽管这时外界气温变化较大,箱内的温度基本是恒定的,不会出现冻伤蜂子的情况。这在长江中下游,乃至黄淮一带都能适应。笔者是苏北人,蜂海浮沉几十载,对这方面是有发言权的。
“冷”与“热”是对立与统一的关系,只有深谙其道才能做到恰到好处。只有强壮的蜂群产生的“热”才能抵御“冷”的侵袭,保证蜂群的正常繁殖。既减少无蜜源期不必要的空飞,又延长越冬蜂的寿命,没有明显的交替期即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管理得当,开繁50d就可以全部加上继箱,成为生产的主力军。
以上是笔者对春繁保温的见解,旨在给蜂友提供借鉴,少走弯路,提高效益。(文|王守权)


-------谢谢阅读------

免责声明:该文章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蜂友推荐关注




交流微信:1437577043

蜂业杂记
提供养蜂技术参考及分享最新当前蜂业相关知识,让一个不懂技术的人快速成为养蜂高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