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春节,已是人类的文化瑰宝。这是文化传承与世界认同共同开启的新篇章。
春节,是包裹团圆的饺子,是照耀盛世的灯笼,是勇往直前的精神,更是亿万中国人的乡愁和最温暖的情感记忆。
“蛇”我其谁!团圆中国年,奋斗时代路。即日起,本报推出《新春走基层》栏目,以“他们的春节”为主题,派出各路记者走进乡村田野、城市社区、春运现场、基层所队,以镜头、以笔头、以脚步、以真情,在行进中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捕捉鲜活人物的温情瞬间,分享颇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寻找一地一域的幸福密码,讲述热气腾腾的春节守护故事。
随着春节临近,长兴县水口乡群众过年的仪式感也拉满,贴窗花、写春联、购年货……
今年53岁的沈建华是长兴县公安局水口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黑色短发,瘦长脸型,肤色深沉,衬得笑容淳厚,这是沈建华给人的第一印象。
走访农家乐,排查安全隐患,防范森林火灾,排查生态隐患……年味渐浓,沈建华却忙不停。
沈建华告诉记者,水口乡作为全省最大的农家乐集聚区,辖区内生态要素和经济要素高度重叠,形成具有水口特色的生态经济产业——农家乐新业态。
在农家乐旅游发展中,沈建华发现生态问题常常与治安问题交织在一起,“游客不了解毛竹大小年的生态更替,导致大年应被蓄养的竹笋遭随意挖掘,进而导致竹林生态被破坏。引发的不仅是游客与村民的纠纷,更是生态方面的一大损失。”
为做好生态警务,也为解决治安问题,沈建华带领志愿者绿色捡跑、生态宣传……以点带面让村民在日常休闲中,潜移默化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让外来游客感受到文明旅游的重要性。
中午,当记者跟随沈建华路过一家紫笋茶门店时,店主张中义正忙着分拣打包茶叶,见到沈建华忙热情地打招呼。
张中义老家河南,来水口已有20年,如今不仅经营着农家乐,同时作为长兴紫笋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还开设了一家产学研紫笋茶门店。说起沈建华,张中义赞不绝口:“沈警官就是我们的‘邻家大哥’,不仅帮我们解决治安问题,还解决生态问题。如今,水口生态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了,紫笋茶名气也越来越大了。”
在水口17年,沈建华常年与水口的绿水青山为伴。他几乎每一天都奔走在辖区山水之间,或是山居村落,或是山林古道。他熟悉辖区,被辖区的群众称赞为大山里的“活地图”。
水口派出所所长俞志力介绍,近年来,随着水口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生态保护、纠纷调解、找寻山间走失游客等事项日益增多,守护好一片生态单靠一名“生态警长”是远远不够的。
在沈建华的倡导下,水口派出所深入挖掘贴近生态领域的社会力量,整合了紫笋茶先生、顾渚老板娘、守山大叔、岕里农夫、探路者、答疑解惑专家团、山狼救援队在内的7支专业力量,打造了300余人的“游呇安”生态义警队伍,志愿服务覆盖水口乡每一个角落。
在日积月累的生态警务工作中,沈建华发现,水口乡在不同季节会出现不同的生态问题,比如夏秋两季,有游客违章在水库中游泳,存在安全隐患;古道游客增多导致乱扔垃圾、破坏植被等问题产生。
于是,沈建华结合工作实际,以季节为区分,分别给“游呇安”生态义警队中的7支志愿者小分队明确了主题工作任务,让宣防、巡逻、检查活动有了针对性。
“春控挖笋防毁林,夏治污水保水土,秋控野炊烧秸秆,冬防狩猎护森林。” 为做好生态警务,沈建华还特意组织生态义警队编写了生态四季歌。
临近春节,一有空,沈建华就会带着生态义警队进村居、到农家乐中、到景区间传唱这首生态四季歌,不断提升辖区群众、外来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浓厚生态保护氛围。
全媒体记者 || 张先登
通讯员 || 李熙民
编辑 || 郭蓉
—推荐阅读—