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太多居然是东南亚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一听这话,文科生的天都塌了。
这可不是我说的,而是央行在2021年发布的一篇工作论文中的原文。难怪这两年来,各大高校纷纷搞起了“重理轻文”,四川大学一口气撤销了表演、保险等大量文科专业,中科大撤销了英语、考古学等文科专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济南大学相继停招小语种专业,西北大学撤销了汉语言、财政学、广告学等。
过去一年,全国各大高校被撤销的专业高达1670个,是2014年的25倍。很多文科生读着读着发现自己成了学校最后一届的关门弟子,在就业市场上也是越来越不吃香了,网上随便一搜就是北大文科博士求职被拒,中传硕士在火锅店干保洁,复旦文科硕士直言工资不如理科本科生。
不少人都是一毕业就进入了要么考研、要么考公的两难选择。
而与之相对的理工科却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哈工大这两年预算经费暴增50亿,北航、北理、西北工业,这些高校预算也都增加到超100亿了。包括各大高校的强基计划也越来越看重物理和数学的权重,有些学校甚至提出了数学145分以上可以破格录取的规定。
可为什么过去几十年间,我们的文科学校远多于理科学校,文科生远多于理科生,工科类学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呢?这就要涉及我们与欧美国家之间长达十几年的工业博弈了。
自二战之后,欧美发达国家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就开始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迁往东南亚,一开始东南亚各国都很高兴,觉得可以带动地方经济,是妥妥的双赢。
确实,因为这些产业,上世纪70年代,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和菲律宾先后迅速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可是好景不长,短短十年不到,这些国家就纷纷经济停滞,掉进了中等收入陷阱。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导致在高精尖产业方面一直没突破,技术硬实力和发达国家比完全没有话语权,最后就只能一直给别人打工,而突破中等收入陷阱成了发达国家的日本,韩国、新加坡,则不停在进行战略产业升级,从一开始同样的劳动密集型发展到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最后脱胎换骨。
而这些高精尖技术靠的是什么?正是对理工科人才的大力培养。
但是理工科真的太费钱了,你给文科100万经费,文科可能都不知道怎么用,但是你给理工科100万经费,可能连一台设备钱都不够,文科的教育成本相较于理科就跟不要钱一样。
因为文科学校弄几栋房子,聘请几个老师就能开干,甚至教材都不需要老师自己编,几本书就能教。如果是理工科呢,就不一样了,建立实验室所需要的钱就是个无底洞,随便一台机器就要几千万。
以前我们“重文轻理”,是被逼无奈;现在我们“重理轻文”,也绝不是要搞文理对立。因为我们必须通过大力发展理工科,提升科创能力,进而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尽管这些年我们的科技进步有目共睹,但不论是为了不再受制于人被卡脖子,还是为了在既定优势领域继续拉开优势,都需要大量的理工科人才,所以理工科的崛起是时代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